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韵歌》
济南外国语三箭分校-河南本科分数线
教
课题 5、对韵歌
学设
计划学时 1
计
教学内容
分析及编
写意图
本课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
《笠翁对韵》编写而成
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
韵歌的形
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
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
、二两句以单字对
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
鸟
、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
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
学情分析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教学
目标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读过听、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
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
?读准“风、虫”的字音
占用
时间
媒体
类型
所得
结论
突破方法
信息技术
整合与教
学媒体选
择分析表
视频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音频
课件
图片
认识生字
新词
检查学生的
预习情况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
验
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
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
习巩固;K
.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
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③媒体来源包括:A.下载;B.自制
课时目标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7?个生字中6?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
。“花”是第
一次出现的上下结构的字。“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南方
教学过程
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的发音影响,容易把“风”读错,?教师需要重
点示范。由于学生
还未学习拼音,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
正音。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
和背
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示范朗读,跟读正
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
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
读,
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
(2)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个生字都
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
特别是6?个生字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教师可以借助生字卡片,
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
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
字,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图
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
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
云、雨、风、虫”
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
再引导学生结
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
住每
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
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
情景;“鸟”中间的
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
”,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
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
“浪
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
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
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写字。
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
撇折、竖折3?个新笔画。
教师在示范时,要边示范书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
书空
,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3?个字书写要点:
?
二、课文学习
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
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对子
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
的美景。
1.?朗读指导。
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把
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
轻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可以引导学
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示范朗
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
关注“风、虫、红”的韵母是后鼻
音。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2.?理解运用。
借助图画,感受对应关系。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分
句
朗读理解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
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
读一读,如“云雨、
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
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
对于“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或微课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
说画
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点拨“清”和“秀”。
通过单字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间的
相互对应,教学双
字对时可以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拆成“山、水、清、
秀”等单个生
字,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单个认读。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尝试对单字对。例如,“山”对“水”、
“清”对“秀”、
“柳”对“桃”、“绿”对“红”,最后将生字组合成词?语。
对对子与成
语、对联和古诗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充分联系
学生已有的积累,在古诗、对联中寻找对子,尝试在
不同的语境
中诵读对子。
《对韵歌》插图:做游戏?(图片见word附件)
?
《对韵歌》一至三句教学片段?
一、学习第一、二句,体会单字对
1.?教师朗读第一、二句,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呈现简笔画的“云、雨、雪、风、花、树、鸟、虫”,出示生
字卡片“云、雨、雪、风、花、树、
鸟、虫”,学生选择对应的
汉字在画下摆一摆,初步理解字义。
3.?引导学生归类。教师出
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
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
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鸟、虫”都是有生命的
动植物。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在听读、选图中理解文本。
二、学习第三句,感悟多字对
1.?教师朗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说说听到的事物。
2.?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
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
对秀)
3.?引导学生发现柳对桃是植物对植物,绿对红是颜色对颜色,山
对水是事物对事物
。教师小结:同一类的字才可以对对子。
三、迁移运用,尝试找对子
1.?出示课文《金木水火土》,请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读。请学生在
其中找单字对。
2.?提问:花对鸟外还可以对什么?学生尝试对对子。
让学生做游戏,在文中找对子,?迁移运用。
四、生生合作,熟悉课文
1.?学生诵读课文。
2.?借助板书,师生合作对对子。
3.?借助板书等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