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

萌到你眼炸
557次浏览
2020年12月06日 20: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filter函数-广陵散是谁的作品

2020年12月6日发(作者:卫靖)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铅笔有 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
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 ”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1米=100厘米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 填一填使其建立起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
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 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
基本策略。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米、厘米经验,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
操作活动为主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
设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
欲 望,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感知1分米、1毫米
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的长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正确运用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提
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
习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学会正确运用 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 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
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一)创设情境
以故事导入: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明明说 :“我觉得孙
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
以 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通过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复习学过的长度单 位“米”和“厘米”,同时为探究
新知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再出示谜语:“身体细又长,身穿花衣裳,要 想写好字,
请我来帮忙”,让学生猜出“今天的学习伙伴”――铅笔,这时请他们拿出自己
最喜 欢的铅笔,问:你知道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吗,进而揭示课题。
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 的积极性,将学习用品带入学习活
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发现、讨论归纳
活动一、建立1分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一枝10厘米长的 铅笔,请学生估一估老师的铅笔的长度,接着请
学生拿出来量一量它的长度,同时让学生到展示台前实际 测量。
当量出是10厘米后,教师告诉学生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
分米=10 厘米(课件演示并板书),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
以写1dm=10cm(板书 )。
然后感知1分米的长度,要求学生找一找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
分米,身边哪些 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
最后引导同桌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 br>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
补充、交流中找 到正确的答案。
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
认一认、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 数学真有趣。这时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
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 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探索的魅
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活动二、建立1毫米的表象
用课件出示不是整厘米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 是整厘米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有的学生可能懂得每1小格 的长度是1毫米,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告诉全班
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让 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实际测
量进一步认识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然后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 身
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这样把毫米与这些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毫米这样
一个抽象的长 度单位就变得具体了。
活动三、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 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
几毫米?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 楚地看到在1
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板书),即
1cm=10mm。 由此引出本课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三)创造应用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设计了
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1.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练习本长约2( )。 小明身高是135( )。
一栋楼高约24( )。 数学书厚约5( )。
课桌宽约4( )。 一拃长约15( )。
2、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练习本长约2( )。 小明身高是135( )。
一栋楼高约24( )。 数学书厚约5( )。
课桌宽约4( )。 一拃长约15( )。
3、完成填一填(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7m=( )dm 3cm=( )m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4. 小马虎日记(找错纠错)
小马虎的日记
2011年3月10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 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 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
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 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
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 br>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有梯度的练习设计,使学生逐步的把 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拓宽学生的
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利用好朋友铅笔学到了哪些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认为自己
表现怎么样?(学生交 流)
五、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清晰明了,有效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难 点,是学生一
看就能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教材分析】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
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 单位。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
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
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分组走一走,体会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感受100
米有多长;
第三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估一估,体会1千米有多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 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
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 千米”教学时,充分
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实际,感受10 00
米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
样用字母表 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 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
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 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1、千米是较大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受较短距离
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和推理1千米有多长。
2、学生建立较大单位的表象有一定 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急于求
成,要在不断对10米、100米感知的基础上,推想10个10 0米的距离,也就是
形成1千米的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估测的学习中,学 生会经历从胡猜乱想到估得较准的过程,在此过程
中,要注意引导学生:
(1)把估测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估测的经验,逐步提高估测
能力
(2)利用参照长度进行估测,做到估而有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学会千 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
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 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
1、运用 引导发现法和学用结合法,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维活动,去探索、发现数学问题。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类比推理来感知1千米有多
【教学流程】
整体 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
环节。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 改稿)》的新理念引导下,根据小学二年级学
生的心理特点,本人设置了“激趣导入——实践引入,合作 探究——联系生活实
际,化抽象为具体——巩固练习、拓展运用”的教学流程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 环节设计:
(一)激趣小游戏,温故而知新
在这一环节 的设计上,本人采用“我说你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用手比划
长度单位,这一设计一方面复习了上节课 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运用游戏
让学生在课堂上暖身,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目的。孩子们
如果掌握情况良好给予表扬,反之则鼓励评价,评价同时抛出问题:“用手我们
可 以比划出好多的长度单位,谁能用手来比比乌江到张掖城的距离呢?”,孩子
们这时可能会喊出“那么远 怎么比?”等等类似的话来,这时教师便引出这节课
的关键词“千米”。(板书:千米)
(二)实践引入,合作探究。
依照教材的合理设计,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三个 步骤让学生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体会一千米有多长。最后,在想一想的基础上 ,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猜测,让
学生亲身去体验10米和100米的距离。手拉手站成一排,算算需要 几个人才能
站成约10米长。请几位同学在10米长的距离中走走并数数步,然后从直观的
10 米过渡到比较长的100米,接着抓住“10个100米等于1000米”的阶梯,让
学生思考1000 米会有多少步?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想法。感知到1000米的长度,
让学生更好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板书:1千米=1000米)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千米的概念,养成孩子良好的读题习惯,在板书1 千米
=1000米的时候,我会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朗读时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从而 更好体现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探知到1000 米后,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想象1000米的长度,培养其空间概
念,我选择了估一估的方法,从学生的 体验入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让学生结合实物想象1000米的确很长,并注重培养学生 的表达能力,养成
良好的交流、倾听习惯。
学生学习到知识肯定会有所兴奋,老师板书:1千 米=1000米之后,启发学
生怎样用字母来表示?给孩子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自己试着用字母表示 出千
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后板书:1km=1000m。再让学生读一读,读出千米
和 米之间的关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解决了本课重点难点后,我设计“说
生活中的千米”这一活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千米“的存在。
(学生可能会说到汽车时速表、收费站,出入口处,高速标志等)
二年级学生表现欲较强,通 过说生活中的千米,为孩子们搭设一座座理论与
实践的桥梁,贯彻了“数学生活化”理念,使孩子们趣味 盎然地经历数学在生活
中具有实用性的体验过程。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最 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堂知识,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
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实 例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
辨别、学会选择。这都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和数 理逻辑智能。
(四)、课堂回顾总结


二年级 数学 下册
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如
何?说说今天的数学知识让你懂得了什 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知道千米
是用于表示较远的距离,正确认识自己的掌握程度,意识数学知 识在生活的应用。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地体现了本课知识的重点。

搞笑心情短语-哄女孩子的甜言蜜语


生病祝福短信-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康乃馨的花语是什么-有关雪的诗句


爱情十二元素-博古开来


wifi是什么-旋木


爆米花的味道-英语专业就业前景


档案管理流程-美丽俏佳人造型师


煎饼侠主题曲-国王的演讲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