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标准细化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失控的胖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标准细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提出了总
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
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
下册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250个字。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
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
洁。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具体细化如下: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1)鼓励
学生课外主动识字。教材开始设计了识字擂台。17页
为比谁认识班上的同学的名字多。然后展示台中设
计了识字加油站。
鼓励学生:
A.在生活中识字:35页为看电视时认识的字,56页为在商
店买
东西时认识的字和食品商标中的字,78页为在大街上招牌中认识的
字。
B.在课内书上识字。94页为在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的
字。
C.在课外书上认字。113页为在课外书上认的字。
最后133页又是识字擂台,比比课外谁认的字最多。
(2)本册书没有采用以前集中识字的
做法,而是八课识字分别
安排在每单元的开头。识字课采用以下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A. 词语(1页是关于春天的8个四字词语,在识字中积累词语。)
B.三字经(18页在识字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进行尊重
长辈、孝敬父母的教育。)
C.对对子(36对子的内容与大自然有关,教学时应在学生熟读
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
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114页把几
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
涵着
对对子的启蒙教育。)
D.谜语(79页三组猜字谜语,可让学生读读、想想、猜猜,在
猜谜时主动识字。)
E.谚语(135页由5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
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
生初步认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
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言语、丰富知识。) <
br>F诗歌(57页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的小动
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
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时熟读
后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如形声字识字“蜻、
蜓等”,肢体表演识字如“展、网”。)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G积累量词(
95页为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
幅不同的图中,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认字,避免了单个字
的抽象认识。)
(3).本册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
A.熟字加偏旁即“加一加”(15页如:“平”加上言字旁变成
“评”)。
B.熟字换偏旁(如:15页“油”去掉三点水换成双耳刀变成“邮”)。
C.去偏旁即“减一减”(如:33页“漂、飘”去掉偏旁变成“票”)。
D.两个字组成一个字(如54页“禾”和“火”组成“秋”)。
E.同一偏旁字归类。如识
字4中虫字旁的字就很多,放在一起
学习使学生体会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右边表示声音。加深了对形
声字的印象。
F.反义词识字(如92页用“美”引出生字“丑”)。
G.去一笔(如111页“鸟”去掉一点变成“乌”。)
加一笔(如“日”加一笔变成“甲”)
加二笔(如“口”加两笔变成“句”、“兄”。)
H.两部分组成一个字(如155页以儿歌的形式学习“千口舌、
舌甘甜”)。
2.
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250个字。
3.能继续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A.学会写如下偏旁:
3课有:父字头(爷、节) 、双立人(行)
4课:竖心旁(忙)
识字2:三点水(洗)、言字旁(认)、提手旁(扫)
5课:人字头(全)、秃宝盖(写)、宝盖头(完、家)
7课:女字旁(妈、奶)、反文旁(放、收)
识字3:禾木旁(和)、禾字头(香、秀)
9课:口字旁(听、唱)、走之旁(连、远)
10课:心字底(总)
11课:两点水(净)、走字旁(赶、起)、日字旁(明)、左双耳
刀(队)
识字4:虫字旁(蚂、蚁)、穴宝盖(空)、户字头(房)
13课:木字旁(林)、门字框(闭)
15课:单立人(他)
识字3:足字旁(跟)
18课:大口框(园、因)
20课:立刀旁(别、到)、右双耳刀(那、都)
21课:四点底(点、照)
25课:提土旁(地)
识字7:矢字旁(短)、又字旁(对)
27课:学字头(学)、党字头(常)
29课:八字头(分)、女字底(要)、子字旁(孩)
30课:雨字头(雪)、巾字底(帮)、王字旁(球、玩)
32课:广字头(座)
33课:斤字旁(新)
34课:折文(条)
B.除独体字外,学写
左右结构(如1课的“说、话”)、上下结
构(如1课的“春”);半包围结构(如4课的“处”)、全
包围结
构(如18课的“园、因”);上中下结构(如1课的“高”)、左
中右结构(如17课
的“哪”)。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
洁。
5.认识大写字母(93页),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可以教唱字母
歌。
6.能借助
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法查字典(113页),学
习独立识字。要了解汉语字典的构成;掌握音序
查字法的基本程序—
—先找第一个字母;再到下面相应页面找音节,(告诉学生因为一个
音节有
很多调值,索引中的音节是不带调值的),根据音节索引的提
示,到相应的页面去翻查相关的字(对于一
年级学生来说,查字典主
要是了解字义或确定读音调值,不做认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
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总的目标
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
文下册在
阅读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看图学文相结合。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
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
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利用自习乐于与
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
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谚语,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
1万字。
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具体细化如下: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本上课文形式多种多样,如:
童话、诗歌、故事等。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感情
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读书
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可以采用多
种形式读,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表演等。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看图学文相结合。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
意思,在阅读中积累
词语(如关于春天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样,如:
A.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连声”的理解,
可以结合下文连声说:“不行,不行!
”知道连声就是连续说两次以
上,体会到邓爷爷植树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B.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和风细雨”让学生说说春天的风和雨
有什么特点)。
C.预习时询问理解(如“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理解)。
D.做动作理解。
E.教师直接讲解(学查字典后查字典)等。
5.阅读浅近的童话(如自读课文《象鼻桥》、
《咕咚》、《小猴
子下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
兴趣的人
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利用自习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会背1、14、18、19、20课和识字三,16
和24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4课、13课的古诗,和语文园地中的《花
园果园》、《鞋》、《小鸟》
、《祖国多么广大》。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
号、感
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如6课中对话较多,其中“我有那么
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指导读好
疑问的语气。爸爸、妈妈、
姥姥、我说的4句话中都有感叹号,指导读好赞美、感叹的语气。49
页“我会读”中集中出现了分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三个句子,
应进一步指导区分三种句子的语
气。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注意听,
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语气,再让学生自由读,体会
这三种句子的语气。
也可以让学生仿造,进一步体会。
8.积累成语(1页为关于春天的四字
词语)和格言警句(130页
为课文中出现过的警句)、谚语(136页在学完谚语后,进行扩展,让学生积累其它的谚语),背诵优秀诗文(112页《祖国多么广大》)。
课外阅读不少于1万字。可以选择童话、寓言、故事等方面。
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
br>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提出了总的目标
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
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册在
写话方面主要落实以下目标:
说话,不要求写。
91页为讲故事、用“一边……一边……”说话。
106页为用“那么……那么……”说话。
154页为用“已经”说话。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书上的句子,体会用法(“一边……一
边……”表示两种动作能并且同时进行,“那么……那么……”那么
表示程度深,有“非常”的
意思,两个“那么”连用是说同一事物的
两个方面。“已经”表示事情完成了。),然后再仿造。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总的
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
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
册在口语交际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
意见。
具体细化如下: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157页展
示台要学生讲述一个完整
的故事的四幅图中,空出了最关键的一幅——怎样捞皮球。教学时,
在
学生基本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讲出小猴
子们是怎样把掉进河里的皮球捞上来的
。)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
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
意见。八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17页春天在哪里,35页我该怎么办,
56页我们身边的垃圾,78页续讲故事,94页为猜谜游戏,113页为
怎么过“六一”儿童节,13
2页为该怎么做,157页为未来的桥。教
师要创设情境,交际课之前,提前布置准备工作,除专门的口
语交际
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总
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
下册在
综合性学习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
提出问题,结合课内
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
观察所得。
具体细化如下: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
外
阅读,共同讨论。(如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就身边的
垃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垃圾是从哪里
来的?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
观察所得。如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教材在安排口
语交际的过程中,穿插了综合实践
活动,活动的准备要从开始本组学
习时就提出要求,让学生注意观察春天来时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变化,<
br>可以提示学生从花草、小河、树木、人的穿着和活动、动物等方面去
观察。活动时用语言、图画交
流自己找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