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选说课稿
群名片大全-齐白石擅长画什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目录:
1、《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测 量》
4、
《万以内数的认识》
5、《解决问题》
1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
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信息窗一“长
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长、正方形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
范畴。本
节课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该
部分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
图形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编排意图:教材中呈现的是
两个小朋友在讨论如何给花草树木做
保护牌的情境。通过“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等问题,引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研究和对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
识。教材提供了三种方法:折一折、
直尺量一量和三角板量一量,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获
得
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形
的特征。2、经历在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探究长方形正
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养成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和
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教学重点:探究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验证、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
干、长短不等的
小棒若干、钉子板及橡皮筋、直尺、三角板。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
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一理念,
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三、说学法
本节课将体现一个张扬个性的课堂,利用“自主合作”的学
习方式,力争把讲授过程变成动态的
探索过程,展现学生思维过
程。
对于教法和学法的具体设计我会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中加
以说明。
四、教学过程:
一切好课行如流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重在激趣;主动探索,
研究
问题力求自主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意在启智培能。为
此,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我做如下汇报
: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约需要5分钟)
2、
主动探索,研究问题(大约需要25分钟)
3、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大约需要10分钟)
下面,我就具体地说一说每个教学环节:
3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的开始,我设计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小朋友们,春暖
花开,为了保护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我们来制作一些长方形或者
正方形的保护牌,你能从中找出我们所需形状的木板吗?用唤起
了
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学生顺利选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老师追问:
“同学们的眼力真厉害,能准确快速的从
中选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们有什么秘诀?”直指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可能凭借以往
经验会
有一些不完整的认识,此时老师小结:“看来这长方形和正
方形中的确藏着秘密,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否完
整?是否正确?需
要我们进一步探究,自然引出第二环节的活动。这样的设计引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
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这个环节我分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叶澜教授曾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
命的活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
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
有所感悟,进而化为己有。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
到底
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手中的学具
动手验证。教师给学生提供长、正方形若干、
长短不等的小棒若
干及钉子板、皮筋等学具。这样,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放手让学生
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
性特征。在学生探究验证的过程中,老师走到学生中
间,适时地
4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给予点拨,指导,使整个探究过
程气氛热烈而有效。接着以小组
为单位汇报研究结果,进行组际交流评价,逐步完善、归纳、概
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他
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些结论的?这样
,在师生、生生的多向
交流中,经验得到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认,在补充中,
意义得以
拓展,数学课堂由此充盈着猜想、例证、质疑、争辩、
交流、补充、拓展,让学生真切体验通过自己的努
力,探索获得
新知识的成就感。为了加深印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
功能,用大屏幕直
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件演
示长方形特征验证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有
了更进
一步的认识,较好地突出教材的重点。
这一层次的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新
知,使学生在
真切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发现,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
从而积累思考、
探索的经验。
第二层次,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
过魔术表演吗?今天
老师也来变个魔术。(课件演示长方形变成正
方形)接着,我来演示将这个长方形的长缩短成和宽一样长
时,
变成了什么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知识进行迁移自然引入
正方形。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时,由于学生已有了研究长方形特征
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轻松得出结论。到此,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已在学生的发现、探索中有了明确的答案。
整个探究环节在课堂实施中要注意关注三点:
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1、鼓励学生个性化探究、思考。例如:可用直尺量的方法验证
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
等,可以用折纸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及
四个角是否相等,也可以用木棒搭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验证
等,
还可以在钉子板上围出各种长方形或正方形进行研究。多途径、
多角度的探究过程不仅使学
生掌握理解了数学基础知识,也帮助
他们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有效的学习途径。
2、鼓励学生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归纳描述图形特征。由于每个
学生的观察、感受不同,语言的表达水平层次不齐,所
以他们的
描述的特征也不同,如:“上面和下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
一样大……”在自我总
结或者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
的精准性。
3、合理掌控课堂交流的节奏及总结提升
。探究之后的交流活动,
既是学生展示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巧妙地在学生研究基础上进
行总结
提升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在学生间进行交流时形成知识的互补,使学生
养成推理有据的习
惯,倾听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能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时教师要关
注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
行横向的概括和纵向的比较,解释联系与区别,尤其是
“正方形
是特殊的长方形”,为后续图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br>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力求新颖多样且富有思维含量。课本54页
的3.4.5题设计很好,利于引导
学生观察、思辨、想象,质疑、验
6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
用长方形
正方形拼组图形等实践性的作业,把学生由课堂带到了广阔的生
活空间。
到此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已全部结束。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我这样设计板书便于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帮助
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总之本节课的设想是重点突出“操作”“探究”“思考
”“交流”
四个关键词。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把握学生主动思
维的契机。立足于学
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
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大胆猜想的机会、多一点活动
的
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空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通过动
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
使学习更加有效,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7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
的这节《用竖式计算有余数
的除法》是青岛版;一、教材分析;学生上一节课已经理解了有余数
的除法的意义,且上学;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
和扩展,是;二、学情分析;学生通
过以前的学习,可能大部分同学
已经掌握了,在;学生掌握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三、教学设计理念;<
br>本节课的教学。
今天我讲的这节《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青岛版教材二年
级下
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与想法,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 教材分析
学生上一节课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且上学期已经学过了
表内除法和除法竖式,知道在除法竖式中,除号的写法,被除数、除
数和商所在的位置,掌握了除的过
程和书写格式。但由于表内除法到
有余数的除法,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材通过创设同学<
br>们野营时分烤鱼,分野果的情景,有意识的注意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来沟通有余数的除
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关系,使学生
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这部分学习内
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学习多位
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须切实学好。
8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
学生
通过以前的学习,可能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在表内除法
的竖式计算中,除号的写法,以及被除数、除
数、商和余数各应写在
什么位置,但是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
等知
识,应该是在本次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并且要着重帮助
学生掌握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
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同时
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在适
当的环节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合作解疑”、“新知应用,延伸拓展”、
“回顾反思,收获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
br>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有余
数的除法的横式的读法;表内
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及意义)进行复习,
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然后,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
9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友们在
野营时都在做什么?他们在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
动中,你都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这些数
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合作解疑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
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
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
己动手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比如: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每人分四条鱼,那么22条鱼
可以分给多少人?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根据要求,列出
横式。22÷4=
下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你和别人的想法一样吗?
谁的办法更简单?
同学们可能有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 2、 3、 4、
可能有的同学用摆一摆,用木棍代表鱼 可能有同学用“画一画,圈
一圈”
可能有的同学用口算
有的同学,有可能会想到,原来的表内除法可以用竖式,
我想用竖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三)新知应用,延伸拓展
两类问题: 搭帐篷的问题: 用布做衣服的问题:
(四)回顾反思,收获总结
1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总结整理这节课重要知识
五.板书设计
重点突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格式。
六.课堂评价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生活资源;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课堂
生成资源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说的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11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测 量》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测量》,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
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
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
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
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
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
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生活中已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
识,但是对毫米的准确长度却没有
真正的理解,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
长度表象很难建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
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
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12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经历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能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学习准备】
彩色笔、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课件等。
二:依据教学理念确定教法和渗透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
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
作为主,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
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
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是在观察、操
作活动、小组交流中进行学习。
关于学法的具体指导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过程的设计尤其重要。本着关注学习起点,
突出”实效”、注重“数学”操作感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设计如下几步进行:
(一)复习旧知: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让学生回忆米
和厘米,并用肢体表示大体长度,为学习
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
系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
(二)自主探究,引发问题
13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活动1:估计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处
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为学生提
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谁
的眼力好”让学生充分地估计生活中的物品如吸管、彩色笔的长度、
信用卡的厚度,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估
测能力。当学生估计的结果出现误差
,学生就会明白后面的实际测量
是相当必要的。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2:认识毫米
当学生发现彩色笔的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老师有针对性地设
计问题
:彩色笔长12厘米多一些,是多几小格?值得说明的是在一
年级时, 学生是习惯把不满整厘米的,按
整厘米来算,所以这边我放
慢脚步,先引导多出几小格,再引出毫米这个新单位,继而过渡到几
毫米,最后明确彩色笔的准确长度是几厘米几毫米。
因为毫米单位比较小,不容易体验,为此我先
让学生在估计的基
础上实际测量信用卡厚度、感受1毫米的长度,并找出身边1毫米长
的物品,
最后提出:你能记住毫米这个长度吗?通过这些细节的预设
使学生能在记忆中形成毫米的表象。
因为学生在使用直尺的过程中对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学生
对毫米的认识比较抽象,学
生理解会比较困难,所以有意的设计先引
导学生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关于毫米和分米认识在设计上并
没有
平均用力。
14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活动3:认识分米
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估计---测量---感受进率---再估计---再测量,
使学生由
表面到实质地体验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并进一步知道分米和
厘米、分米和米的进率。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
:
1:我先让学生估计10厘米长的吸管,然后在实际测量具体长度。
值得说明的
是,由于10厘米长的铅笔准备起来容易有误差,就
大胆改变了教材,用精确准备的10厘米长的吸管来
代替。
2、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建立比较
直观的感受和印象。
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软尺上的1分米,知道1米=10
分米。
3、学生以分米为单位先估计课桌的长度再测量验证,使学生直
接地反馈出对分米的理解和初步应用。
当学生认识完毫米和分米后,我特意安排让学生根据反馈表中估
计与实际测量进行对比,让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评价,并对估计得最接
近的学生,现场给以肯定。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
要关
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为学生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这一小
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在
课堂展现出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对生
生交流的检查,防止学生估计容易留于形式,对学生养成良
好的估计
习惯有一定的意义。
(四)梳理长度知识
让学生回顾4个长度单位,并给长度按顺序排排队,把整节课的
1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新知作个梳理,使长度单位的学习比较有系统性。
(五)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一填
由于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为此在此道题中我有意穿插了两道初
步的单位换算题,
为以后的熟练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打下基础,有关单
位换算的,则在以后再进行专项的练习。
2、画一画。
请学生分别画出长30mm、2cm5mm、1dm的线段。一方面,在
画
的过程中强化分米、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用直尺画线
段的能力。
3、 让学
生选择米尺、1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测
量班级物体的长度,先估计有多长,再进行实际测
量,并记录好数据
进行汇报。通过此测量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
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
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
以展示几位同学的记录表,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情况,及在实
际的
测量中选用的单位是否合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表格
回收,因为表格中有学生的姓名,课后也
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纵观整节课,我的教学预设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
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
的教学理念,设计简单可行的操作活
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16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
百
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
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重
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
算。
难
点: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
出发了!(出示情境图)
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学生可能会回答:
17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清晨
,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看,它们的队伍
向四个方向出发,其中向北飞的有310
只蜜蜂,向东飞的有103只蜜
蜂,向南飞的有286只蜜蜂,向西飞的有530只蜜蜂。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
(1) 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2) 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蜜蜂多多少只?
(3)
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板书
在黑板上,如不能用
本课知识解答的问题(如需要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解答的问题)可
让学生
写在问题口袋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2.解决第一个问题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
共有多少只?)
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请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解答。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530+310=840(只)
(1
)我是这样想的:因为53个十加31个十等于84个十,84个十
是840。谁和我的方法不同?
18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2)我是这样想的:5个百加
3个百是800,3个十加1个十是40,
800加40等于840。谁和我的方法不同?
(3)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4.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
大家的方法可真多!那我们
今天就重点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
边说边板演: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完全相同。我们把数
位对
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3+1=4,最后算百位上是
5+3=8,结
果是840。
5.解决第二个问题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再来解决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蜜蜂
多多少只?)
我
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请大家用竖式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
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
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集体交流并汇报: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到实物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回答:530-310=220(只)
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
是3-1=2,最后算百
位上是5-3=2,结果是220。谁和我的意见不
同?(如有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引起
大家的注意。)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大
家认为在进行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要把数位对齐,然后是从个位开始算起。
19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教师及时的进行评价:你说得非常好,大家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这一
点。
6.解决第三个问题。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再来解决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
共有多少只?)
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请大家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在
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
帮助。
集体交流并汇报: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到实物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回答:310+286=596(只)
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6=6,再算十位上
是1+8=9,最后算百
位上是3+2=5,结果是596。
谁和我的意见不同?(如有不同,让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引
起大家的注意。)
三、分组学习,巩固新知。
1.利用情境图,继续解决问题。
大家一定还有许多
想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请你从黑板上选择一个自己
喜欢的问题来解答。并把你的计算过程在小组里进行交
流。
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有:
向西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北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
2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只?
向西飞和向东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有多少只?
向南飞的比向东飞的多多少只?
或 向东飞的比向南飞的少多少只?
学生先用列竖式的方法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然后和小组的同学
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和大家说说你们解决的问题?
小组成员分别到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提醒有错误的学生
及时进行改正。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解答的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的笔算,你知道笔算的方法吗?谁能
总结一下?
学生可能回会答:
我认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和
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一样。都是要对齐数位,然后从个位算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小蜜蜂辛勤的菜花粉,对你有什么启发
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21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我知道小蜜蜂是十分勤劳的,我也要向小蜜蜂学习,做个勤劳的小学
生。
……
五 、板书设计:
22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解决问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
题》。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首先说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
划分为三个学段,二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根据对第
一学段“数与代数”
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目标进行解读:
对本单元目标我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
个方面进行阐述,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
除加(减)问题,掌握分步解
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在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
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能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中“旅游”素材引入数学
知识中,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
问题中
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3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再说内容标准
(二)内容标准
在认真研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准标是: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会分
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
题,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掌握一
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
(减)问题: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会分
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问题,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掌握一
些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第二个方面:说教材
教材中的内容是实现课
程目标的重要资源,那么,它们是怎样来阐述
课程理念的呢?我将从“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内容结构” “编
写特点”“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先来看看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一)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套教材内容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拓展的螺旋式编排。本单
元分
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
量关系并解决一步计算
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解决
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内容结构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分
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加(减
)问题。第一个信息窗
呈现的是景区停
车场停车的情境,通过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学习分步解
24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决两
步计算的乘加问题;通过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学
习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减问题。第二个
信息窗 呈现的是在水上乐
园售票处买票的情境,通过问题“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
多少钱?”学习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减问题,通过问题“买1瓶果
汁和1瓶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习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除
加问题。
(三)编写特点: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编写特点:
依据本单元内容,本单元教材编写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题材选取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
本单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线索,选取了在景区停
车场停车、
来到水上乐园等情景中富有现实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
以此为载体展开
解决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
生经历过的或能够接受的。现实的题材体现了学习数
学的意义,有趣
的题材能吸引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
自己解决问
题,感悟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的渗透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实际问题教
学的重、难点之一。解
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找到中
间问题。分析与寻求中间问题的策略方法也是以后解决更复杂
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本
单元教学是学生解决问题
2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关键点
。在“你问我说”部分的编写中明晰
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信息窗1.2中呈现了用分析
法
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两步计算
问题的基本结构及解决问
题的一般思路,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形成基本策略。
第三个方面:说教学建议 基于我校“先学后导、互助提升”的数学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前置
性学习单”的使用,我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说说我的建议。
1.引导学生经历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
题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抽象出有用的数
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由于学生进行
了“前置性学习”,在
课堂上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让学生直接说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如
果不
能正确的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把发现
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
并指导学生怎样把信息分类
整理,这样不仅方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题意,为后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 引导学生经历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这个
环节在家进行前置性学习时完成),
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互学
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每个学生比较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寻找解题策略。通过学生展示汇报,生生互动,
教师适时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
思路逐步变得有条理、有根据,对两
26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步计算的数量关系就有了初步的
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发现解决两步计
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要找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既可以从条件想起
,
也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就是我们说的综合法和分析法,但不论哪种方
法,都要认真审题,理解
题意,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
系,找出中间问题(即关键问题)最后求得应用题的正确解答
。
3.丰富体验,促进反思,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题策略需要学生在有
比较充分体验的基础上从内部感悟、生成,而
不能依赖外界灌输。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
会了解答
两步计算问题通常要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进行,还体会
到要确定“先求什
么”也是有章可循的,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
从问题想起。也就是我们说的综合法和分析法,如信息
窗1.2中呈现
了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要继续丰富
学生的体验
,运用刚刚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尝试解决“自主练习”中的
问题,并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使
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方
法、策略的有效作用。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用“综合法
和分析
法”两种方法,在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上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逐步清晰地认识
到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关
键有两点:一是从条件还是问题想起;二是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
”,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不论哪种方法,最终回归到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解题思路是
不变的。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