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玛丽莲梦兔
630次浏览
2020年12月09日 11: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企业人才-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虞福京)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备课组长

记录、材料整理

时间

参与人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 四则混合运


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

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

问题情境,使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 数的运算

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
够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
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 。练习
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
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 算的实际意义。



1



初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XX: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 问

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XX:教学中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教学

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




XXX: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XXX:教学中,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

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





定稿讨论

教学中,教师 要在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

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 顺序正确计

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

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老师表示赞同。

从几方面进行设计:

1、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

识基础。

2、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
2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

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

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教师加深 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集体备课,老师们将难点、易混知识点摆出来,将有争议的 内
容拿出来,利用集体备课展开集体讨论,在心灵的碰撞间,各
抒己见,明确教学思路,消除教 学方法等方面的盲区,通过达
成共识,以提高课堂效率,客观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真真正
正学 语文。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
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 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
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但我们明白到, 集体的智慧,并不是个人智慧简单的累加,
而是通过新老教师的交流,相互切磋,摒弃陈旧低效教法,学
习先进教法,也避免热热闹闹而不扎实的课堂教学。我们明白,
集体备课不能替代教师个人备课 ,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
进同一模式。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
上归 纳、提升和再创造,我们还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
现个性特色。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 ,创造性地完
成任务,可对集体各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所承 载的智慧就不再是单薄或片
面的,而是充实和相对全面的。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 让
集体的智慧焕发光彩。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
六年级 试教:XXX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 数加、减、
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
基础,教 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
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
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 空间,
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
高合理灵活使 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 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 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
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
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
4


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 br>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 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
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 ,分数四
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5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
法体会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
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
什么启发? < br>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要恰当地应用运算 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
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
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 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
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6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 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
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 有没有抄错;(2)每一
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 ,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
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 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
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 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
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 常是凑成整数,
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
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 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
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7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8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审定稿)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
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 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
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 比较,发现整数的运
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
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 。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 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
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能运用运算 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
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
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
9


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 br>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 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
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 ,分数四
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10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
法体会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
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
什么启发? < br>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要恰当地应用运算 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
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
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 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
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1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 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
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 有没有抄错;(2)每一
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 ,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
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 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
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 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
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 常是凑成整数,
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
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 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
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12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13

原谅歌词-爱丽团


lol阿木木-查理大帝传


赤水丹霞地貌-深化体制改革


感情线断裂-主题乐园策划


踩线-煎蛋皮


贫困儿童-好看的图片背景


产生-浙江自考网上报名


街霸连招-网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