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简单的排列》说课稿
和谐美-封面设计欣赏
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简单的排列》说课稿
楼坊坪中心小学
杨磊
一、教材分析
“搭配”这一知识点是二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到,但是生活中的
搭配现象随处可见。简单的说,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
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
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
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为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简单的排列”,教材安排了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
动来学习。教学这一内容,我立
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
学活动经历,试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
猜测、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排列这一数学
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
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
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
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
够全面,
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
对学生来说,并
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以及合
作交流,逐步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从而掌握搭
配(排列)的方
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
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讨论
简单事物排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
想。
(<
br>2、教学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培养学生有顺
序、全面地思考。
五、教学策略选择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
2、在具体的
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采用观察法、操作法、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
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
努力构建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
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彩笔。
七、
&
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精灵邀请
我们去数学城堡看看,上山的路上出现需要
输入密码的大门。生动的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第二道大门给出新的问题:找出需要注意的点,要明白组数
的要
求。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才能顺利的进行小组活动。
2、数学活动: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并记录下来。
同学汇报总结:教师挑选出的同学汇报,教
师在大屏幕显示学
生研究结果,学生解释自己做题方法。预设四种情况(重复、遗
漏、位置互换
、固定)。前两种无序,比较乱,别人看不懂,还
易重复遗漏,后两种有序思考,才能全面,不重复,不
遗漏。允
许不同方法解决,引导有序思考。学生总结出方法,让学生体会
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
三利用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
%
涂色练习:用红黄蓝3种颜色
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
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请你涂一涂。
(四)数学活动
拍照练习:巩固解题方法与思路,虽然对象不同,但思路相同。
(五)全课总结
畅
谈感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
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
遗漏。????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认识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六)
、板书设计
搭配1 :简单的排列
;
不 重 不 漏 有 序
12 21 12
13 21 31
13 31 21 23
12 32
23 32 31 32 13 23
交换位置 固定十位 固定个位
(七)课堂评价
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看能否准确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
数,设计课堂环节和检测试题来巩固知识。 <
br>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看他们能否通
过观察总结,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
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看学生能否找到
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
是否有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八)教学得失
得: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整节课始终用创
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
性。首先由“密码锁”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
,再由引
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
探索排列组合的规
律。然后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三人合
影的问题。?
2、自主学习,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
活动空间,让每
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先让学生按照我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自主学习。
学生同桌互助交流,一对一帮扶。教师巡视、指导。?
3、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
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的。本节课在教学难点——掌握排列不重
复、
不漏掉的方法时。为了使每一位都能充分参与,我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让每个学生知道在
小组内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尽量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深入小组中给予恰当的指导。合
作学习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即对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充、质疑。这时,
教师再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
,答疑解惑。以解决师生的双边互
动。?
失:
(1)原本预设学生能写出“固定十位法”,但可能是在引入时,
让学生产生了定向思维,导致学生反倒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在这里费
时较多。?
(2
)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明确,学生不完
全明白要做什么?这里我可以先举一个例子,
再由此引入。?
(3)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有意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排列。
但部分学生
在没有提示之前,就不知道要这样来排?如何渗透懂得有
序排列的数学思想?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怎样促
进高效课堂?这些都
是我感到困惑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4)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导致课堂发言和展示范围过于
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