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805次浏览
2020年12月06日 20: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换届纪律-腾讯qq安全中心

2020年12月6日发(作者:江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龙头中心小学:陈丽君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 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
课时。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 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
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 形象思维,
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 br>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
从不同 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方 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辨认并能想象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探究中,学生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 察周围的事物也
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我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
状。
二、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 法和
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谈话、观察、操作、交流、情景模拟、互动、发现、
游戏、多媒体运用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



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详细在教学程序里说明)。
三、说学法
1、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 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
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
单纯、直观 地看表面。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 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
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主动探
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白兔,为什么同一只小白 兔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4、对比辨析法
通过观察对比,区分从两个位置拍到的地球仪的不同形状。
5、合作学习、游戏法
组织学习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媒体技术,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活 跃学生思维。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盲人摸象画面引入课题。这样的课
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 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
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 知引路。
(二)、观察物体,探究体验
这一环节我准备了四个探究,两个活动和一个发现来进行的:
1、探究一: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四人一小组,前后左右围桌子四面坐,中间放小白兔,让 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白兔,说一
说:你们看到的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思考:你们观察的都是同一个小 白兔,怎么看到
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这里我采用观察、描述和提问 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
的面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 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所看
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探究二: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各小组同学按顺序依次在四个方向进行换位观察。观察活 动按照看一看、说一说、想一
想、记一记四个层次展开。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观察、互动和体验 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
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 再针对各 个面进行逐一细致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
动作表征、闭眼记忆等方式,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 的表象。
3、探究三:转动观察,强化记忆。
组长转动小白兔,组内成员交流观察结果。小 组讨论,总结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
到的形状就不同。(板书发现)
在这一环节我采取了 观察、交流、讨论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遵循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
进进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 小白兔为素材,通过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发现观察的角
度不同,看到的小白兔的样子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发 现并总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
就不同。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 趣。
4、探究四:重点观察,对比辨析。(活动二中)
通过一个小活动“我是小小摄影师” 让同学们拿着从不同位子拍摄的地球仪的照片,小
组讨论,寻找拍摄的位子, 其中有两个位置看到的地球仪的样子差不多,引导同学们应该怎
么区别?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 观察、讨论、情景模拟和对比辨析的教学犯法,针对不易区分的从
左、右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用 手势比画,反复、对比观察,并主要通过标记物的不
同进行区分。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解决课本68页例1。
小明、小亮、小芳和 小红分别坐在桌子的四个方向观察这只熊猫,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
看到的?(大家先讨论,然后再汇报) 。
设计意图:第一,熊猫的位置、方向固定不动,学生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对在不同
位置 看到的图形形成表象。
第二,图中分别标出了4名学生的名字,表明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 、左侧



面、右侧面等方位词,如,“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可以说成“小 明看到的图形是……”,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三,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不同的形状分别是哪名学生
看到的。
2、课件出示练习:(大卡车)看图连线。
设计意图:这一题是巩固练习,一方面需要学生对 大卡车的各个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观察
经验,另一方面学生要读懂图中人物与大卡车的位置关系,作出正确 判断并连线。
3、课件出示练习:动物园给大象拍照,确定拍照位置。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 了4个小动物在不同位置为大象拍照的情境,需要学生以前对大象
有过比较充分的观察经验。其中在“平 面图”中辨认小动物与大象的位置关系并唤醒相应的
表象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四)、辨认明晰,内化提高。
1、谁的反应快。
①全体起立,把椅子放到桌子下面。
②宣布游戏规则:老师将随意点击屏幕上小白兔一张照片 放大,要站在哪个位置上才能
看到照片上的样子就站到那个位置上,记住动作要快但要注意安全。
在这里我采用了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今天所学
的知识。
2、我是小小摄影师。(拓展提升)
设计意图在探究四中已说
3、眼力大比拼。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观察和空间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准确认识某个物体,
必须从 不同位置去观察。
4、欣赏从不同角度拍到的天安门广场。
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美丽 的天安门广场,发现其中的美,体会祖国的伟大,激发
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内化整理,总结提升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通过让学生自己回想本节课的所获,培养学生整理消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五、说板书
观察物体



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板书中的“发现”我用的是彩色卡纸贴上去的,这样符合低年级小同学的认知规律,能
引起学生的关注, 同时很直观直观并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
六、说总结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
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 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 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
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 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



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包菜炒肉


龙眼的主要功效-膳食营养与健康


戴尔好还是联想好-破解wifi


霸气网游名字-摘抄文章


奉献的反义词是什么-中国物理学家


梦见死人在棺材里-千言万语的意思


cfo是什么职位-惭


开机f1怎么取消-古来圣贤皆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