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课例分析
westlife最好听的歌-我爱家乡的小河
课例名称
适用学科
课例分析
梅花魂
语文
教材版本
适用学段及年级
人教版
第三学段五年级
教学设计分析
本课例拟重点解决或突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设计的?具体出
发点与思考依据是什么?
本课例我主要围绕“梅花有着怎样的精神?”“课文为什么要以‘梅
花魂’为题?” ,依据我
校的问题式情景教学模式,即“三步八环”—
—了解文本,提出问题;走进文本,分析问题;走出文本,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和思乡意,明白这份情感是通过景
物或事情表达
出来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借花喻人,抓住课文第13
自然段,朗读、感悟、体会、拓展、延伸,在
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的
基础上,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勉励
自己做一个有秉性的中国人。教学中,我注意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
艺术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人,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你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展开问题的解决过程的?请结合具体教学情境
进行过程分析?
一、了解文本,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交流赞美梅花的诗文。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
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板书课题,强调“魂”字。
3、学生书写课题并理解其含义。
4、齐读课题,提出质疑:梅花有着怎样的精神?课文为什么要以“梅花
魂”为题?
(从课题入手,直击重点。)
二、走进文本,分析问题。
1、学生读课文,积累词语。
2、出示词语,齐读。
3、留心“折”的读音,强调“幽”的笔顺,并让学生工整优美地写下“幽”
字。
(
把课文读通是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教学全程的基石,同时自然
地融入字词教学,检查反馈。)
4、回忆课文五件小事。
(从课文的五件小事入手,认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眷
恋,为重点感悟做铺垫。)
5、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呢?请同学们带着
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画出相关语句,留下思考的痕迹。
6、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
才开花,
教学反思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
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7、再读,思考:你还读出了什么?
预设:读出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读出了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读出了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分量。
读出了外祖父对小莺儿的希望。
8、出示幻灯片,例举古往今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
国人。
9、
所以外祖父才会这样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
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
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
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0、学生举例体会。(刘胡兰、谭嗣同……)
11、小组合作,深刻理解“魂”的含义。
(板书:民族魂、中国心、思乡情)
12、引读:难怪会令漂泊在外的海外赤子日思夜盼;难
怪外祖父在念起
那些诗句时会落泪;难怪外祖父因年龄大而不能回国时会呜呜地哭;难
怪外祖父
送我梅花手绢时会泪眼蒙眬。
13、文革期间,莺儿历尽了磨难,她没有离开祖国,而是留在了祖国的
怀抱,那是因为她记住了外祖父说的话——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
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
性才好!
在五十年里,莺儿连续出版了1700篇文章,而故乡和祖国是她永恒
的主题,那是
因为她记住了外祖父的那句话——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
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把细读与学生的感触联系起来,自主、合作、探究
、交流,或正
面激励,或侧面探深,或补充实证,或顺势转移,或梳理小结,引领交
流,既是个
体探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群体合作探究不断拓深的延续。)
15、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体会“首尾呼应”。
(渗透写作手法,便于作文教学。)
三、走出文本,解决问题。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并在书上的墨
梅图旁写上几句话来勉励自己做个有秉性的中国人。
(以结果来判定教学行为的过程价值,此处的读写结合是水到渠成
的顺理之章。)
成效如何?教学设计预设与生成之间应做如何调整?你有何收获?
上完《梅花魂》,我的心里
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
久不能平静,为自己,也为学生。
亮点1: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层层递进。
从课文的五件小事入手,认识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对
祖国的眷恋,
为重点感悟做了铺垫,直插重点第13自然段。
亮点2:读中悟
、悟中读,引导、追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
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不论是对五件小事的分析
,还是对重点段落
的学习,学生找句子、谈理解、语气朗读,深刻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
情感寄
托在了梅花身上,真正明白了课题的涵义,明白了海外游子的中
国心。
亮点3:渗透了写作手法,便于作文教学。
亮点4:在自己的梅花图上写话,不仅仅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手段,更
是对自己的激励。
亮点5:临近下课,我播放了歌曲《我的中国心》,师生静心聆听,
意境深远。下课铃声响了,但大家
似乎还沉浸在歌声中,沉浸在那份对
祖国的爱中,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亮点6:课内外结合,
使本节课不仅有了深度,还有了广度,同时,
也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不足依然存在。
不足1:学生对资料的熟悉程度不够,致使部分同学念读。
不足2:在为梅花图写话时,不该示范,而应留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
间。
总之,问题总是存在,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尽量尽善尽美,
使课堂呈现完美境界。 从学生学习视
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你运用了何新理念、新方法、新策
略等?
角分析
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组
织、引导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尊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读懂词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
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熏陶情感,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与情感
体验融为一体,体现语文课程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要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要加强在语文具体
的实
践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引领学生通过朗读、体验、
探究,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扎实
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
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你认为本微课例的特色之处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分享?
关注学生 关注语言
关注素养 关注过程
关注提升
特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