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打到-侦探小说推荐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
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
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
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
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
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
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
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
增强读者对
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
、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
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
意的修辞方法。
1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
、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
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
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
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
集中,概括力强,
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
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
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
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
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
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
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
2
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
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
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
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
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
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
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
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
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启发读者深思。
3
修辞手法的分类
一、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
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
比喻的种类:
1、明喻 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
2、暗喻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
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出的人或事物。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
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借代和借喻异同点:
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
的作用是比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4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
5、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三、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
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拟人:事物人化。
拟物:甲物乙物化。嘎子竖起耳朵听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比拟是仿照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来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一体,本
体必须出现。
比喻中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对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
2、缩小形式: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弱、低、浅的夸张形式。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注意:夸张要合理。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
要注意文体特征,像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
五、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
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
1、严
式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不能成分对句子)、平
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1、2句。
6
2、宽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达到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3句。
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适宜
不合。
2、句子对偶: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比,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
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 辞手法兼类现象。
六、排比 :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他
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7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
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七、反复(重现):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
语句子
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
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
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
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八、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
件,有意
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
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8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九、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
1、表示讽刺的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
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
2、习惯性的反语: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
3、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
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十、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
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十一;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
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
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
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 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9
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
2、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用反称我的急切的心情。
十二、顶真(顶针、联珠):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
修辞方式。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
的竹根。
顶真修辞格具有蝉联续接的特点,这种语言方式适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
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事物确实具
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成了文
字游戏了。
十三;移用(移就):移用就是甲乙两事物
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
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实际上就是词语活用:方场中<
br>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用到物上。
十四、移用和拟人:词语的移用体现的是相关联事物的修饰语的变化。
而拟人则是侧重把事物人化。
十五、通感(移就):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
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
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1、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
2、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和移用的区别:
10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
十六、婉曲
(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
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乙己,你脸上又
添新伤疤了?暗示又挨打
了。
十七、回环(回文):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说明的一种修辞方
式,形式上表现
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断;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回环是甲-乙,乙-甲;顶真是甲-乙,乙-丙。
十八、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
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
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
br>呼物两种形式。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啊,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
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
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呼物)
十九、互文: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
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
方法。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