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
奇丽的近义词是什么-小区公共设施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
册全册教案
下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
科学
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
心和探究欲
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
、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
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
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
”、“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
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
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至两个课时。根据教
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
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
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
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
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
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
br>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
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
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
是实验中控制变
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
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
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
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
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
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
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
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
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第1周
第二单元:
第2-3周
第三单元: 第4- 5周 期中复习:
第6-7周
第四单元: 第8-10周
第五单元:
第11-13周
第六单元: 第14-15周 期末复习:
第16-18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 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
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
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
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
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
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
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
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
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
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
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
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
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
服、铁制小刀
、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
成材料。
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
小刀---金属铁;报纸---纸; 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
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
(2)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3)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饭桌、保温杯、铅笔、手电筒、衣架、沙发……
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
料,
塑料、玻璃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玻璃是如何加工的吗?
自学P3
下面的图。
学生回答。
教师:像塑料、玻璃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
,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看一
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
用品
勺
碗
被褥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 砖
课后反思:
2、
塑 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
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材料
用品
材料
精品文档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
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
那
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
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
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
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
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
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 汇报讨论结果。
4、 分小组实
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
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下来。
5、 师巡视指导。
6、 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
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
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
汇报预测结果。
3、 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
汇报实验结果。
5、
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
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 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
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
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
)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
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
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
数,讨
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二单元
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
生通过寻找声
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
验、制
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
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
会关
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
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
,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
声音。
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
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
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
发 出时 它们 都在
振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
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 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
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
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
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
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实验:把
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
轮换操作;在水中摩
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
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
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
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
塑料
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
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①分别用提供
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
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
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
,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
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
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
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
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
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
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
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
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
搜集到的信息
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
活
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
志、青蛙
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设计
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4)铺地毯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第三单元 光
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
研究对象。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
道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
程中遇到不同物体会发生不同的现象(根
据光穿过物体的程度,把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光在直线传播遇到镜子,镜子能
够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
验光与我们生活的密
切关系。
7 光的传播
一、 目标
1、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3、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
、萤
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
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活动一:寻找光源
1、多媒体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一些发光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提问:我们生活中
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2、 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前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
搜集到
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
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
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设法验证,不直接告诉学生
答案。
4、 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发光体的课件,请同学们给这些发光物体用自己的标准进行分
类。学
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后,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
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活
动
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课件,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的内容。
2、设计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时,教师先引导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
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
,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
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
并
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
光。实验
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
、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
(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
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
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
蜡烛,就
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
学
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继续展示课件,结合课本中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
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
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
现
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课后反思: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STSE活动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B、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探究性为重点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
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
研究的问题。
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1、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
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
(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
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
回答)
2、 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
(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3
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教师可以让学
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
镜子游戏。提出注意
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
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
流。鼓励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
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
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
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
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
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
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
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
、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
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
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
教学目的:
1、 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
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
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 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 教学课时: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
新课:
1、 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1)
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1) 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
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
1)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 活动:
1、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
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 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 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
的知识和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1)
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 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
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
插头,家用电器
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
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1、
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
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
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 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
交流讨论。
1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
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
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 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
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1、
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
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3、
交流研究,小组演示做法。
4、拓展活动:
尝试用两节电池、两个灯座、两个开关和多条导线,连接出不同的电路。
1)
分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2) 把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用图记录下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3)
交流研究讨论。
4、 归纳:
1)
线段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把各种电器的连接方法记录下来的图,叫电路图。
2)
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举例说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2、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以及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电路开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新课:
1、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一些常见的开关。
2、制作开关。
1)分两人小组进行制作开关。
2)启发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
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注意指导
学生在连接开关时,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
触不良,会影响实验
效果。
3、认识电池。
1)
结合书本P39页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
2)
分组讨论P39页图中的电池用在什么地方。
4、拓展知识:说说电池会怎样污染环境,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收箱。
13
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
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
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
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
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
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
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活动过程:
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
,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
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先指导学
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
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
,观察灯炮是否亮。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
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指引学生
认识:这些电工工具
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
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
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
质材料的原因。
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
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
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活动过程:
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
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例
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
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
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4、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1)、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本节课总结:
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在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提下,正确引导
学生了解电的危险性及如何
安全用电,并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加强学生用电安全意识。
14、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品质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三)能力目标
1、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四)活动目标
4、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5、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6、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子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二、课时按排:3课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四、 活动材料: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你们
见到了什么?有趣吧。知道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
强?你能制
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
二、 操作探索
实验1:
步骤1:3人一小组。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住?
2:开始操作。一生进行记录。
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
识。
4:指导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
(二)探索操作
1、生用
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
引力会发生什么
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3、 用铁沙再
做一次: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地敲击,
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
力强弱的情况。再作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
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4、 对于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要结合实验时进行重点指导。
5、
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第三课时
(一) 导入
磁铁吸引力最强的两端有个名称叫什么?N,S。
(二) 操作
1、 先让学生确定实验地点。
2、 确定哪是北方,哪是南方。
3、 做完第一次操作后让学生换一个地方再进行实验。
4、
一个学生记录。
5、
使学生最终确认条形磁铁停止时,磁铁N极是否指向北方。S极是否指向南方。
6、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磁铁N和S极的含义。
7、
再重复以上实验。
8、 小结。
9、
根据课本提示完成巧取别针的操作。
10、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到的问题。
15、制作小磁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四、其它目标;
能设法将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针
五、课时安排:本课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人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六、课前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玩具小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将全班学生按二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人。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
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
验,做一
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3.教师应该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表中。
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仿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的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课前准备:缝衣针、条形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1.将全班按2至3人分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开始制作活动前,可以由学
生猜想磁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导出课题;也可以用“缝衣针可以变
成小磁针吗?”
这个问题导入;还可以用生活中钉子被磁化的事例导人。
3.指导学生认清所需材料和教材中
的提示,学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具体指导或演示操作方法。
(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朝同一
方向摩擦。)
4.要引导学生检验缝衣针是否制成了小磁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同极相斥、异
极相吸的知识来检
验,或用N极指北、S极指南的性质来检验,并找出小磁针的两极。最后,教师要留给
学生充分的
时间,让同学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得出结论:
我的解释是: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的结论是: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预测磁铁 极与 极,接近
。
2.通过实验,我知道磁铁两极靠近时,会发生 。
3.我制作的小磁针,针尖是 极,针眼是 极。
4.我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 个大头针。
拓展知识
能被磁
铁吸引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如:铁、钻、镍和它们的合金)。磁性材料(如:铁)中有许
多细小的、分
散的磁畴,当它们与永久磁铁(体)接触时,这些磁铁会朝同一方向,整齐聚集排
列,从而使铁产生磁力
,即被磁化。
16、磁的应用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三、科学知识目标
l.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其它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用1个课时。本
课设计了观察图片、分析资料、验证实验、交流讨论等4个活动。
六、课前准备:
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能举出3个以上磁铁在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中应用的实例。
2.能发现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磁铁。
3.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可以让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课上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
灵活
多样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制成课
件,演示操
作等。)
二.活动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准备,教师应做好启发、组
织、指导和调
控。首先启发学生指出磁铁在物体的部位,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或演示(实验验证)磁铁的作
用,最
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三.课内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1.我找到了磁在 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磁铁的方法:
活动:哪里有磁铁?
活动目的
1。准确判断在一个装置中,哪些零件是用磁铁制作的。
2.能分析出磁铁在一个装置中的作用。
3.能在调查和搜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
教学过程
1、按3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首先由“小电动机、小喇叭和话筒里有磁铁吗?” 的问题引出活动,请学生观看“解剖图”发表意
见。然后,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这里为学生提供实物、大头针或曲别针,而检验方
法则由学生选择。
3.活动的第二个内容是看图找出垃圾分类机中的磁铁,并引导学生说出“垃圾分类机”
是如何利用
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
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使学生对磁铁在
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1。能解释磁悬浮列车工作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两条以上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过程:
1.课前启发学生查找磁悬浮方面的资料,以备课上交流,时间约8分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采取看图
启发的方式导人活动,也可由展示磁悬浮玩具导人,或以问题的方式导人活动,如:
比目前火车还要快的
车是什么车?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请你说说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你
能给大家讲讲磁悬浮列车吗
?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交流。
3.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
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学生用环形磁铁模拟磁悬浮
列车的实验。
活动:磁记忆
活动目标:1.能设法查阅更多的有关磁性材料的资料。
2。能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过程:1.全班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
活动开始,可用“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 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理解发表意
见,展
开活动;也可以用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盘等其中一种实物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展开活动
第六单元 信息与通信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也
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首先从人类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导入,选择图像符号、旗语两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通过亲历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传递信息的过程;通
过比较不同传递信息方式的速度和距离,了解通信方式发
展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
的发展对通信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通过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
,培养学生大胆想像,勇于创造的
精神和能力。
本单元在内容设计方面重点强调新材
料及声、光、电、磁等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以达到综合全
册书内容的目的。本单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
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科学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以
及这种应用所带来的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17传递信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各种信息的特征对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
(2)能编写出一些简单的旗语密码。
(3)能设计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举例说明一年来在科学课上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有哪些好
处,从而体会信息传递
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自己所知道的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
(2)能说出传递信息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STSE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用旗语传递信息的方式和过程。
(2)能说出公共场所中常见图形及符号的含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图像符号的图片、分组准备一对红
黄两色的小旗、
一张坐标纸。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给图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分分类吗?
二、活动一:认识标志符号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第一
次来到下图中的火车站,你能根据标志符号很快找出邮筒、
电话、问询台、出站口的位置吗?把自己见过
的其他标志符号画下来。
三、活动三:旗语游戏
1、你能通过旗语向同学传递一些信息(如生日、字母等)吗?
2、把要传递的信息(字母、
图形等)编成“数学密码”,在操场上用旗语发给同学,接
收密码的同学用彩色笔把它涂在表格中看看谁
能正确解密?
3.讨论: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四、拓展:设计其他传递信息的方法。
学习科学在线
五、总结本课
(补充学生活动)
多种多样:语言传递、文字传递、灯光和文字两种、声像、语言、手势、表
情、标
志、信号、图像、信件、网络、电话
学生小组商量分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认识:出口、
问询、电话、停车场、邮筒、厕所、注意距离、禁止吸烟学生扮演游
客,找到邮筒、电话、问询台、出站
口。
学生画出自己见过的标志符号。初步了解旗语小组分工合作:谁来发密码?谁来接收
密码
?谁来记录?
小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优点:能在彼此看得见的范围内有效的传递信息;不
足:距离有限易混,比较麻烦;小组共同学习科学在线中的内容。
课后反思:
18通信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图表中发现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
(2)能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3)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
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
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通信方式发展的简要历史。
(2)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它们在通信中的作用。
STSE目标:
(1)能描述近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
(2)能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一段对话、一封信
、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
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
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二、新授
1、让我们根据下图认识通信的发展。
2、讨论: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3、你能根据传递信息的距离,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给图中的传递方式排序吗?
4、讨论:把自己从前面两幅图中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6、讨论: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
(补充学生活动)
认识通信的发展
喊话、骑马、驿站、烽烟、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
小组讨论得出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
小组商量排序
并把自己的排序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发现的问题。
学生大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讨论若干年后自己的想像是否能成为现
实。
课后反思:
19畅想通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在书刊或网络上查阅资料的方法。
(2)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未来通信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并能大胆想像未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2)能说出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设计活
动需要经历确定设计目的、查阅资料、设计图纸、交流讨论、修改完
善、制出模型等过程。
STSE目标:
能说出本组设计的未来通信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二、新授:想像中的未来通信是什么样的呢?
书中62页下面的插图
2、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一种未来的通信方式
要求: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方面的知
识,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通信方
式,与远在加拿大的小朋友进行交流。
3、画出小组的设计图
4、分析小组所设计的未来通信有哪些特点?
5、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未来通信方式最好?
6、自己小组设计的怎么样?哪些需要改进?
(补充学生活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学生看书,小组交流
小组观察后交流图中的内容
小组首先明确设计任务
有的小组想设计一种能让加拿大小朋友闻到我们这里花香的通信方式。有的小组……
小组商量填写设计任务、设计的通信方式、利用什么发送信息;利用什么接收信息。
其次,要查阅有关资料,给我们的大脑充充电。
我们小组收集到的材料有光导纤维可以传递信
息;手机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仪器
可以接收红外线;通过书中、互连网、电视上看到或听到的。
小组商量如何画好自己的设计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小组分析我们小组所设计的未来通信具
有的特点。全班开个展示会,交流和分享设计
的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课后反思: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