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多兄长-电子公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的起步阶段,在学习伊始的时候,能否打
下坚实的基础对孩子
们后段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孩子的年龄
特
点,正确把握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
一年级数学
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本书,因此,本册教材中采用
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图画,呈现了象“
美丽的校园”、“野生动物园”、“过马路”、
“小明的一天”等贴近刚入学学生生活的场景,使学生一
踏入“数学”这一学科中,就
能马上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10个单元,其中穿插了2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图:(知
识树)
在“数与
代数”知识领域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
和加减法、11-2
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钟表”七个单元的内容。在
“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安排了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两个单元的内容。在“实践
与综合应用”知识领域安排了“数学乐园,我们的
校园”两个实践活动。从目录中不难
看出,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
重点教学内容,是学
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从教学内容来看,本册教材知识面拓展了;计算与几何初
步
知识及准备性知识穿插安排的。学习内容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计算
在学习
其它内容时也可以得到练习,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
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
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
系,比较熟练
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
1.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相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那些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
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
接触到的事和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进行有
效思维。因此,教材在取材时,善于从儿童
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挑选一个个为
他们乐于接受和思考的学习素材。这主要体现在三点:1、呈
现丰富的生活场景。如书
第92页在“认识钟表”一课中,出示了“小明的一天”这一画面。这样的生活
情景的
出现,是孩子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的,既可亲又可近,学生学起来可以较多的借助生活
经
验,这样既能发展数感,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关注有趣的童话世界。如
书中第6—7页“比
一比”中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
在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的同时,还渗透
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道德教育。3、提供了
充分的数学资源。如在“比一比”中,书中引出“同样多
”、“多”、“少”的概念后,
提出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
景中进行比
较。从这一编排特点中,我们知道,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
础上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
利用这一特点,
多发掘教材和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
学习体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本册教
材中也是处处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主要是以下两点:1、在情
景中体验学习。书中创设了许多让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情景,很多插图
提供的情
景还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性,为设计使用多媒体等提供了方便。如小猪帮小兔盖房子、野
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郊游等等。2、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如“长短”、“高矮”、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6和7的分解”、“9加几”等等,都是让学生通
过游戏、实践等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经过思维,再借助于语言,概括出结论。这是一
个学生自己操作、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从这一
特点中,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
上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操作,去探索,
去体验。
3
.
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书中,我们可
以看到很多编者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图中还可以比
什么?”“红花还可以排第几?”“还可以怎样分?
”“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先数出十根小棒,
捆成一捆。接着怎么数?”“怎样能很快说出得
数?”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养成用数学的方法
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的习惯。事实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习惯已不仅仅是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它更是学生对合理的数学思
考方式、优秀的数学学习方法的一种内化。书中这些精心设
置的问题,使我们知道,我们不仅要在平时的
不断积累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且
还应该关注习惯的内涵、习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