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668次浏览
2020年12月06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亲切的反义词是什么-江苏高考语文

2020年12月6日发(作者:李思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洪海杰,来自道外区民主小学校。如果用一句
话表达我此刻的 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
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在< br>座各位的认可。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51页。
一、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
领域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是学习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 一般方
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
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 实际问题。
本节课中,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快乐的节日”的主题图,
引出要用除法计算 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
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同时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
系。
二、学情分析:
在表内除法(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
第1页共8页

求商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7、8、9的乘法口诀再来
求商,从方法上来讲,学生不会有什么 困难,但是这要建立
在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基本熟练的基础上。另外,本课的教
学内容是在一个 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对该类问题的熟
练解决也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的求商计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
一般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 方法,用乘法口
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事实,教学本
节课时,我采用“巩 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
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故事、强化练习”的教学< br>第2页共8页


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2、学法:
在学法上,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孩子都参与
到活动中去。通过“情境学习,自主 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汇
报”4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六、教学流程:
根 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引导发现,探 索新知(三)、趣
味练习,巩固新知(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复习环节设计了3道练习 题,首先是开火车口算,并随机让
学生回答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接下来是用7、8、
9的乘法口诀填空及齐背7、8、9的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
题,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 学习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时请学生一起书空,并齐读。
【以旧引新,通过知识的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下
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首先创设情境:学 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最
喜欢过什么节日呢?根据学生回答六一儿童节,然后我说,第3页共8页


是啊,六一儿童节是专属于你们的快乐节日,快瞧,有一些
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这时
出示快乐的节日主题图并提问,他们在做什么呢?学 生观察
汇报后接着说,这些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
忙,你们愿意吗?孩子们肯定 会积极响应,继而出示思考题:
(1)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3)怎样列式呢?
(4)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于
是我让学生通过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再进行小组交
流合作学习。
学生一幅 图一幅图地自主汇报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所
列算式及求商使用的乘法口诀,教师随机板书。当学生 解决
了“平均每行挂几面?”这个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条件:
若挂7行,平均每行又能挂 几面呢?学生汇报后请学生认真
观察56÷8=7和56÷7=8这两个算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通< br>过观察,学生汇报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调换了位置,而且
它们都是用了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算 出商的并初步感知
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道除法算式。
解决主题图包含的所有问题后,教师 进行小结: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4页共8 页


一样,就是想乘法口诀。
【创设了“六一”节布置教室这样的数学问题情 境,经过引导
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
已有知识经验获得解决 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基本方
法。】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把解题过程与求商方法清晰完 整地
展现,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过渡语 设计:儿童节不只是小朋友们喜欢过的节日,就连森
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呢!几只动物宝宝们也在 为节日
做准备呢,不过,它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办呢?因为学
生之前已经有了帮助别人解 决问题的经历,相信这里他们会
主动提出帮助请求。
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第 一题是书后49页做一做,第二题和第三题是书后50页的
小猴子摘桃和小兔采蘑菇两个练习,三道题都 是帮助学生巩
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
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 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的认知结构。
最后一题是书后53页拔河比赛练习 此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
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用数
第5页共8页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导语设计:同学们不但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难题,还帮助小< br>动物们做好了节日准备,你们真棒!老师相信每一个人都会
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就请你来说一说好 吗?
【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总结
归纳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自 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七、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熟悉的“快乐的 节日”主题图呈
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 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
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
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
的一般方法。
宋以后,京师所设 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 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 ”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第6页 共8页


“院长、西席、讲席”等。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
决问题的 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地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
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从
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 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 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 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 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 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
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 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
的教学设计,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 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第7页共8页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 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 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 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 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第8页共8页

扣扣空间登录-吴刚老婆


于丹教授-好听的网名大全


哑铃健身图解-无与伦比的美丽吉他谱


小孩练武术-kt战队


爱的海洋-宛转蛾眉马前死


垂的组词-投资理财保险


鼠年图片-艺考生面试现场


dnf弹药专家加点-初中毕业感言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