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超极本和笔记本的区别-曾昭科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
设计人员:
课程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
解决的问题,发展学生的
应用意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
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能解释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学生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
运算。
<
br>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能对普通计
时法和24时计法进
行相互转换。
4、学生通过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br>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能估计给定
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学生通过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
称轴,给定图形能判断是
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学生
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
对具体的实例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在实际活
动中巩固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
题的思路与方
法。并能动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进度(课
时)
单元题目
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1.有关除法的估算和口算
一
采访果蔬会
12课时
2.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
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二)
3.混合运算
二
热闹的民俗节
2课时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对称
三 美丽的街景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5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四 我家买新房子啦
1.面积、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10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实践活动
1课时
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
——点击双休日
五 走进天文馆
1.24时计时法
6课时
——年、月、日
2.年、月、日的认识
六
家居中的学问
5课时
1.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的初步认识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七 小教练
3课时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统计
实践活动
1课时
统计知识
——饮水情况调查
回顾整理
5课时
——总复习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2)学案:根据校情、学情编制导学案。
(3)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4)试卷: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编制单元检测试卷。
2.实施手段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
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
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
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
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
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
能力,
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口算计算比赛、
口算考级激发学生
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
学生个性发展。
(4)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
的把握数量
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在对称、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面积、年、月、日、平均数单元充分利用数
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
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努力提高自己
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
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
评价任务:
课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其中分为两大部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
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作业及阶段性测试;终结性评价都过试卷
的形式对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性测试。
评价细则:
1、课
堂学习表现结合课堂评价表,从倾听、合作、提问、应用、思考等五
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
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
2、课后作业从书写质量、准确率、独立思考等三方面进行
评价,根据学生
的作业情况A、B、C、D四个等级。
3、实践作业:每学期小组合
作完成两份与本学期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
并能进行小组合理分工,完成质量高。根据学生的实践作
业情况A、B、C、D四
个等级。
4、阶段性测试包括单项测试和单元过关测试,单
项测试中包括:口算、计
算、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各2次,单元过关本学期为7次,准确率达到85%以上
为A等级,75%以上~85%为B,60%以上~75%为C,60%以下为D。
5、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包括了基础知识、实践操作、综合应用能力,
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为A
等级,75%以上~85%为B,60%以上~75%为C,60%
以下为D。
审议意见: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对于课程能够从目标、内容、实施、
评价四个方面一致性地进行回答,结构比较完整。下面我就从这
四个方面对该教
师的《学期课程纲要》进行审议:
课程目标的确定上能够依据课程
标准,在较深入的分析教材与学情的基础
上,合理地确定课程目标。目标的叙写能够遵循目标叙写的AB
CD法则,体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目标的确定比较清晰明确,便于评价、便于检测。
课程内容的确定能够依据课程目标作为基本的线索,合理的进行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的呈现清
晰完整,体现了课程内容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
课程评价能够依据目标设计
评价任务,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评价内容阐述较细致,能过清楚的告知相关的评价政策
,如采用等级制的方
式。而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评价,可操作可检测性强。但对检测内容的撰写不够具体,比如单元过关都从哪些方面进行等。
课程实施环节的撰写中对教学方法的撰
写不够具体明确,未能有针对性的依
据教学目标提出实施的手段,未能很好的体现出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多
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