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案例简析
喇叭花图片-周福贵
《梅花魂》教学案例简析
《梅花魂》教学案例简析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
王秋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努力建
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
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
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
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
阔视
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
力。”
进行阅读教学
是本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
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
一体,特别注意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梅
花魂》一课它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篇课文,写
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
梅图和绣
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
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
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
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
第1页共6页
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
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
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
“梅花魂”所在。首先,
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
生简单
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
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己读
课题质
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
么用“梅花魂”做课题?
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
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
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
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
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
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
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
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
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学习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教师注意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细细体
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
这个意思,就能激
第2页共6页
发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
父对祖国的思念
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
父心目中,梅花就是
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
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是通过爱梅花
而间接反映外祖父
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
外孙女,在快在开
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内容,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
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
你周围的同学交流
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
们的体会理解后
,教师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
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旁的
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
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
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
梅花的
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
有气节人物的特点。通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
民族出了
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
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
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
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
第
3页共6页
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
理解,
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
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
父当时说
这段话的心情,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
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
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内容
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心
情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
祖父除了给我
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
段的内容,让学生感
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
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可以看出
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
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小
心在
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
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
子慢慢抹
净”。通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
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
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
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
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
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
正是这华侨
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
第4页共6页
深深的爱。因为在
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
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
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
洁的不能玷污的。他
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
联想外祖父的
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
一个
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通过学生深情地
朗读来再现的。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
之
心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
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总使我想起……。”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
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
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
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
他们独特的见解,
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
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
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
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
第5页共6页
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
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
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
重学生对
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
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
受,个性化
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
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
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