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米 说课稿
无中介租房-范逸臣好听的歌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认识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
学》二年级上册第4页至5页,《
认识米》。
(一)教学定位 分析:《认识米》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
容,在此之前,
教材安排了《比长短》以及《认识厘米》,之后则
是《毫米、分米的认识》和《千米的认识》。掌握必要
的长度单位
和测量方法是打开空间与图形这知识大门的钥匙。 《课标》指出
“本学段学生应进
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二
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初步逻辑思维
逐步发展
的年龄阶段。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
力,短距离的测量经
验以及初步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因此,本节
课,我重点围绕
“操作”,引导学生从“如何操作、体验到什么、
建立什么认知”开展学习活动,感受“动手实践-
获得认知-应用生活”
这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认
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
学生在充分
感知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厘米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能力目标:通过学
生的观察、操作,比较,培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进行测量的判断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能力,发展他们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
探索中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以及
互相协作的团结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
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
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量较长
物体的
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能估计并测量一些常见物
体的长度。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
学具:学
生尺、米尺和卷尺(每小组内一套)
二、说教法与学法 通过创设有趣生活情境,
设疑导入,我将观
察、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充分遵
循了(从)
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量一量、
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
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
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吸引学生在动手中思维、
在观
察中分析,在头脑中形成米的长度观念,感受厘米与米的关系。
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
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
过程。
二、说教学过程
结合对教材的深入研
究,以引入、实践、提升三个活动环节为
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
活
动经验。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一)引入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点,我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活问
题情境:现在学校要修建新的教学楼,要安装上新
的黑板,小朋友能帮工程师量一量我们教室这黑板有多
长吗?热心的
孩子们会自告奋勇地帮忙。我请出代表小组展示测量。有的学生会
用刚学过的厘米
学生尺来测量,经历了用厘米尺子测量较长物体的
麻烦(贴学生尺)。这时有的学生会用桌面上的米尺(
在厘米尺下面,
贴米尺)来测量,引发疑问:可以用米尺进行测量吗?米尺与学生尺有
什么联系
呢?从而揭示课题:认识米(贴出课题:认识米)。 【设计意
图】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
趣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情
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孩子头脑里也留下了米尺
长度
的初步感知。
(二)实践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课标》指出
“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
学我分三个活
动认识“米”、用“米”、比较归纳来进行探究:
1、动手操作认识米—建立“米”的表象 这活动交集了教学的
重点与难点。心理学家表明:孩
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
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进行:
(1
)看一看:观察米尺,认识长度单位:米,学生通过观察数数,
深刻得知1米=100厘米。【贴出1米
=100厘米】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量一量:小组用米尺量一量身体藏着哪些一米长的地方,我
会提醒学生米尺要放正,注意
对齐刻度,做好标记。学生会兴高采
烈测量出自己的身高、臂长、步长、还发现五个小朋友紧靠一起时<
br>腰宽大约是一米左右。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记忆张开臂长大约是一米,
为下面的找一找和估一估活动
做好参照标准的准备。
(3)找一找:请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大约一米长的物品。
(4)估一估:几块地砖长大约1米?几块墙壁瓷片长大约1米?1米
的队伍能站几人?讲台大约有几米
?学生通过尝试估计比划,体验成
功,为下面的学习建立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
动,让学生感受到米与我们生活息息
相关,知道厘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米”的空间观念,为估量<
br>物体长度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逐一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引
出用米活动。
2、实践操作用“米”—用米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
标、有计划、有分工的。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用米”活动分成小组合作进行:
(1)提出小组任务,明确小组分工。 测量物体 测量过程
黑板
的长度 ①号和②号学生 教室的长度 ③号和④号学生 教室的宽度 ⑤
号和⑥号学生
估量 选择测量工具 实际测量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先请一个小组示范,评价总结归纳测量的方法与测量工具的
介绍。
(3)小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测量并填写表格。
(4)展示各小组成果。【设计意图】让学
生在团结协作的小组合
作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优化选择测量工具,规范测量的
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让课堂焕发智慧的生命力。
3、比较归纳—-探究厘米与米的生活应用
这是旧知与新知的衔
接点,也是知识建构融合应用的关键点。所以,此活动我利用多媒
体创设熟
悉的生活情境,直观演示、比较厘米与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注意每点的停顿,手势指引看屏幕指
一指】
(1)看一看
(2)比一比
(3)想一想
(4)说一说
(5)练一练
这样,把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练习紧密结合,学生对厘米
和米
的空间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归纳出:量比较短的物
体,常用(厘米)作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
物体,常用(米)作长度单位。
这样,长度单位这单元的知识脉络得以清晰建立。
综合练习,巩固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提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对教材练习的解读整合,
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基
础练习和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题目从易到难,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提升 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今天我们认
识的新朋友“米”还
是个小能手。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它的影子。通过播放图
片,孩子
回顾从生活中发现米、认识米、再体会应用生活中的米这
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更加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信心,充分享受数学的奇妙乐趣。 课堂总结,动手实践 课
堂总结
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
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
堂小明星”。这张评
价表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
己得了多
少颗星星。
【设计意图】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
解,也是对学生学
习情感、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更
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 认识米
完成厘米与米的辨析练习 完
成小组任务 认真听讲,细听别人的发言
与同伴合作,积极回答问题
奖励说明:每项自评合格一颗星,良好2颗星,优秀3颗星 实践活
动:请同学们当小小工程师,用米为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量出你
想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以数学日记的
形式记录下来。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意图】孩子喜欢动手实验,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复习巩
固了对米的认识,培养学以致用的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日记
的认识与兴趣,又促使学生去思考、创作,学生学得更有趣。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此我的板书体
现了数学知识性和简洁性
,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
破难点。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