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5《守株待兔》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教材下载-地下城进不去
5 守株待兔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
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
,向学生介绍了“想
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
的。能否正确断句,
流利地朗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
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
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
学生在自
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
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启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说出成语故事的名字。
(《龟兔赛跑》《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图画的了解或猜
测。
3、导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故事《守株待兔》。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
br>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回忆故事,看图片猜故事内容的方式,引领学生初步
了解故
事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谁在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他
等到兔子了吗?
2、范读:教师语速适中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语句的停顿。
3、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时,读一读上面的
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
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
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质疑产生的
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初读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是扫除阅读的障碍,二
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理解感
知课文做准备。
三、借助游戏,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小白兔图片,瞧,小白兔为我们带来了句子,你能大声地、流
畅地读一读吗?
(1)守株待兔。
(2)宋人有耕者。
(3)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课件出示词语,你能准确读出这些词语吗?
守株待兔、宋人、耕者、接触、颈部、解释、其他。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开火车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认读生字“冀”。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点念一念!
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冀
(1)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小组派代表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不准确或有困难的生
字。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守”“株”“触”“释”是翘舌音。
“守”“宋”都是上下结构且偏旁相同。
“颈”是多音字。jǐnɡ(三声),脖子,头和躯
干相连接的部分,亦指物体上
的形状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项头~。ɡěnɡ(三声),〔脖~
子〕口语指
脖子,亦称“脖颈儿”。
“触”是四声,不是三声。
“其”是二声,不是一声。中间是两横,不是三横。
“株”与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耕”的意思是用犁把土翻松。
“释”的左部是“米”多一撇,不是“爪字头”。
4、男女生分组,利用字卡展开比赛,看哪组识字最准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借助句子识词,借助词语识字,多次再现
帮助学生识字,提高准确性。
四、整体读文,感知内容
1、组内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1)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范读,试着画出停顿。
(2)让学生按照画的停顿读文,读通、读熟。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时,一只兔子跑过
来撞到了田边的树桩上死掉了,
于是,农夫什么也不做了,就坐在树桩旁等,他希望还能
捡到兔子。可是没有等
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独立练习写字。
2、组内展示所写的字,提出书写中需要指导之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耕”“触”“释”的书写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
4、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练写生字。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相信并尊重
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具体、详实的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
性。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借助亲子阅读,给学生展示
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
过渡:这个种田人为什么等在田边而不劳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也许会获得
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精读课文,体会交流
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前两句: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1)谁读懂了这句话?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株”指什么?
第三句:兔走触株(树桩),折颈而死。
(1)“走”是什么意思?(跑)
(2)你还记得在哪里见过“走”也是跑的意思吗?(儿童急走追黄蝶)
小结:在这里“走”是跑的意思,看来这个字古今意思有差别。
(3)想象画面。
兔子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这个种田人看到兔子折颈而死,做了什
么?(捡)捡到兔子以后,他是
怎么做的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
种田人遇到什么事了,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着木桩子?(因为侥
幸得到一只兔子,想再次得到。
)
(2)看书中的插图,仔细观察这个种田人的眼神和动作,想象一下,当他白
捡到一只兔子
时会怎么想?(要是一直能捡到兔子,那该有多好!)
(3)他是怎么做的?(放下手中的农具,守着树桩子,再也不干活了。)
(4)展开想象:于是,第一天,这个异想天开的农夫坐在树桩旁,美滋滋地
想……
第二天,他又坐在树桩旁,满怀期待地想……
第三天,这个农夫仍旧坐在树桩旁,傻呵呵地想……
就这样,一周过去了,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农夫没有等到兔子。
那么他等来的会是什么?(地里草很多,庄稼没有收成。)
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
守着树桩子,满心等待再有兔子出现撞死,
你能想到什么词来形容?(白日做梦,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他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空等)
交流: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笑”是什么意思?(耻笑)
(2)说说这句的意思。
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3、感悟道理。
(1)从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做事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想成功就要
付
诸实际行动;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板书:一无所获)
(2)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
4、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借
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
想象,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假如这个农夫听到你们对他说的话,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
(2)读一读《南辕北辙》。
设计意图:激
发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实践
延伸,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文言文
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
,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
串连整个故事,形成整体的认识。想象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
喜欢发挥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兔子为什么会
跑来撞死在树桩
上?”“农夫捡到兔子后会想什么,做什么?”“你会对他怎样
说?”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学
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训练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朗读,在读中
感悟,对寓意
也就有了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