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
马的图片-教师节三句半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分析
白山市第六中学 宋立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创设一个有效的语文教学
情境,不仅能激发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语
文实践机会,还能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有着非常<
br>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创设一个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呢?根
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我们
创设的情境要有意识
地把孩子们一步步地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孩子们有
一种感觉,“我
即在情境之中”,使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一个
个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场景<
br>让孩子们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
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优化的情境将
孩子们吸纳其中,产
生热烈的情绪,更愉快轻松地去体验、感受和理解。 因此
我注重结合生活
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
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并以教
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
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
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
先是直的,现
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读到这个自
然段,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
时候,为什么细丝要由直变弯呢?”
我们成年人阅读能力强,
联系生活实际和后一句“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
在墙上”
,可以明白,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更牢地巴住墙,
然后将嫩茎往上拉一把。可是如何引导
学生去弄懂这个问题
呢?我们可以请学生走进生活,注意观察和思考:当你走在
较滑的地方,你
的脚趾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
体验和思考,他们会弄明白:走在较滑的地方, 我们的脚
趾会本能地弯曲起来,想抓住地面,好稳固地往前走,不摔
跤。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
为什么会变弯曲呢?由
此及彼,孩子们就容易明白: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
丝变弯也是为
了牢牢地巴住墙,好把嫩茎往上拉一把。 于
是学生就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真聪明。”“作者观察很
有耐心,也很仔细。”我们把孩子带入生活,生活中的万事
万物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无穷的信息
和灵性,所以我们应该
从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开始,就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把语文学习
和生活、周围
的世界联系起来。再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0
课《棉花姑娘》
,课后作业有一题填空题:碧绿碧绿的( ) ,
雪白雪白的( )
。刚开始,大多数同学走不出课文或者走
出课文只到室外,他们填的是:碧绿碧绿的(树叶)
,碧
绿碧绿的(草地) ,雪白雪白的(墙壁) ,雪白雪白的(棉
花) ,思路打不开。如果
我们引导孩子走进超市、走进社
区,走进大自然,许许多多的景和物引入眼帘,他们的眼界
打开
了,他便能惊喜而又轻松地写出许多新颖的词语搭配来
呈送给老师,雪白雪白的(大米)
,雪白雪白的(婚纱) ,
雪白雪白的(汤圆) ,雪白雪白的(椰子肉)
,碧绿碧绿
的(油麦菜) ,碧绿碧绿的(花瓶),碧绿碧绿的(长裙)
,
碧绿碧绿的(小飞虫) ,碧绿碧绿的(翡翠手镯)…… 可
见,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多么
丰富充盈的大课堂,把我们
的孩子带到这个大课堂去,它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才思泉涌
的灵感,
让他们的语言充满生命的气息。所以,创设情境教
学首先应青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世界。
其次我还结合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
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
形象
化。除了课文插图、挂图,我觉得剪贴画、简笔画也是最形
象、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
。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 6 课《爬山虎的脚》第三自
然段:“以前我只知道这种
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样
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
在茎
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
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段文字我们如果用简笔画来画一画,
看谁画得与课文里写的
一样。首先选笔的颜色,再一句一句
地边读边思考着画。画好了,展示一下,评一评,看谁画得
与课文里写的一样?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很准确地认
识了爬山虎的脚, 同时深刻地感受到:读书
得一句一句仔
细读,最好能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感受到作者的观察仔细,
描写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