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绝世美人儿
731次浏览
2020年12月09日 04: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孤单的意思-郭兰英简介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桂蓬)


第五单元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 十分丰富。
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会
得到许多乐趣 ,发现许多秘密。
《古诗两首》——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
两首古诗 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
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 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
写景名作。《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内容富于情趣,更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拓展
课外知识,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 学带来的乐趣。
《雷雨》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出发,从观察 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
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 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引导课前
课后的 积累,比如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
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
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学科学,探科学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 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
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 爱和赞美。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
生观察生活的兴 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 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
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
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
针。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
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
染。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入境,读中生
情,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 。
2、学法:学生要图文对照,反复诵读,自主探究。用朗读感受
人物对话中所揭示的神奇, 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景的喜爱。
五、课时分配
第17课:《古诗两首》 2课时
第18课:《雷雨》 2课时
写字课 1课时
第19课:《最大的“书”》 2课时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写字课 1课时
单元检测五 2课时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
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认读本
课生字。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古诗的趣味,并
从古诗中受到启发。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两诗的插图,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
学生观察说 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 以让
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 抓住重点
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
由“ 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
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师要 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三、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 、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
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
地 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
他 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
生进行正确评价。
四、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
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
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
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象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五、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 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
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挂图,进行角色换
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六、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 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
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七、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


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
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 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
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br>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
促进识记。
3、指读诗 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
音”,“泊”读“bo不要发成的音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引导学生 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 楚。
2、教师范写难写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
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 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
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
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
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 br>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
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 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如:“含”“东吴”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 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
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
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 学习目标。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
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板书:
望庐山瀑布→三千尺→ 似银河
壮美

古诗两首 千秋雪 黄鹂翠柳
绝句
万里船 白鹭青天

教学反思:







18、雷雨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
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
象。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插图及雷声录音。
2、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 雷
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
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 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
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二、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 、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
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 字经
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 。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
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文,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 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形,说说
发现。)
如:“ 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
“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 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
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 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
得好的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默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字词掌
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 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
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
的 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
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


沉沉” 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
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
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三个“哗”?该怎么读三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三、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
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
了)。(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 ) ( )
五、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
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反思:





写字课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蜘、蛛、窗、岭、鸣、绝”六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
且学会审美。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难点: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
下窄;“压、逃、越”都是半 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 最后一横又要缩
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写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
得好的全班展示。
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五、课堂总结

19、最大的“书”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
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难点: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 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
案呢?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
记生字。
出示“我会 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


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 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
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 br>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 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
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 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
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 :“册”
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痕”字的
下面 是“艮”不是“良”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
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
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
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
得。
(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


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
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 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
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
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 、刨根问底等。
四、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
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 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
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六、布置作业:
1、通过课外阅读,收集其他相关的资料。
2、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石
岩石画 找宝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教学反思: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
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
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 玩
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
的地点了---- 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
二、初读
1、 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 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
通顺,读流利。
三、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
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
想读懂了什么。
4、 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
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四、写字:
1. 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
的特点。
上下结构:忠、导、盏;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
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五:布置作业:听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研读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
师巡视指导。
自读 ---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


行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组同学提问 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 课文中的
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
解,还能找出与 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
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 ?等。
三、读背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 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 北边
中午: 太阳 树影 细细观察
黑夜: 北极星 多多去想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
(2)认读新词新字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3)学习动宾类和偏正类词组。
(4)积累(读背)节气歌。
(5)进行口语交际。
(6)学会写一种小动物。
(7)展示自己积累的东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语文知识的了解,通晓感叹号和句号的用法。
(2)通过对汉字的结构或形成的认识学习新词。
(3)通过背诵积累节气知识。
(4)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习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和“?”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2、难点:
(1)能搭配词语。了解“!”和“?”的用法。
(2)口语交际并写话。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卡片。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 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
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 br>气。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
同。
5、游戏强化。每组 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
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2、“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所列词语学生都学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
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
(1)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 用。
(2)扩展练习。
打开( ) 茂密的( ) ( )的乌云
辨别( ) 满天的( ) ( )的空气
寻找( ) 清新的( ) ( )的枝叶
3、“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
二十四个节气。
三、布置作业:抄写新学字词。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随录像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二、师生交流。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
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
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流。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
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 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
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读、背《节气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二、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三、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四、交流评价,选出优秀作品。
五、布置作业:抄写新学的字词。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
1、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
示。

2、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

二、评一评。

三、总结。
1、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2、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本节课内容。

写字课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鸣、越、融、岭、岩”五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
且学会审美。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难点:半包围、左右结构字的搭配。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教学“鸣、越、融、岭、岩”,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 范:示范
书写“鸣、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
字旁得写得高 一点,小一点。“越”是半包围结构,“越”字中“走”的“小脚
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
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第五单元检测题(2课时)

idealistic-2017年万圣节


用烤箱烤饼干-脊柱侧凸


怎么取消qq空间-搭配服装的技巧


张信哲歌曲-车辆年审


反腐败电视剧-音乐榜单


高血压食谱-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化学之歌-好女孩坏女孩


金士顿内存-气宇轩昂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