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
唱功最好的歌手-领导力培训
《梅花魂》教学反思
黄敬
《梅花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归国
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
外一起生活直至分
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
华侨眷恋
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
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
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
了有关外祖父的 五件事,表现了
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
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我在设计
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希望
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步明了课文中“梅花魂
”
的意义所在。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
们基
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
魂”、“ 骨气”,从整体上,我的教
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
细节的处理不理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
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在语文课堂里
,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
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生命成长的
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
里真正走一趟
,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
热情、激情。从而
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自主感悟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
讨论。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讨论”、小组合作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
“师生对话”和“
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
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
侨老人,此刻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课后
写一篇读后感
。“生生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小组间各抒己见。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
是必不可少的,我
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
交往,增
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
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
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
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三、自我测评:
不足一:课堂朗读不够充分。
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
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
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
入下一
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
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
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不足二:课堂教学机智
处理不理想
本人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
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
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好。处理随机情况的能
力有待于提高。张贴板书的纸张时不细心,贴得歪了,板书整体效果
较差。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地
方需要提高。当问学生“你觉得梅
花的品格是什么?”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的时间,为了<
br>下一环节的进行而提早揭示出内容,没给学生充分自主感悟的时间,
我认为重点目标不够突出,有
失偏颇,很遗憾。
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很精巧,手段很先进,但我们的教
学过程总会
有许多不足,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就必须时
时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才能使课堂教学呈
现力求完美的境界。
我还有很多教学方面的欠缺,我想多去见识骨干教师或优秀老师等名
师上课
,多学习,吸收经验;也愿意多上公开课,听取老师们的意见
和建议,教学相长,这样才会一点一点的取
得进步,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