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间的多音字组词-我是一个兵歌词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
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
br>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学生是
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
题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
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
,它强
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
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
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活动,使学生思维
活跃,
兴趣盎然。本节的“乘加、乘减”是让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寻找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
结算出结果。在设计本课中,我力求在“算”
与“用”教学的结合点上有所突破。通过观察主题图,提出
数学问
题,引出本节课的乘加、乘减式题,试想体现以用引算的做法。当
得出乘加、乘减式题后
,要让学生及时感知算式与实际背景问题的
联系,真正理解式题的含义(“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图与式的结合来探究算理,并引导学生进
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的
运算顺序,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
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
学习,学生
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
息、提出问题、独
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
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
学生可能
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3、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
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
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生谈话:
师: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什么?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称号后
面的数叫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师: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生答)乘加
是什么意
思?(生答)乘减呢?(生答)一年级我们学过加减混合运算?谁
来说说加减混合运算
的顺序?(生答)有小括号又该怎么计算?谁
能大胆的来猜测一下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生答)
2、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
师生对、生生对)
过渡: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我们
大家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刚
才大家的猜测吗?(生答)
老师期待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
(二)探究新知
1、教
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
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
去公园中寻找需要
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
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学例5
(1) 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
一个人)现在一共
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
(3) 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
(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
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
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
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
3×4-1=11(个)
(4) 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
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5)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
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
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检测导结
1、练习十二的4题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
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画的方法,自己设计一道
乘加乘减的题目。
4、反思总结
师:回过头来看一开始我们的猜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大家
真了不起
!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自己的猜测,成了小小数
学家,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你能给大家说说这
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 3×3+2=11(个)
3+3+3+3-1 4×3-1=11(个)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
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
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
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
学生
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
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
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
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
而且我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
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
观察、思考的素材,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
学生思维
。
教学中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
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
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
br>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
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
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