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秋浦歌
厦门出租房-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秋浦歌
秋浦歌
唐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缘:因为。
个:这样。
秋霜:指白发。
鉴赏
李白(701年2月28日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
剑南
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
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
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
平凉市静宁
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
余篇,代表作
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
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
在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共写了秋浦歌十七首
,这是第十五首诗,也是组诗中流
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
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
”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
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
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
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
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
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
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
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
字所
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
“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
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
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
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
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
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
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
移文
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
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
人已衰老,不能不倍
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
使天下后
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
鸣者了。
他的诗
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
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
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
情感,形成了李白诗
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
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
的
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
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