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客家笑话-考勤表格
备课人:
小 学 教 师 备 课 笔 记
备课时间:
学科: 语文
课题:
识字6 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材解析: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
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
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
景象,来引导学生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2.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
写 “凉
、细”两个生字;3.初步掌握对对子的方法,进行创编;4.积累韵文中的
词语,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
用。
过程与方法:学完第一课时后让学生在家观看微课,使学生能更加直观了解对对子
的方法
;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并在课堂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通
过自己吟诵激发学生学习歌诀
体的吟诵方法,并利用课外补充内容的补充学习来帮
助学生巩固掌握这一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体会语言的对仗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收集对子
和对对子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运用
中国人的诵读方法传承中国文化经典的兴趣。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
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
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
的学习活动,使学生
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
作为教学活动重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受到文字的乐趣,同时将识字
与学文有机结
合,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
的熏陶。
教学重点:
掌握对对的方法,积累词语,并能理解词义和运用。
教学难点:
学
会歌诀体的吟诵方法来学习课外补充内容,真正实现“课外阅读
课内教”的教学形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课时安排:共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
是关于对对子的,
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对韵歌》,你们还记得吗?
2.齐读《对韵歌》。
过渡:大家记得很熟,那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的这首对子,
大家读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拿起书
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激趣朗读,背诵对子
1.各种形式朗读:
(1)送字回文,填空朗读:老师把一些生字藏起来了,你们还
会读吗?
(读到哪一个空就出现相应的生字,放大变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韵文:老师用填空的
方式来读
韵文,你们还会变换别的形式来读呢?
(3)复习生字:
①过渡: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读得真有意思!
②刚才我们所填空的生字都是上节课认识的新朋
友,现在我把
它们单独请出来,你们还能读准他的音吗?
③开火车进行认读。
设计意图:
汉
字文
化是我们祖
先留下的智慧结
晶,本课是由“对
子”组成的课文,
展现了传统文
化
的风采。
低年级识字最有
效的办法就是复
现,根据
儿童“先
快后慢”的遗忘规
律,当堂抓好多种
形式复现和认字
显得尤为重要。
这
里采用定位联想
的识字方法,通过
学生读字音再现
生字,有利于来帮
助学生更快地识
记生字的字形。
④指导书写:看来你们已经和这些生字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当中有两个要书写的生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⑤同桌进行互评: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看看有没
有按老师的要
求去书写,认为同桌同学写得好的请举手。
(4)分组对读:一组读出现的文字,一组读要填的空;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是小小书法家,
(看来同学们的书写
还需要加强,课后大家再继续练习。)接下来,老师又要加大
难度来考你们
了。(出示课件)这样,你们还会读吗?分为两
组,进行对读。
(5)指名填空读:看到同学们配合得这么默契,老师也想参与
其中。 现在,我来读需要填空
的部分,你们读出现的文字,我
们先来试试第一节。(教师进行第一小节的示范)接下来,谁
愿
意来试试?(二三节指名读要填的空。)
2.进行背诵。
现在这儿除了课题其他的字都不见
了,你们会背吗?别着
急,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同桌拍手背一背,记一记。(请两组
来展示背诵
情况)
三.课堂翻转,创编对子
1.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把这首对对子的儿歌全部记住了
,你
们想自己编对子吗?老师教你们一些好方法。(播放微课)昨
天,毛老师给了你们一个微课
,让你们在家自己进行了学习。
现在,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微课的内容。
2.反馈微课学习情况:
通过微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子从词义上可以分为正
对、
反对。你们在识字6这课中哪些是正对和反对呢?(指名
回答)
3.展示学生课前创编的对子:
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创编
的对子吧!
语文知识的学
习
贵在“积淀”。通
过各种形式的读,
体会对韵歌的韵
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
觉,促进积累。采
用多种形式读课
文是对文本韵律
的体会
与理解,也
是引领学生感悟
中华文化的丰厚
博大,汲取民族文
化智慧的重要环
节。
翻转课堂是一种
手段,
增加了学
生和教师之间的
互动和个性化的
接触时间。
通过这样的形式
反馈出学生对于
对子的掌握程度。
课堂上引导学生
结合身边的事物
来进行对
对子练
习,同时还安排了
小组合作完成创
编的环节,既训练
了他们对对子的<
br>能力,同时也培养
了他们交流合作
的能力。这样的设
计有坡度有梯度
地
展现反馈出学
生课前的学习情
况。
(先说反对,再说正对。)
4.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节对子。
四人小组合作,仿造课文第一小节,编两个一字对
,编两个
二字对。进行小组合作时,可以你说一句,你说一句,每人说
一句,凑在一起正好就是
一小节对子。我们现在开始吧!
5.展示合作成果:哪组同学愿意来展示你们共同创编的对子?
四.开展游戏,运用词语
1.过渡:同学们通过创编,一定对对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2.出示词语:这是《对韵歌》中的两个对子,接下来,毛老师
要来变一个魔术。(动画演示去掉中间
的“对”字)
3.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这样的对子还能变成四字词语,像这
种魔术,你们也
可以变一变。你想变哪个对子,你就说出来。
(课件出示对子让学生来说,形式要多样,可以先让学生说
出)
你想变哪个对子,你觉得它会变成什么词语,让我们来看看说
得对不对(再进行操作)变得
真好!
4.学习四字词语:
(1)词语积累: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领读词语。
(2)出示图片:同学们能运用刚才的词语来形容这幅图吗?
(引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语境。)
(3)积累运用:出现句子,让学生用词语来填空。
第一句话:看来你真的很喜欢春天。听了你的描述,我也爱上
了春天。
第二句话:黄山真美啊!听了你的介绍,我也想去黄山欣赏它
的美景。
第三句话:(
只找一人来说)刚才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景
物,其实“和风细雨”这个词除了形容春天的微风和小雨
,还
可以形容人说话的语言或行为温和不粗暴,所以第三句话应该
这么填“她讲话(引读填空)
——和风细雨,让人听了很舒服。”
那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对于低年级的孩
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
每个孩子都喜欢
游戏。在此环节所
设计的变魔术游
戏紧
紧围绕着教
学目标——“了解
有些对子去掉
“对”字可以变成
四字词语或成语
”
进行,让孩子在游
戏的“趣味”中慢
慢走近学习目标,
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
为接下来的积累
词语、运用词语提
供条件,创建平
台。
通过美丽的图片,
并紧密地联系生
活实际,加深学生
对词语的理解
,有
效避免了学习的
枯燥,使教学变化
灵活,生动活泼。
语文教学的根本
落脚点在于语言
文字的应用,也就
是所谓的语用教
学。此时出示句子
让学生运用刚才
积累的词语进行
填空,发展语言能
力的同时也夹生
了学生对词语的
理解。
五.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1.播放《声律启蒙》的歌诀体版音频,让学生跟读。
这节课,我们试着背诵了对子,创编了
对子,还给对子变
了魔术,其实,对子的历史很悠久,从古至今,她都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声律启蒙》就是古人专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
声韵格律的一本书。同学们已经在家进行了学习,现在,让
我
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一读吧。
2.播放吟诵体欣赏:
古时候的孩子就是这样读书
的。你们觉得有趣吗?当他
们能熟练地进行朗读时,又会用另外一种读法来帮助理解意
思。
3.课外延伸:
同学们摇头晃脑,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古人吟诵对子的感
觉。课后老师
会把《声律启蒙》二冬的朗读内容及音频发给你
们,同学们在家继续跟着录音打着节奏去读吧。
作业设计:
1. 和家长进行对对子的游戏;
2.
听录音跟读《声律启蒙》二冬。
板书设计:
识字6
古对今
完成学习任务后,
以《声律启蒙》的
歌诀体版诵读收
尾
,给整节课画上
句号,同时激发学
生主动了解传统
文化的兴趣。
古——今 晨——暮 桃——李
圆——方
雪——霜 柳——杨
严寒——酷暑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 朝霞——夕阳 鸟语——花香
细 凉
教学反思: <
br>《古对今》这课是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韵语儿歌识字”中的内
容。教学中力求贴近
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创设丰富
多彩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受到文字的乐趣,
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
根据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打破
了以往的教学模
式。各个环节层层递进,有坡度的引导学生逐级完成学习目标。如:识字环节中,
我采取了定位识字的方法,通过对对子的教学让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
生字,掌握了词语,
并且还能够运用一些词语进行简单的说话;课文朗读也不再要
求学生必须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朗读,鼓励
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或形式来帮助
自己进行记忆课文内容;另外,课堂上最大的改变是不再单一的去
教教材,更多的
是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从而找到这一课的语用点,通过有效的听、说、读、写训
练而获取的语文素养。教学以《晨读对韵》起课,以《声律启蒙》结课。其间,读
韵文、填韵文、背韵
文,学对子、找对子、编对子,积累词语、学会运用。很显著
地体现了1+X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增
加阅读量。课堂上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
形式,将课内外阅读活动联结为一体的海量阅读。国学经典是中
国的瑰宝,应在平
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传承。这样才能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
传。
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今后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明确要求,
在小组里指
派组长负责带头开展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