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
监理员-重大历史事件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
要点的能力。
2.启发学生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感悟作品的语言
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
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体会汤姆敢于探险、
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这部名著的资料,在
课前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
教学课时: 1 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师:
同学们好,抗
击疫情,不忘学习,你们坚持在家学习,
老师为你们点赞哟!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名著,鲁滨逊的荒
岛漂
流和小男孩尼尔斯的骑鹅旅行唤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要
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
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他
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本书的
作者是马克•吐温,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课件)美国作
家马克•吐温擅长
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
的一大里程碑,是美国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
贝利·费恩历险记》 2、师: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
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
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
,那这部
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
珠。
同
学们,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
叫历险?(就是经历危险的意思)
再看题目的“记”,它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
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
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记”这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可不能让生字词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的
阅读障碍扫清了吗
?一起来检测一下:
四、扫清字词障碍,开启快乐阅读之旅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祈祷( qǐ) 哀悼( diào)
渲染(xuān ) 话匣子(jiá xiá)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诚(心 )诚(意 ) (满 )不在乎
( 神 )( 志
)昏迷 ( 侧 )( 耳 )倾听
另外需要注意祈祷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示”字旁,这两个字都
读二声。
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课
文中是说汤姆觉得再到洞里去自
己并不在意。别人都在替他着急,他却满不在乎。
五、从人物情节入手,弄清课文大意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个小说单元,知道小说的三要素
是人
物,情节和环境,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本文的人物和情节入手学习课文
吧!课前我们已经读了
节选片段,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
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
通过读课文我
们知道这篇课文写到的大人有:撒切尔太太,撒切
尔法官,波利姨妈和镇上的人们;孩子呢?主要是汤姆
,贝奇和哈克。
这几个人物的关系大家都弄清楚了吗?撒切尔太太,撒切尔法官
分别是贝奇的
妈妈和爸爸,波利是汤姆的姨妈,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
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那么汤姆和贝奇在山洞里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请你仔细读读
第4自然段。
找出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一边浏览一边说一说脱险的过程。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
—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
br>汤姆利用放风筝的绳子离开贝奇寻找出口,在绳子拉尽时发现了亮
点,他摸索到那里钻出一个小洞
,看到了密西西比河。于是他回去找
贝奇,把好消息告诉她,并成功让贝奇相信。他们钻出小洞,从里面
出来后遇到了几个划小艇的人,向他们说明情况后,他们把汤姆和贝
奇送回家来。
你认为汤姆和贝奇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
对,他们就是靠着自信,聪明和勇于挑战,最终走出了绝境。
六、阅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汤姆和贝奇在山洞里经历了这么多,外面的人们找不到汤姆
和贝奇时
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一起来看:
1. 撒切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
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人家
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
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这段动作描写,表明撒切尔太太身体极度虚弱,悲痛绝望的心情。
2. 波利姨妈呢?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
了。
这里对波莉姨妈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其悲痛绝望的心情。
3.
小镇上的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A.欣喜若狂、衣衫不整
B.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
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C.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萨契尔太太的
手,泪水如雨,掉了满地
汤姆自己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他叙述着这
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先看汤姆的动作:“躺在一
张沙发椅上”为什么是躺着呢?因为
汤姆身体虚弱,浑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大肆渲染一番”表现他淘气和历险后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找
到了吗?
p>
——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
否尽情地
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课后作为大
家可以作为一次小练笔写下来哟!
4.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A.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三次探路,最
终找到通道;
B.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C.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D.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E.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
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联系自己的生
活和学习,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主要内容:这篇课
文先是讲述贝奇的妈妈萨契尔太太和汤姆的
姨妈波莉等人因为汤姆失踪而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
奇
回来后小镇人们喜庆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息。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他和贝奇
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
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萨契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
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
者的语言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
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
方。其实,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汤姆从一个众人眼里调皮捣蛋、
爱搞恶作剧的“顽童”成长为大家心里的“英雄”,也成就了他
乐观勇敢、足智多谋、喜欢冒
险的性格特征,这就是他成长的过
程。
1.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希望经历汤姆那样的历险生活吗?
是啊!你们可能都希望经历汤姆那样的历险
生活,因为你们天性
喜欢幻想,喜欢历险。但是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里枯燥无
味生活的反
抗,而现在的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生硬
模仿汤姆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习汤姆富于幻想、真实
善良、勇敢
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不是单纯去模仿他的行为。
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其他有
意思的故事,课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
亚历险记》这本书吧。读整本书,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喲!
板 书 设 计
7 * 汤姆·索亚历险记
乐观勇敢
敢于冒险
追求自由
富有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