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玛丽莲梦兔
981次浏览
2020年12月07日 07: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台球高手-小产权房买卖纠纷

2020年12月7日发(作者:竺元标)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单元 石头与泥土
1. 石头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石头也是有大用处的。
2. 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从收集材料,观察,
实验,记录,得出结果。
3. 从不同的方面将石头分类。
课前准备:准备几颗不同的石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与石头相关的游戏
1. 观察教材图片,说说石头能做什么游戏。
2. 学生讲一讲石头还有什么用处。
3. 补充说明石头的其他用处。
二、 动手试一试
1. 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见过石头的样子。
2. 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的石头并说一说它的样子并记录下来。
3. 同桌之间互换石头观察并说一说这两块石头有什么不同之
处。
4. 给石头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 石头有哪些用途
1. 学生先说说教材中石头的用途。
2. 你还知道石头有哪些用途。
3. 一起讨论,你觉得石头还可以用来干嘛
四、小结。




1


2. 玩泥巴
教学目标:
1. 亲身体验身边的泥土,发现泥土也是有用的。
2. 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能够制作出不同的物品。
课前准备:泥土,不同程度的筛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二、动手做一做
1. 捡出不是泥土的东西。
2. 把大的土块捻捻碎。
3. 选择筛子
4. 筛泥土
5. 把筛出来的泥土加水和成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
6. 成品展示。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做的是
什 么,相互比较挑选出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
7. 你知道吗?把泥塑烧一烧就会变成陶瓷
四、小结


3 .沙子与泥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不同。
2.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来比较出沙子与泥土的不同,在操
作过 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沙子弄进眼睛里面。
课前准备:沙子,黏土,器皿,放大镜。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2


1. 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沙子,小朋友们也喜欢玩耍沙子,那同
学 们都是怎么玩耍沙子的呢?
2.拿出准备好的黏土让学生说这是什么?——沙子,泥土
告知他们这是黏土,说明什么是黏土:
把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从这些
孔里 筛出的就是黏土。
二、 实验:比较干沙子与干黏土的不同
1. 用放大镜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2. 用手按一按
3用手捻一捻
4. 实验过后。根据实验将对比不同之处。
结合活动手册,选择合适的词来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
5. 慢慢的往沙子和黏土里倒水,观察现象。
6. 猜一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三、小结。


2、水
4、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 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
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
形状。

4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 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
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5、玩转小水轮
【教学目标】
1. 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 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来尝试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
轮转动的快慢。
3. 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列举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发电
等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
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 在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2厘
米左右厚胡萝 卜块、铝片4片、长铅丝一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
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装一个小水轮,并让它转起来
1. 上一节课认识了水,那么水来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强调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这一点在生活中有非常大 的应用。

5


2.(出示玩具水轮)老师买了一个小玩具,你会 玩吗?(用手拨、用嘴吹)但
老师没带这么多,我们来做一个,行吗?
3. 先让我们来观 察它的结构。这些都是流水线生产的,不容易找到,在生活中
我们能找到什么了?(胡萝卜、铁丝、塑料 片(或铁皮))通过这些材料你会制
作小水轮吗?
4. 观看介绍水轮做法的视频。(铁丝、铁片很危险,制作时要注意安全。)
5. 分组利用胡萝卜、塑 料片、铁丝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比一
比哪一组最会分工、最安静、最快完成小水轮。
6. 那你们的小水轮能灵活转动吗?拿起来拨一拨。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转
起来吗?你 有没有办法让它转动得更灵活一些?(在铁丝上加吸管。)
[设计意图:组装小水轮活动,意在激发 学生动手制作的快乐。通过动手做,认
识水轮的结构,并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小难题。]
二、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1. 老师带来了一杯水,还带来了一个漏斗,怎么使用这些器材了,让我们通过
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2. 试一试谁能让小水轮灵活地转动起来了?(提示:只有一杯水噢。下面可以
用小盆接水)
3. 成功的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秘诀:漏斗不能挡住叶片,水流要落在叶片的外
部。
4. 在实验中感知并得出结论:流动的水有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用水玩转小
水轮活动,在认识水的流动性基础上,感知流动的水流有力量。]
三、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的更快
1. 刚才都转起来了,接下来我们要让小水轮转得更 快一下,你们能吗?那进入
头脑风暴时间:只动脑不动手。
2. 与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 方法。适当总结:增加水量。你觉得怎样看出来小
水轮转得快?(看水花)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了?(只 用一个漏斗行吗?)组织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怎样比较才公平。
3. 分组分工合作实验,探究水流量的大小对小水轮旋转快慢的影响。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水位高低对小水轮旋转快慢的影响。

6


5.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塔,为什么水塔总建得高高的呢? 得出结论:水
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 [设计意图:通过
两 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初步建立公平实验的思想 。]
四、拓展
1. 播放图片和视频,展示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了解人类对水力资 源的利用
及生活中常见水力方面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设计意图:这部分
内容离 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利用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水力
资源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5.玩转小水轮
转起来 流动的水有力量
使水轮 转更快 增加水量 提高水位


1、身边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
一物 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
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 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
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
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 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7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
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
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
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
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 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 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
性质上的区别。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
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
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

8


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
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 塑
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
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 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
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
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
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
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9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
有腐烂?
板书设计: 2、塑 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3 倾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 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用“耳”和“眼”
共 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
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 题。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
对声音问题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
样的。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
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
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10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的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物体传声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 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科学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
怎样传播的。
教学准备: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11


二、活动一:你听到了吗?
1、准备实验材料:课桌
2、注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3、提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
三、活动二:水能传声吗?
1、提出问题: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2、实验: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实验
全班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3、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4、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 物体传声
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


5 自制小乐器
教学目标

12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
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 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
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
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 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
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
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乐器
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
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
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
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
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
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13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 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
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 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
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6 声音与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
作用。能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 法与同学交流,体会
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
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
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 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
“好处”和“坏处”。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声 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
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14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 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
面想了许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鸣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
马路两旁种许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
声的 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
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 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五、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 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
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 有什
么要求?
五、总结全课

10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 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 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
组内、班级 内交流。

15


学生看课本第 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 “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 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 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5)安全教育:研究科学要注意安全,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1.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 , 认识到工程
师的工作与科学 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 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
3. 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 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 2. 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
计的朦胧思想 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16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 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
师是做什 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 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 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3)辨别哪些是工程师的作品。
师:请你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12. 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1. 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他们平时上课的
普通教室有 什么不同。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意识到遵守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1. 了解科学课的规则。
2. 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
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
列队做到快静齐,

17


参观途中不说话,
带好眼睛和耳朵。
二、学习新课
1. 参观科学教室。
(1)讨论: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交流。
学生看课本 P5插图,思考交流。
2. 实验:比较水
(1)思考:怎么比较水的多少?
(2)交流。
(3)实验
3. 回想: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思考——交流——判断——完成科学活动手册——制定科学课
的规则。(填 写活动手册第 3页)
三、总结本课
师:怎样上好科学课?
教学反思:


13.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1.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
说出它们 都是感觉器官。
2. 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
境并且有些 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
声音、气味、 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能描述 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
冷热等方面的特 点。

18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过程:一 . 先从自己熟悉的感官入手,再认识感官的功能,
最后拓展 到对动物感官的认识。
二、认识感官
观察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
身。 本环节意在整理学生对感的已有认识,明感觉器的电子设计概念,
激发兴趣, 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
官,手上和遍布人 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
感官。
三、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
征。用 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教睛看
开始,带领学 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
儿童及成人都特别喜 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
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四、描述物体的特征
用其他感官观察物体,描述物体在气味、味道、轻重、厚薄等方
面的特征。 内容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皮肤触摸四个
活动。通过这些 活动,使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用
其他感官观察。
三、总结本课
师 :大家本节课学了什么 ?
教学反思:




14. 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1. 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
要动用各种 感官。

19


2. 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
事物更多的特 点。
教学重难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能动用
各种感官观 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
只,热水
大杯。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教师材料 :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利用眼、耳、鼻、舌、皮肤单一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积累了 一些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发现事物更多 的特点。
二、感觉器官共同活动
通过品茶活动,使学生发现在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
觉器官 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品茶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鼻和舌在共同
起作用是很关 键的一步。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动
作,因为鼻子捏不紧而 响到观察效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帮助学
生共同完成。
二、蜡烛点燃前后的特点
让学生调动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亲身体验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
认识事 物更多的特点。让学生动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鼓励学生
尽可能多地找 出蜡烛的特点观察点燃的蜡烛时,要用手背靠近火焰
感知,不能直接接触火 苗和蜡油。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点
火,又要强调注意安全。学生 描述蜡烛点燃前和点燃后的特点时,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 :“我们用眼睛发 现什么” “我们用鼻子发
现什么” “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
三、观看挑选西瓜视屏
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何挑选一个好西瓜,让学生知道,人们
往往动用各 种感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


四、总结本课
师 :大家本节课学了什么 ?
教学反思:


15.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1. 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
动,知道使用 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
官功能。
3.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会
正确使用放 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预览:
教学准备:(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 (2)蜡烛一支、火
柴一盒。 教师材料 :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
察就成 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
了解生活中还 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一、观察指纹,发现不同
观察指纹的活动,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组织学生用三
种方法 观察手指指纹时,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凸凹感,能明显发现
肉眼与放大镜、 显微镜观察效果不一样。也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
观察布料,效果比指纹更 明显,学生会有惊喜发现。
二、利用工具,获取信息
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
器听到 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
功能。
三、认识观察工具

21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
盲人的触觉 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
册中还列举了酒精 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 . 总结
师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
教学反思:


16. 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 探讨一些自然界的现象 .
培养仔细观察 , 勤于思考的习惯 .
教学重难点:认真观察 , 仔细思考 , 探究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 碰碰球架
教学过程:一 . 大自然中有许多现象 , 要仔细观察
1. 你看到了植物 , 为什么会这样 ?2. 谁破坏了蜘蛛网 ?3.
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 , 发生了什么事情 ?
二 . 共同探讨 , 寻找不同的答案 .
学生们分小组探究 , 最后请个别小组上台发言他们的讨论结
果 .
三 . 看一看下面的现象
玩碰碰球 .1. 拉开一个球 , 松手后的结果是„„ 2. 拉开两个
球再松手呢 ?3. 拉 开三个球再松手呢 ? 先猜猜 , 再试试 .
四.拓展探究
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五.总结回归
师:今天大家学到什么?生:。 。 。 。 。 。
教学反思:



22


17. 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通过各种信息来猜想不 方便打开的东西里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来发现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准备:暗箱
教学过程:一 . 导入
看图 , 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 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线 . 同桌讨
论 , 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 . 解暗箱
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 , 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
里面的情况 . 1. 解暗箱
滚小球 , 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 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
如果意见不一致 , 多试试 , 多交流 .
2. 其他解”暗箱”的示例
1.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
2. 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 .
3. 维修人员用探测器寻找地下管道 .
三 . 回顾总结
师 :今天学了什么 ? 生 :„„
教学反思:


18. 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探究树叶变黄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如何验证你的有关树叶变黄的猜想
教学准备:变黄的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一 . 导入
秋天到了 , 你的家乡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黄呢 ? 大家来讨论 .
二 . 猜一猜

23


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 整体慢慢变黄 , 从中间向边缘
变黄 , 从下往上变
黄 .
同学们怎么验证你的猜想呢 ?
三验证猜想
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 可以直接观察树上的叶子 , 或收
集树叶来观察 , 可 以给这些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 .
四总结回归
师 :今天上了什么?生:。 。 。 。 。
教学反思:


19.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 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3. 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
教学重难点: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
物。
教学准备:课件、树枝、树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 谈话:在野外,在游乐场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2. 学生看图讨论手回答。
3.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探索新知
1. 看资料: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
2. 交流后汇报。
3. 小组活动:捡一些树枝、树叶,搭个小棚子。
4. 完成活动手册第 10页。
5. 展示成果,评价。

24


6. 小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三、总结与拓展
1. 看课本第 34页, 了解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常常利用自
然材料制造物品。
2. 你再举几个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吗?
3. 完成活动手册第 10页,相互评价。
3. 环保教育:讨论人们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又会对
人类的生活 带什么影响?
小结:人们为了生活需要,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但是必须
注意保护 环境。
教学反思:





25

表达友情的诗句-昆虫总动员全集


西安理工大学排名-卡通美眉


3月24日-请柬模板


qq情侣图片-网站测试


个性女名-天使的一份


dnf图表组建失败-信息工程就业方向


难受的近义词-国庆节的英文


环游80天-数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