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山行》教案范文三篇
基友头像-家用烤箱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山行》教案范文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5个二类生字,会写6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乘坐时空转换器去远离现代社会久远的唐朝看
看去。(展
示山行的图片)一条小小的石子路,弯弯曲曲地通到远远的高山上。
想不到在峰峦起伏、云遮雾罩的深山
里,还有几户人家居住着。我们把车子停下
来了,那是因为留恋今晚枫林的景色。啊,经过霜打的枫叶竟
比二月的鲜花还要
红呢!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山行》,这是唐代一位诗人杜牧看到了
这样的情景所写。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
最后时刻,他将自己的
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
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
他写景的代表作。
二、新授
(一) 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 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 学生感悟古诗大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
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
来,进行出声认读。
2. 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
径、斜、亭、车、霜:
3.
巩固复习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 作业:熟背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
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
二、学习一类生字
行:象形字,古文字为“
”,是十字路口的象形。本义指道路。道路是供行
人行走的,故引申出“走路”的意思。又由道路供行人
行走引申为流通、传递。
银行、行家中读hángɡ
远:形声字。字谜:二儿走之行千里。
亭:象形字。“丁”的上部分象高台上的一凉亭形状,
也可以把“丁”视为简易
的亭子的形状。
停:形声字。从人,亭声。本义是指人止息停留。
字谜:人到亭前步便止,遮阳挡雨好停歇。
车:字谜:东字两点连,连成一直线;回家坐上它,千里一日还。
霜:形声字。顺口溜:霜字雨头下加相,寒露过后是霜降;遍地好象撒白盐,
似雪非雪这是霜。
三、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背诵古诗
2. 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课后练习
1.填字、涂色,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2.读一读。
先读一读,在写一写
三、背一背
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四、作业
篇二
教学目标。
(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雨字头”
。运用多种
识字方法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注意指导“车”、“霜”的发音。
(二)指导“亭”、“停”、“车
”、“霜”这四个字的书写,注意前一组字在字形
及读音上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三)学生汇报读诗成果,指名朗读。
三、设置情境学诗,随文识字。
(一)欣赏图片,学习“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是石头铺成的小路,图上画
的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的
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
的,有红色的,是五
彩斑斓的,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着。
学
习“远”。在哪见过?(〈画〉)在这里也是远近的意思,“远”在书写时要先
“元”,再写走之旁。扩
散走之旁的字。
学习径。在诗中是小路的意思。
学习斜。在诗中指小路弯弯曲曲。
再读诗句。
(二)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着几户人家。(白云生处
有人家)
借助想像读诗句。
(三)看书中插图,学习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亭。古人看到人站在亭子里的样子,就把它画了下来,这是亭子尖尖的
角,下半部
分表示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成了现在的这个亭字。指
导书写。
学习停。通过亭来学习这个字。
学习车。注意这个生字的笔顺。组词,指导书写。
学习霜。温度在0摄氏度一下时地面形成的一层白色晶体,霜叶就是经过霜
打的红叶。“雨字头”与单独
书写时发生什么变化?雨字头的字:雪、雷。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
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
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五)整体感受,背诵古诗。
篇三
教学目标:
1、区别“停”“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倾听了《春晓》鸟儿清新的叫声,感受了《夏日》里唯有蜻蜓飞<
br>的静谧美景,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另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秋天。请你
看一组图片:出示
枫叶、枫树、枫林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你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
遍,层林尽染,在夕晖晚照下,
枫叶流丹,如烁彩霞,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
吸引住了,还写了一首好听的诗,你想读读吗?请你读古
诗,注意读准字音,认
准字形。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读。
3、出示画面,师说意境: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他来到了林木萧条
的山前,看见用石头铺成的小
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山头,那山上白云缭绕的地
方,隐隐约约看见几户人家,诗人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
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他情不自禁地挥毫写了这首流传千
古的绝句《山行》,你听:师配乐范读课文。
4、请你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感悟诗意,读中体会诗情。
请你读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远上寒山石径斜 板:寒山 石径
学习“径”字。请同学说说哪个字是小
路的意思?从“寒”中你知道了什么?(深秋季节)
(2)白云生处有人家 板:白云 人家 白云漂浮的地方有人家说明山很高
师引读:到底是
深秋时节啊,的确有些寒意了,诗人远远望去,不仅感叹到:
“远上.....白云..
...”请你结合图画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
(3)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构成了一
幅静谧浓郁的山村秋景图,作者行至
山上,忽然止住了前行的脚步,你从哪句话中知道他停下来了?“停
车坐爱枫林
晚。”
·区别“停”“亭” 出示凉亭的图片,字理,怎样记住这个字?
字谜:一点一横
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做“停”的动作。出示句子:诗人(停)<
br>下脚步,来到一座(亭)子旁来观赏这美丽的枫林。
由于特别喜爱枫林的美景,他才停
下车来观赏。这句话哪个字说出了诗人的
喜爱之情呢?(爱)正是因为枫林的美丽,所以作者对它产生了
由衷的喜爱之情,
不仅感叹到:停车坐爱枫林晚。你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枫林。
(4)面对如此美丽的枫林,你想赞美一下它吗?用你自
己的话说出你此刻
的感受。诗人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
为了停下来
领略这山林风光,诗人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那停车而望,陶然
而醉的诗也与这自然融为一体,成了这景
色的一部分。分层次指导朗读:A。在
落日的映照下,每一片枫叶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春花更红艳,
他不由得发出
感叹:霜叶.....B。静对这自然生命的壮观,诗人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不由得发出<
br>赞叹:霜叶.....C。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
的生命力
,这是一种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色,他不由得发出惊叹:霜叶.....
(5)古往今来,枫
叶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被人赞颂,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读了杜牧的这首红叶诗,也写了一首红叶诗
,名叫《和杜录事题红叶》。
“和”在这里读hè,意思是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杜录事
就是指杜牧。
请你试着读一读: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自由读,
齐读。师:在农历十月的早晨,寒山上的树叶经霜打了以后,在秋天里一下子都
变了样。
你看,漫山的红叶,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火红火红的,但却不是因为火
才使它这样红的:又像盛开的鲜花
红红的,但却没有等到春天就开放了。这首诗
被称为《山行》的姐妹篇。请你试着背一背。
四、拓展。
杜牧的一首《山行》把我们带到秋的美景中,大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也不
乏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出示《枫桥夜泊》
《秋夕》〈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