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技教案
dnf红字装备-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人造“雪景”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
教学
目标
学习水平
记解用析合
2、学生利用器材准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
识理应分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人造“雪景”的制作
人造“雪景”的制作
实验所需器材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雪吗?你们知道电视中的雪景
教学
方法
活动体验法
是怎样来的吗?想不想在夏天也看到雪呀?
二、新授
教
学
过
程
1、人造“雪景”所需的器材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其它金属皮)、蜡烛、火柴、支架(可
自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
2、学生动手做人造“雪景”
(1)、听老师讲解。
(2)、教师示范。
(3)、学生自由组合。
(4)、分组进行实验。
(5)、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总结
同学们,你们见到“雪”了吗?知道“雪”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待我们下一节可继续学习。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课时
1
课题
1、人造“雪景”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
教学
目标
学习水平
记解用析合
2、学生利用器材准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
识理应分综
教学重点
人造“雪景”的制作
教学难点
人造“雪景”的制作
教具准备
实验所需器材
教学
方法
演示法、活动体验法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学习“知道吗”中的内容
1、杯子变冷后,你发现了什么?(雪)
教
2、“雪”是从哪里来的?
3、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萘)
学
4、萘(固体)受热 萘(气体)
过
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作升
华。
程
5、萘(气体)受冷 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由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作凝
华。
三、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
学
后
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2、神奇的力量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教学
目标
学习水平
记解用析合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识理应分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乒乓球、广口瓶(或玻
璃杯)、两张一定距离的
桌子
教学
方法
演示法、活动法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乒
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不准把
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
br>教
学
过
程
另一张桌子上吗?你会使用什么方法?
二、新授
(一)、动手做
1、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2、教师教学生做的方法
(1)、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绕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
子内壁做旋转运动。
(2)、在乒乓球不断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
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
3、提问:
(1)、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
(2)、如果你用空瓶子做绕圈运动时,手有这种感觉吗?
(二)、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动手操作
三、教师巡视,巩固
四、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2、神奇的力量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平
教学
目标
学习水
记解用析合
识理应分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乒乓球、广口瓶(或玻
璃杯)、两张一定距离的
桌子
教学
方法
演示法、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教
学
过
程
(一)、研究研究
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
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细绳、一个线轴不、一支钢
笔(或其它重物)。
用线绳穿过线轴的孔眼。
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
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然后开始在头顶
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
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
来。(老师提示: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
观察细线下端的钢笔有什么现象?
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
(二)知道吗
乒乓球在瓶子的内壁进行旋转运动时,产生了离心现象,离心
现象会随
着乒乓球旋转的速度的增加而加剧。同时球受到瓶壁的摩
擦力,使它只能在瓶子内壁运动而不会掉下来。
因此,如果让乒乓
球不断地在瓶子里旋转,就可以把球带到任何地方
线轴带动橡皮在一个平面
做旋转运动时,也会产生离心现象,
从而通过细绳产生向上拉起钢笔的力。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离<
br>心现象产生的力量变小,钢笔因为重力作用而下降。
三、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3、滚回来的乒乓球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教学
目标
学习水平
识
记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乒乓球、呼啦圈、铁环、
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
方法
活动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
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
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
运动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
教
学
过
程
你信吗?
二、新授
1、动手做
将乒乓球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用力向下压。
2、猜一猜
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3、试一试
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4、提问
(1)、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吗?
(2)、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滚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
吗?
三、学生动手操作,弄懂以上问题
四、总结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3、滚回来的乒乓球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学生自己准备材料;
教学
目标
学习水平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br>综
合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乒乓球、呼啦圈、铁环、
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
方法
活动练习法
一、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一)、研究研究
教
学
过
程
1、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别的物体也
能这样滚回来吗?用
呼啦圈、铁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
(1)、想一想
你该怎样用力?
(2)做一做
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
(3)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提问
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
2、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
(二)、知道吗
乒
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
式。当我们沿着乒乓球的边缘用力向下压时,
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
力:一是向前运动的力,二是向后滚动的里。
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
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
向前滚动。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在于地面产生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的力量逐渐减小。等到向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
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来。
三、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4、科技世界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
教学
目标
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课件。电话机
教学
方法
直观体验法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样式的通信。
1、 引导看图。
2、
小组互相讨论。
3、 指名说。
教
学
过
程
(1)烽火报警
(2)驿马送信(3)飞鸽传信 (4)
电话
(5)步话机(6)电报(7)卫星通信(8)电视电报(9)
移动通信
三、组织学生讨论
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它们有什么好处?
四、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
五、课堂训练
1、思考:
(1) 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
(2) 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
2、学生讨论。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其它的通信方式。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5 纸音盒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学生学会做纸音盒。
教学
目标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动乐趣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做纸音盒。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纸盒
橡
教学
方法
教具准备
皮筋 铅笔(学
生也自备一份)
活动体验法
一、引入
1、出示教具。
教
学
过
程
2、检查学生自备学具情况。
二、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观察
1、用铅笔尖在纸盒一端的盒盖正中钻一小孔。
2、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
3、将穿过小孔的橡皮筋打一个结。
4、将盒盖盖紧。
三、学生分小组动手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 、展示作品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6、变色花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引导学生学会做变色花。
教学
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从活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做变色花。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不同颜色的吹塑纸。
教学
方法
教具准备
2红墨水、药棉、食盐,
白胶。
实践法
一 引入
1出示教具。
2检查学具。
教
学
过
程
3引入课题。
二、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观察)
1、将少许红墨水,几汤匙食盐溶入一碗水中。
2、将少许药棉浸入溶液后晒干。
3、把各种颜色的吹塑纸剪成花盆、花瓣、叶子、茎,用白胶
把它们粘在底板上。
4、把晒干的药棉粘在花蕾部位上。
三、把做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四、学生动手做。
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7、水平尺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识
记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做水平尺。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学会做水平尺。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透明胶带纸、细长小
瓶、木尺
一 引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做一把水平尺。
1教师出示教具。
2检查学生的学具。
二、师边示范边讲解
1朝小瓶里灌水,直到灌满。
2把瓶盖盖好,封住。
教学
方法
直观体验法
教
学
过
程
3注意,须留一个气泡。
4用透明胶带纸把小瓶粘在木尺上。
三、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巡回指导。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水平尺来干什么?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8、用不完的草稿纸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引导学生学会做“用不完的草稿纸”。
教学
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给自己带
来的好处。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学会做“用不完的草稿纸”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半透明胶带纸、彩色厚
卡纸、凡士林、防裂膏
教学
方法
实践体验法
一、引入
1、 教师出示教具。
2、
检查学生的自备学具情况。
教
学
过
程
二、谈话
在数学课上同学们都必须用到草稿
纸。有的同学随便拿一张
纸,也有的同学自己准备了一本专门的草稿本子。但这些只要都写
满了
,你就必须再换一本。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好办法,就是自己做一种用不完的草
稿本。
三、教师示范,讲解
1、在彩色厚卡纸上涂一层凡士林。
2、覆上半透明纸。
3、用订书机订在一起。
4、用废圆珠笔在半透明纸上写字。
5、将半透明纸掀起,字迹还有吗?
四、试一试
学生仿照刚才的步骤,自己试试看。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9、简易“复印”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引导学生学会做简易“复印”。
教学
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乐趣。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做简易“复印”。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松节油、水、海
教学
方法
直观体验法 教具准备
绵、洗涤液、金属匙
一 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习的书都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老师
要告诉你们一种简单的复印方法。
教
学
过
程
1教师出具教具。
2检查学生的学具。
二、操作
师边操作边讲解要领。
1将1份松节油、1份洗涤液、2份水倒在一只容器内,搅拌成
混合液。
2用海棉蘸少量混合液轻轻涂在报纸或图书中要复印的图画
上。
3在涂过混合液的图画上覆一张白纸。
4用金属匙在白纸上轻轻地反复按摩。
5取下白纸,报纸或书上的图画就复印在白纸上了。
三、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作业
试做简易“复印”。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0、阳光接力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发现一些物理现
教学
目标
象。
2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一些物理常识。
3在生活中感受乐趣。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一些物理常识。
在生活中感受乐趣。
镜子
教学
方法
活动体验法
一、
镜子能帮我们打扮自己外,它在不同环境中还会怎么
样?
1、 出示教具。
2、
检查学生自备情况。
教
学
过
程
二、操作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
请两位同学各拿一面镜子对照,使阳光成Z字形,
这时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
2、
观察、思考、讨论。
3、 两个同学一组轮流做,看谁做得好。
三、实验:
三个或四个同学一组,按上节课的方法进行,观察它们是否都
是同种现象。
四、思考讨论:
有没有办法使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室也能见到阳光?
五、小结:
1、用镜子反射阳光做接力游戏,要求每个人相互配合,才
能成功。
2、选用镜子最好要有支架,这样镜子不易晃动。
六、作业
约几位朋友,做做阳光接力赛的游戏。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1、飞碟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识
记
教学
目标
1学会做飞碟。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会做飞碟。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卡纸 剪刀
橡
皮筋 废圆珠笔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边看图边思考下列问题:
1上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玩飞碟)
2飞碟是怎样制作的呢?
3作纸飞碟要用什么?
三、制作: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教学
方法
活动体验法
教
学
过
程
四、学生自己制作。
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1、飞碟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学习水平
识
记
教学
目标
1学会做飞碟。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做飞碟。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卡纸 剪刀
橡
皮筋 废圆珠笔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制作纸飞碟的过程。
教学
方法
教具准备 活动体验法
教
学
过
程
三、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四、检验:
1、学生上台表演,看谁的纸飞碟弹得最远。
2、引导学生总结。
3、怎样弹纸飞碟才能飞得平稳。
五、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其他小朋友。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2、桥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桥的用途。
教学
目标
2、认识有几种桥,培养学生肯动脑筋,爱学
习的习惯。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认识有几种桥,使学生懂得桥的用途。
培养学生肯动脑筋,爱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挂图、照片
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体验法
一、谈话,揭示课题-----桥
二、引导学生思考:
教
学
过
程
1、你们认识几种桥?
2、桥架在什么地方?
3、桥有什么作用?
三、指导看图,图上画了几种桥?
1、石拱桥 2、木桥 3、水泥桥 4、铁索桥 5、铁路、
公路桥
6、立交桥 7、人行天桥 8、斜拉索桥
四、作业
1、仔细看图,各种桥有什么时候不同?
2、从课外书上找其他的桥。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2、桥
第2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桥的用途。
教学
目标
2、认识有几种桥,培养学生肯动脑筋,爱学
习的习惯。
识
记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使学生懂得桥的用途。
培养学生肯动脑筋,爱学习的习惯。
多媒体 图片
一、引入
请同学们拿出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其他桥。
二、简介
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体验法
教
学
过
程
1、铁索桥
2、人行天桥
3、斜拉索桥
三、想一想、议一议
1、桥架在什么地方?
2、你能说出各种桥的用途吗?
四、小结
桥是供车辆、行人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线时使用的建筑
物。
教学
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13、
纸桥
第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学习水平
识
记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学会做纸桥。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应
解用
分
析
综
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让学生学会做纸桥。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多媒体课件,卡纸
教学
方法
实践体验法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出示教具。
2、 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操作
教
学
过
程
师边示范边讲解:
1、两边各放几本书,然后把纸放在书上。
2、放一块橡皮,纸桥弯曲了。
3、将挂历纸完成弓形,放在书中间,成一拱桥。
4、放上橡皮、小刀等。
三、指导学生动手做
1、准备好的挂历纸,两边折起。
2、在中间放上橡皮、小刀、笔。
四、想一想、议一议
1、你还能设计几种纸桥?
2、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五、作业
约几个同学一起折纸桥,看看谁折的好。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