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全册教案
垒高自己-伤感短句
2019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 我
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
同学发言,你们能帮
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
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
的方法,你能写
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 小结例1:
(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
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
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 练习:
(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 教学例2
(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
示
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
影讲评)
三、练习
1、 练习一第4题
(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
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
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
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
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
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
“列”后说“行”的习惯。
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
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
到难,
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
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
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
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
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
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并
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3
12
3
33
++= ++=
66
6
1010
10
2.引出课题。
3
33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010
10
二、新授
1、
利用
3
33
++教学分数乘法。
1010
10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3
)
10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3)
10
(3)
33
3
3333
3
++=9,那么+
+=×3,所以×3=____________=9。
1010
10
1010
10
10
10
同学们想想看,
3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
把它补充完整。
10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
2
2
2
11
11
11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
下的
2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
11
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
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
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
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2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
11
6
22
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
11
1111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
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
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 教学例2
(1)出示
3
×6,学生独立计算。
8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
)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
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
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
计算简便。如果用
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
,理解一
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
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
5
1
×
5
×
1
×
2
108
7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11
,小时粉刷
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
54
11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54
面墙的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
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
111111
,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
这
545454
11
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54
111<
br>(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
5420
11111
法:×==。
545420
3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
4
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2
×。
103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通过展
1 1
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
=
=
(km)
5
1
3
10
2
3
32
1031
5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33
是多少?算式:×2
44
12313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34243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
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教学追记: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
过直观的
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
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
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
动为
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
算定律对
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
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
属于一级运 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 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
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37341212
9
45
1
+× (2)×- (3)
(
-
)
× (4)×+
1559 5958
2
3
22
35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 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
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 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
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31
××
5
,学生先独立计算 ,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6
(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
1
1
+
)
×
4
,学生
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
10
4
什么?(适用乘法分配
率,因为
便计算)
11
×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
10
4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
观
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
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
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4)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
正确运用定
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
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
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5555512
-×
=×(1-);×(5-)
7977963
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
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
11
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
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
44
1111
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
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4444
(9+11),引导学生发现,
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
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
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
、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
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追记
: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
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
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
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
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
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
程中,
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
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
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
地得到了激发。
2、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
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321
×
452
13
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54
2、列式计算。
(1)20的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
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
“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
2
”,结合线段图
5
2
是多少)
5
2
=1000(平方米)
5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
br>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然后
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
定单位“1”,画
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
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
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
,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
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1
5
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
br>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2)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
的两
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32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55
31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1011
1
(5)甲数比乙数少。
5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口头列式:
(1)32的
31
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86
1
,降低
8
7
,
8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了多少分
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1
8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
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
“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80分贝
现在?分贝
降低?分贝
1
8
(3)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1
=80-10=70(分贝)
8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80分贝
现在?分贝
1
?
8
解法二:80×(1-
17
)=80×=70(分贝)
88
(5)学生讨论
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
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
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
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表示什么意思?(组
5
织学生讨论,说说
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
的
4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5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
种解题方法
。
4
=75+60=135(次)
5
49
解法二:75×(1+)=75×=135(次)
55
解法一:75+75×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
示单位“1”
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教学追记:
例2和例
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
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
行分析解
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
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
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
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
了
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3、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
出问题、
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32
×
83
38
(2)×
83
(1)
51
7
× 6×
1573
1
715
× 3×
1573
1
×40
80
1
×80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
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
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3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
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
5
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
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61
16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
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
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追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
全可以自
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
,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
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
倒
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
法。但对于“0”“1”的倒数
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4、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 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
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
有没有倒数?
3
、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
它写成分母为1
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7题。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
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
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单元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1、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
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
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动
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
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
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
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
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1323843151
×3 × × × ×6
×
543839412115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13
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010
13313
×3=(千克) ÷3=(千克)
÷3=3(盒)
1010101010
(3)将100克化成
(4)引导学生通过整
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
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
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
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
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
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
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
4
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
5
42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55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2
421
A、÷2= =,每份就是2个。
5
555
441241
÷2=×=,每份就是的。
552552
4<
br>(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
5
B、
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
44
÷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
55
数,等于乘上
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6115559
÷3 ÷3
÷20 ÷5 ÷10 ÷6
72168313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2)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
学
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2151
×4 ×3 ×2 ×6
971215
8352
÷4 ÷3 ÷2
÷6
9765
255
÷
3612
二、新授
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3
2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
3
2
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
(1)2÷
1小时走了?千米?
2
小时走2 km
3
再算什么?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
2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
先算什么,
3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11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322
11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
32
213
(5)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
322
先求
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
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
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
55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615
55512
÷=×=2(km)
61265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法则
: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
,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教学追记:
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
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
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
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
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
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
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 <
br>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
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
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
;
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
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
除以2就是乘上2的倒数。对于学生的想法,
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
适用范围
更广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
以分数的教学上,
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
(3)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
较熟练地
进行计算。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
样适用,并
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
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
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5]
(4)[7+(5.78—3.12)]×(41.2―39)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
2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
3
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
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
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
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九第2-4题
(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
到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
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
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
,再求8小时录入几
分之几。
(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
列式:240÷
以先求装完的
13
×;B、可
44
331
有
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
444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9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课,
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
回忆、熟悉运算顺序,
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
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
计算的训
练。
2、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
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
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
体重的
24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
35
生小明的体重为3
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水分28千克
体重 ?千克
水分占体重的
4
5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
数量关系式
,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
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4
=体内水分
5
4
=小明的体重)
5
7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5
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千克
爸爸体重的
7
15
35
千克
爸爸的体重×
7
=小明的体重
15
7
=75(千克)
15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
7
χ=35
15
7
15
χ=35÷
χ=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
答。第二题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
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
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
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
题”这样四
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
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
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
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
线段图
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
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
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
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 使学
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
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
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5
,还剩多少千克?
8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
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
求单位“1”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
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1)吃了
5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8
5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8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千克
剩下15千克
吃了
5
8
“1”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
5
x=15
8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
1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
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
4
1
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4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
(1+
1
χ=25
4
1
)χ=25
4
χ=25÷
χ=20
5
4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
题里的单位
“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
比较方便。)
2
、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
出数量间的相
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教学追记: <
br>本堂课,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
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后,就和全
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
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
br>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
式时顺利多了。
3、比和比的应用
(1)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
人数的几倍?
2.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 教学比的意义。
(1) 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
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旗。杨利伟展
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
生
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
,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
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
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
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
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
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
不同类的量。
(3) 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
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
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①
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
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 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
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
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叫做比值。例如:
3 ∶ 2=3÷2=
1
……
……
前
项
1
2
比
后
号
项
…………
比
值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
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
相当于什么?(商)。
B、
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
不能是0,所以比
的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与分数的关系。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
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
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a)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除法
分数
被除数
分子
÷(除号)
-(分数线)
除数
分母
商
分数值
15
,读作15比10。
10
比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2. 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1.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
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
的整数比。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比号)
÷(除号)
-(分数线)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商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
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
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
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
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132
∶ 0.75∶ 2.6∶3.9
845
63
6÷2
= =
84
8÷2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
…
3、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
变,这叫做比的
基本性质。
5、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12
∶ 0.75∶2
69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
“商不变
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
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
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
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
证,
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
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
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
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
深刻。
(3)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
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
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
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
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
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
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
br>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
__?(补
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分配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
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
1份,水的体积占1份,
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
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1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4
=100(ml)
4
③ 水的体积:500×
=400(ml)
1+4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
体积相加,
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
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
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
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
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
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
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
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
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
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
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47
= 94(人)
140
45
= 90(人)
140
48
= 96(人)
140
③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④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教学追记: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
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
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
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
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
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教
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
掌握得较扎实。
4、整理和复习
整理复习(1)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
一、
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
5
÷5;
9
4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9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
55
÷。
2416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
办呢?(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
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
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
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
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
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所得的商.)
(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 =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
它
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
3∶2,虽然也
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除法
分数
比
2、比的基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整理复习(2)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商
分数值
比值
3
,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
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2、一堆煤,用去了
3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5
4
,还剩下( )。
7
2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9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2
,养了多少只鹅?
5
2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
5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
br>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
数量关系,即
: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
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
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
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
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
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
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单位“1”
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第四单元 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
义,掌握
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
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
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i.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r
0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d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
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
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
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
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
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d=2r
r
d
2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2)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
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
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
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
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
步认识,概念较多,也能会较乏味。为了避免
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了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
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
自主探索和发现
圆的有关特性。但在教学“画圆”时,我的讲授部分
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
的步骤,有何不
足在相互补充的话,这样的教学似乎会更好一些。
2、圆的周长和面积
(1)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
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
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
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
br>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
(3)C =2πr =πd
(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
四、作业。
P64 做一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圆的周长(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πd
c=2πr
2厘米
4厘米
0
3.14×2 2×3.14×4
0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
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
得数保留两
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Π)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
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
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D=8厘米
⑶ 3.14×8÷2+8 <
br>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
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的
30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
60
1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
=125.6(厘米)
2
45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
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
60
3
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
3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94.2(厘米)
4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5厘米
四、作业。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
定值“π
”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
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
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
理
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
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
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π”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
习十六的第
1、2、5题。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
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
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s=ab s=a
二、新课。
s= ah
s=
11
ah s=(a+b)h
22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πr × r
S圆 = πr×r = πr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
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
11
。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
圆的半径。
1616
2
因为:三角形面积=
圆面积=
1
×底×高
2
1
c1
×
r
2
1616
=
2π
1
× ·r×r
2
16
2
=πr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
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
1c
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
高即一个半径,
16
8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c1
×r÷
16
8
2π
= ×r×8
16
2
=πr
圆面积 =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
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 求:s=?
r=d÷2 20÷2=10(m)
s=Лr
2
3.14×10
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cm d =0.8dm
3、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圆的面积(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 4 5 8 9
20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三、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
2
222222
r:125.6÷(2×3.14)
3.14×20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答: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2
3.14×6 3.14×2
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22
第二种解法:3.14×(6-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πr或 S=π×(R-r)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
,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
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3.14
B、(18.84÷3.14)×3.14
C、18.84×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
(3)环形面积: S=π(R-r)
四、作业
22
2
2
2
2
22
22
d
2
)
2
c
2
)
2
r
课本P70第4、6、7题。
教学追记:
本
堂课,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
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
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
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环形的面积
计
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
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
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
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C=πd S=πr
2
2
R=3厘
d=7厘米
3.14×7 3.14×3
=21.98(厘米) =3.14×9
=28.26(平方厘米)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
(3)使用单位
2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²
。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
26
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4)
面积:3.14×6=3.14×12=37.68 ( )
6厘米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半圆的面积:
3.14×2
2
2
3.14×2+2×2
r=2cm =3.14×4
=6.28+4
=12.56(平方厘米) =10.28(cm)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πr
2
=4(米) =3.14×4
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
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r)
3.14×(0.7-0.5)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
1、思考题p71 (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
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
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22
22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 5=78.5(m)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
正方形面积:61.6225 m 圆面积:78.5 m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 (9)、(10)
四、作业。
课本P71第6、7题。
222
22
教学追记:
学生在学完圆的面积后,往往容易把圆的面积与周
长混淆。因此
我特意设计了本堂对比课。对比我,我引导学生分清以下几点:(1)
圆的面积是
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
度。(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
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πd 或
C=2πr。(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练习
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也较好。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r=2厘米
O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
3.14×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 3.14×(
3.14×(
6
2
)=28.26(平方米)
2
4
2
)=12.56(平方米)
2
2
2
28.26-12.56=15.7
(平方米)
⑵
()
-
()
=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
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 )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6
2
2
4
2
2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过程:
一、 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
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
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
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
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 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
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
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
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 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
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
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
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
每一条跑道宽1.25m,
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
2.5π
)
五、 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第五单元
百分数
单元目标:
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
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
算。
4、 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
数
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
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81
米。
100
81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100
81
81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
均分成100份,
100
100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桌子高度占81份,
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
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
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
00%、50%、64%这样的
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
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
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
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
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练习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
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
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
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
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
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
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在计算、比较
,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3637
1
251008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
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倍是多少?
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5 5 0.48 1.25
1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
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
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24=
24
=24%
100
414
140
===140%
1010
100
123
12.3
==12.3%
1000
100
1.4=
1
0.123=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
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
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
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
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
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
(5)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
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27
=27÷100=0.27
100
135
135%==135÷100=1.35
100
27
%=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
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
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
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
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
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
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
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教学例3
(1)出示例3: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
有蛀牙的
学生人数占80%。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
学过的知
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201804
= 80%==
10051005
(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
质,把分子
、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5、教学例4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
)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
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2、练习十九第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8题。
教学追记: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
,而是让学
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
中发现互化的规
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
放手给学生,让
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
通过对方法
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
象概括能力。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1375
4520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
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授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
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
哪一个
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实际:
14公顷
原计划:
12公顷
比原计划增
加的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
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
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
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
个数
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
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
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
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
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
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
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教学追记:
求“相差率”的应用题,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
基础上”
发展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
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需
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
出来。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一点,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学
生的
解题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同时,我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
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
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
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
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
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2、
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
要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练习
3
。现在图书室有多
25
3
)
25
1、补充练习
(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
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
,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教学追记:
本部分内容是“求比
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
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
是相应
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
的分数应用题,通过
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
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较为容易。
折 扣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
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
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
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
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
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
,可
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
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
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几折”是就
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
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
少钱?
(1)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学生试做,讲评。
3、巩固练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九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3)完成课本中P97“做一做”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纳 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
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
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 什么是比率?
二、 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
)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叫做税率。一般是
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
%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
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
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
“1”是营业税。
)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利 息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
利息
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
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
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
,同时又得
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课
1、 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 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
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例
如:小丽2001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
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
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
.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
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
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
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
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
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
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
交流,教师板书:10
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
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练习。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
少?存期
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教学追记:
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
。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
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
他们对折扣的理解,并
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教学中我没
有说
清楚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
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则主要是通
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
的方法。
整 理 和 复 习 (一)
复习内容: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
数是
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第1---3题)
复习目的:
1、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 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
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
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
(2)50是40的百分之几?
(3)5比8少百分之几? (4)8比5多百分之几?
二、知识梳理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
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
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
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
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三、深化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
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
四、布置作业:
0.16
24.5%
0.9%
11
25
1
6
P104第1、2、3题。
整理和复习(二)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题。(练习
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求这个
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 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
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
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
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的: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
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
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
生
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
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应用练习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
,从中你能提
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
体
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教学追记: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
图的特
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
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
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
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
问题并提出
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附送:
2019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 (I)
我会读:wéifǔ
guān xuè xuán zàn
我会画:B.√D.√
我会辨1.D2B.3.C
4.AC
我会改: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2.鸟儿呼唤着我。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会选:B
阅读屋:1.明灭 悠悠 德 望 旧 2.凝视 依旧
3.B
4.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
2.山雨
我会读:chuán 自传
tán 子弹 tiáo 音调 bǐng 屏风 tǔ 呕吐
fú 佛祖
我会写:幽 优
悠 脆 翠 翠 容 融 溶
我会改:
1.漂-飘 酒-洒 睫-捷
2.象-像
瑶-谣 浙-渐 析-晰
我会选:1.安静 2.幽静 3.清静 4.轻便 5.轻盈 6.轻捷
阅读屋:1.比喻 拟人 排比 2.墨绿 翠绿 淡青 金黄 红嫩绿
5.雨丝是手指
6.因为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而雨中的景色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
中了。
3.草虫的村落
我会写:
静谧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勤勉 亲吻 庞然大物
我会找:
1. 寂静 疲惫 勤恳
2.柔软 后退 热闹
我会仿:
吵吵嚷嚷 热热闹闹 飘飘洒洒
打扫打扫 照顾照顾 打听打听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上行下效 气喘吁吁 目光炯炯 烈火熊熊
我会连:
奇异的游历 细小的草茎 坚硬的黑甲 好奇的目光 傲然地前进 意味深长地对视
熙
熙攘攘地往来 全神贯注地振翅
我会改:1.草茎组成了森林。
2.目光追随着小虫。
我会辨:
1.静谧 2.寂静 3.安静
我会填:时已傍晚 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 欢快和得意
阅读屋:1.比喻句:甲虫音乐家门
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想灵泉一般流了出
来。振翅声灵泉 优美动听 全神贯注
2.拟人句:皆为一件 3.A
4.索溪峪的野
我会读:zhàn jiáo huàng
páng shū rào jū pú
我会比: 拔 拨 拔 忘 忘 望 壮 壮 状 戴 戴
带
我会补:拔 拘 舒 望 欲 插
我会写:1.顽皮 蜿蜒 环绕
2.安全
冷淡 笔直
我会填:
1. 不拘一格 2.婷婷玉立
3.返璞归真
我会辨:A.√
阅读屋:1.天然 野性 惊险 3. 山是野的
4.理解:看见了就害怕。感受:让人感到山的惊
险。 5.夸张 突出索溪峪的山是多么惊险。
配套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一、 写一写:
挺拔 蕴藏 音韵 烘烤
静谧 漫游 演奏 陡峭
一、读一读:
追随suí 仍réng然 倾吐tǔ
小巷xiàng 寒暄xuān 融róng化
二、选一选:
烘烤 考试
拷打
挺拔 小艇 家庭
宣告 喧闹 寒暄
三、填一填
1、津津乐道 德高望重 庞然大物
不拘一格 行色匆匆
意味深长
年过花甲 左冲右撞 返璞归真
2、(1)意味深长 (2)德高望重
(3)不拘一格
五、变一变
1、色彩层次多。
2、目光探索。
3、秃山根本挡不住肆虐的狂风。
4、草虫不仅为生活勤勉地奔忙,而且能演奏出优美的音韵,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5、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人们怎能不渐渐变得“野”起来?
6、仿写:略
六、辨一辨
1、C 2、BD 3、E 4、B 5、A 6、BF
七、改一改:
1、句首插入“我” 2、删去“不停地”或“不断地”
3、删去“雨” 4、删去“使”
八、阅读天地
1、心旷神怡
莽莽苍苍 裙袂飞扬 翩然起舞 波平如镜
2、(1)幽 野 闲
(2)雨中 树林、青苔和荷叶
3、层层叠叠的树木 蜿蜒的小径
莽莽苍苍的感觉 绿茸茸的青苔
4、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5、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5《詹天佑》答案
一、阻挠 施工 坚毅
讥笑 恶劣 艰难 勘测 泥浆
二、 suì yāo liè
záo gàn yōng
三、1、詹天佑是工程设计。
2、洁白的雪花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了下来
3、难道这件事不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4、虽然困难很大,但是詹天佑勇敢地战胜了一切。
填一填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困难 嘲笑 毅然 勘测线路
开山 架桥 把陡坡铲
平 把弯度改小 勘测
周密计算
阅读屋
1、sài háo 2、勉励 坠入 勘测 讥笑 3、詹
天佑在勘测
线路时遇到地势险峻和气候恶劣这两个方面的困难。4、从“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
br>筑的第一条铁路”到“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和为国
争气的坚定决心。
5、表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
6《怀念母亲》答案
我会读:chóng mù tiān bì
sàng sāng
我会写:灵巧(笨拙) 崇高(渺小 ) 甜蜜(苦涩)
增添(减少) 真
挚(虚伪) 爱慕(厌恶)
我会组:真挚 执行
色彩斑斓
班级 朦胧 蒙古 寝不安席 侵略
我会改:1、还念强烈。
2、难道不是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吗?
3、把“增加”改为“提高”。
4、把“记录”和“收听”交换位置。
我会选:1、 bēn sāng dāi 2、sàng 3、 dài 4、
bèn
我会辨:B
我会填:
1、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进入我的梦中
2、
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我对祖国母亲深深地思念所致。
阅读屋:1、可见一斑 心潮腾涌 寻梦
2、画去:断 断 编
3、似的 似乎
散文 散发
4、 踊跃 勇猛 汹涌 5、 B
7《彩色的翅膀》答案
我会读:juē shòu cí
我会组:朝阳 朝鲜 没有
淹没 晃眼
睛 晃动
我会写:红火火 白花花
雨蒙蒙 认认真
真 纷纷扬扬 朦朦胧胧 轻轻地
稳稳
地 甜甜地
我会选:1.C 2.A 3.B
我会填:
1、如果 就
2、因为 所以
3、不管 都
4、是
还是
我会改:1、收获西瓜和授粉没有关系。
2、收获西瓜和授粉有关系吗?
3、难道收获西瓜和授粉没有关系吗?
我会选:1、② 2、①
阅读屋:1、 ?,,?,:
2、画掉:自然 jié le 居然
3、因为没有昆虫为西瓜花授粉。
4、略
8《中华少年》
我会读:áo hǎ hǔ
qiàn juàn sū
我会写:萦绕 晶莹 荧屏 萤烛
汗水 汉字 干旱 焊接
敖包 翱翔 遨游 煎熬
我会比:拔草 拨动 篮球 蓝色 崭新 暂
时
竞争 竟然
我会选:A D B C
我会填:《中华少年》向我们介绍了中华的山
------昆仑山,中华的水-----黄河,中国名
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华儿女
----雷锋,中华民族-----赛龙舟,中国歌曲-----
《春天的故事》,中华乐器-----
芦笙、唢呐。
我会找: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阅读屋:1、凡是:只要是。
2、不管是什么地方,只要在那里生活奋斗,就会得到快乐,就会有收获。
3、在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所发现,从而得到启发。不管做什么,
都会有快乐,有收获。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读一读: mèn tiáo xié xiǎng
chún lüè
写一写:轻蔑 蜻蜓 青年 清晰
安静 干净 敬意
毕竟
建立 见面 火箭 宝剑
毅然 意志 安逸 建议
选一选:1、BADCDABC
2、DABC
改一改:1、1905年,清政府把詹天佑任命为总工程师。
2、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
有出世呢。
3、我被作者对母亲崇高的敬意感染了。
4、我发现蝴蝶扇动着翅膀。
5、删去“首先”或“第一个”。
“既然”改成“虽然”
把“火山爆发的”和“远古”调换位置。
填一填:1、虽然 --- 但是---
2、不管----都----
3、因为-----所以-----
4、尽管-----
也----
5、只要-----就-----
6、即使
-----也------
辨一辨:1、设问 2、反问 3、排比 4、比喻
阅读天地:1、美丽 蓬勃 生活
2、(1)犹豫 熟悉 聪明
热情
(2)五湖四海 五颜六色 五脏六
腑
五光十色 五味俱全 三山五岳
3、(1)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掉光
了,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
脑袋到学校去上课,非常残酷。
(2)让苏珊觉得自己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帮助苏珊鼓起生活的
信心。
4、苏珊是不幸
的,因为病魔让她小小的身体备受折磨,但苏珊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拥
有关爱她、尊重她的老师和同学们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苏珊老师、苏珊同学那样的人,
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每一个懂得尊重、关爱
他人的人,愿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着尊重
与平等,让世界充满——爱!(也可以自己言简意赅地写自己的
感受。)
9穷人》答案
我会写:
搁板 魁梧 抱怨 倾听 舒适
倒霉 撕破 掀起
我会组:
悔 后悔 填 填空 唉 唉声叹气 语
语文 魁 魁梧 忧 担
忧
我会读: qiǎng强大 mú模型
zuò作坊
我会改:
1、 手垂下来。
2、
两个浅黄色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3、 西蒙的孩子被桑娜抱回家。
我知道:
1、 神态描写 2、语言、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我会选:1、③ 2、② 3、④
阅读屋:
1、
苍白 激动 忐忑不安
2、 划掉:en zhòu
3、
A
4、 想想家境困难,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面对自己
的五个孩子,自己又抱回两个孤儿,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
而出于同情心必
须养活这两个孩子,但又怕丈夫责怪她。内心很矛盾,因此忐忑不安。从
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热爱自己的
丈夫,同情孤儿又淳朴善良的劳动妇女。
10《别饿坏了那匹马》答案
我会选:3、√
我会补:流连忘返 溜之大吉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怒目圆睁 羞愧不已
我会填:
1、侧目而视
2、坐井观天3、左顾右盼4、熟视无睹5、举世瞩目6、瞻前顾后7、一览无
余8、见异思迁
我会写:亮堂堂 白花花 绿莹莹 金灿灿
一前一后 一上一下
一天一夜 一收一缩
认认真真 辛辛苦苦 干干净净 平平安安
我会改:
1、 守书摊的是青年。
2、
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换后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看他的书。
3、
他笑着对我说,让我过去,让他看看我的马草。
4、 酷爱读书的我天天在学校读书。
5、 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甜。
阅读屋:
1、他们家根本就没有马
,他不明白哥哥为什么要她收下这些草,所以感到茫然。
2、他是一个很有爱心,宽厚、仁慈,能理解并关心别人的人。
11《唯一的听众》答案
我会写:悠扬 抱歉 仪式 割舍 蹑手蹑脚 庄重 溜走
我会读:jīn禁止
chàn冷颤 sì似的 shǔ 数学 jǐn尽
力 mó拉磨
我会组:树梢 稍微 目不暇接 瑕疵 道歉 嫌弃 疼痛 心疼
我会找:
1、反义词:高兴 凶恶 痛苦
2、近义词:庄严 盛大
协调 内疚 慈爱 收藏
我会选:1、 连续 2、陆续 3、继续 4、持续
我会填:
1、耳聋的老人 唯一的听众 鼓励下 成百上千
2、平静地 深深的潭水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
阅读屋:1、 C
2、 A 3、 非常瘦,满头银发4、
“我”终于知
道了老太太并非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Yo
12《用心灵去倾听》答案
我会读:倾qīng听 的dí确
着zháo迷 召zhào唤 出差chā
i
嗓sǎng音
我会填:1、 兴高采烈 2、粉妆玉砌
我会组:
1、谜底
迷路 着迷 谜语
2、即使 既然 立即 即将
3、保密 秘书 密件
文秘
4、干燥 烦躁 急躁 燥热
我会查:M móu 言字旁 9
①③②
我会改:
1、 在句首或“离开了家乡”前面加“我”
2、 把“一无所知”改为“无所不知”
3、
删去“使”
我会排:
1、
最让我着迷的是家里那台老式的电话机。
2、
家里那台老式的电话机是最让我着迷的。
3、
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式的电话机。
阅读屋:
1、(1)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在爷爷看来,“煮书”是指反复诵读
品味
,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3)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
2、深入透彻地读了许多书之后,写起文章来就显得容易多了,就像有神灵帮助似的。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写一写:蜻蜓 倒霉 魁梧 抱歉 荒唐 悠扬
和谐 搁板
选一选:bèn jìng jiè bāo mài
wú
添一添:电钮 纽扣 纽带 扭动
威胁 协同 协商
要挟
狼藉 书籍 学籍 慰藉
旷课 矿石 矿藏 空旷
辨一辨:1、拟人 2、夸张 3、反问 4、设问
查一查:④ jìn jǐn
换一换:1、忐忑不安 2、身无分文 3、自言自语
4、心惊肉跳
连一连:1—B 2—C 3—D 4—A 5—F 6—G
7—E
选一选:1、A 2、C 3、A
排一排:642531
阅读天地:1、xiāo jǐ bèn
2、形容相距不远。
3、(1)对(2)错(3)对
4、(1)
现卡廷为迷路的我带路 作者已经成为一
位祖父的时候
(2)领会、理解
5、“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淳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13《只有一个地球》答案
我会读:jīng yǔn làn xié piān kǎi
我会写: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枯竭 滥用 威胁 目睹
我会比:资产
英姿 恩赐 锡矿 监考 泛滥
骄傲 遨游
慷慨 大概 赌
博 目睹
我会找:1、向----像 页-----
叶 偏-----扁 在-------再
2、蓝-----篮 状
-----壮 合-----和
我会选:1、a 2、d 3、c
阅读屋:1、áo guǒ cuǐ càn
2、天际---天边 遨游
-----畅游 和蔼----温和
3、比喻句:第二段倒数第二句。
用扁舟比喻地球。说明同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4、列数字 小
5、答:因为地球
孕育了人类与地球上万物的生命,所以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
摇篮”。
这说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的一切,它与人类关系密切,生死相关。
14《狼和鹿的故事》
我会选:mò bèi jué zài
我会写:生机勃勃 一命呜呼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我会改:1、“过去的”和“往”保留一个。
2、“维持”改为“维护”
3、其中一个“他”换为“小明”或“小林”
我会读:1、温顺 保护 2、增加
阅读屋:1、我爱牵牛花
2、本色:本来的面目。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游离:比喻离开集体、联盟或依附的事物。
3、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
挂上了条条彩带。 把 花索
比作 彩带。
4、略
5坚忍不拔、奋力攀登
喜爱牵牛花 牵牛花是怎样攀登
的。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我会读:ēng īng án ī uàn
我会写:潺潺
脂肪 婴孩 眷恋 滋养 幽香
我会画:划掉:1、xuě 2、zǎi
zǎi 3、轻 4、zōng
我会填:处 片 座 条 根 只
我会连:滋润心田 滋养生命 运载木舟 满载希望 嗡嗡鸣叫的
昆虫
闪闪发光的松针 潺潺的流水 浓密的丛林
我会选:1、d 2、c 3、a
4、b
我会改:
1、 倒影反映了经历和记忆。
2、
(潺潺的)流水声(一直)回荡着(动人心弦xián)的呼唤。
3、
难道空气对我们来说不是宝贵的吗?
4、 我们不可能不热爱这片土地。
阅读屋:
1、 213
2、 脉脉含情 血脉
单薄(bó) 薄(b
áo)厚
3、 神圣 圣洁
4、 总分关系
16青山不老
我会读:Nüè jù
kàng yū qíng zhuì
我会组:抵抗 土炕 亢奋 抗击
收据 盘踞 具体 万事俱备
眷恋 书卷 猪圈 答卷
我会比:火炕 树梢 享受 粪坑
稍
微 大亨
运载 端详
火柴 栽
树 怀揣 紫色
我会查:1、③ 2、①
3、② 4、④
我会选:Cān人参 jīn 禁止 luò丢三落四
我会填:(答案不唯一)
可爱的地方 幽深的小院 瘦小的老头
宏伟的设想 粼粼的波光 柔弱的杨柳
我会写:
近义词:盘踞---
占据 凶猛----凶悍 资助----帮助
反义词:勇敢----懦弱 普通
----特殊 恭敬----轻蔑
我会改:
1、 村干部补充着。
2、
青山怎么会老呢?
3、 他已经81岁,不可能不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
我们只有有了这片绿树,才会守住了这片土。
阅读屋:
1、
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简陋的生活条件。
2、
他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个绿洲。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
3、b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画一画:c对
试一试:1、 因为 所以 2、 不仅 而且 3、
4、 只有 才
5、 只有 才
选一选:1、b 2、a 3、b
改一改:
1、
我们竭尽全力地保护赖以生存的大地。
2、 流水声回荡着呼唤。
3、
碧绿的湖水像一面玻璃镜那么平静。
4、 (1)难道人类不属于大地吗?
(2)人类不可能不属于大地。
5、把“改进”换成“改正”。
猜一猜:1、
冷静 2、 安静 3、 寂静 4、
如果 就
宁静5、 平静
6、 镇静
想一想:
1、 母亲 摇篮 地球
热爱
2、 列数字
从几十千米的高处分流之下,落地撞开万多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
洒 震耳欲聋
日积月累:略
阅读天地:
1、 春秋时期
2、
先把湖泊里的水排干,当然捉得到鱼,但是以后这里就无鱼可捉了。
3、 一时之利 百年大计
论功行赏
4、 (1)对(2)错(3)对
17.少年闰土
我会读:rùn
bǐ fù biǎn sì cuàn
我会辨:1.渴 2.窜
我会填:1.那中间
2.从来 3.如此 4.白天
我会改:1.天空中挂着圆月。2.沙地里种着西瓜。3.心里有事。
我会选:1.B 2.C 3.A
阅读屋:
àn 方便 pián 便宜 sǎ
撒种 sā 撒手
2.捕鸟的句子:第4句话。
词语为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罩。3.闰土讲下雪后怎样捕
鸟的事。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答案
我会写:三半 冠戴 饱霜 恍悟 十 解
我会读:sou hǔ yàn shì
我会选:1、② 2、③ 3、③
4、②
我会比:略
我会改:1、我望着人。
2、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3、伯父怎能不得到大家的爱戴呢?
我会选:1、a b 2、d
我会填:1、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2、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阅读屋:1、zhuàn 转动 zhuǎn 转身 jiáo
嚼饭 jué 咀嚼
2、“?”,“??”“,,?”“!”,“,。”
3、②
4、“我”悟到的是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把鼻子碰扁了。
5、“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
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这
是鲁迅先生用开玩笑的口吻、令人深思的语言抨击旧社会
的黑暗。
19《一面》答案
我会读:jiào zēng suō ào mǎng tuí
我会写:励
恢 惑 艰 晰 倦
我会组:辩论 分辨
潮汛 迅速
注意不是:通讯
憎恨 磨蹭
后悔 教诲
连绵 棉花
对待 侍女
我会填:1、虽然----但是----
2、之所以-------
是因为------
3、宁可---- 也-----
4、无论-------都----
我会辨:1、错 2、对 3、错
我会改:1、我当卖票的。
2、他看了我一眼说,要买这本书吗?
3、难道鲁迅先生不是同我们一起的吗?
阅读屋:(一)1、软绵绵 摩挲
2、饭怎么能不吃呢? 3、犹豫不决 4、因为那个
年代的下层劳动者生活都很贫困,一本书的价钱相
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所以他在考虑
买还是不买那本书。
(二)1、之前作者早已为鲁迅先
生的伟大人格所影响,见了这一面后,更加感受到他为人
所想的品格,所以铭记在心。2、鲁迅给予我战
胜任何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0《有的人》答案
我会选:c
我会读:xiǔ
kuǎ
我会填:1、臧克家 鲁迅 2、比喻 勇于牺牲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回答:1、对比 2、有些活着的人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在人们心中他已经死了。
有的
人虽然死了,但他在生前做了许多好事,死后死后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阅读屋:1、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少年闰土》2、松弛 懒惰 3、
爱惜 激励 4、实例:(1)财富(2
)生命5、(1)鲁迅先生与病魔做斗争,勤奋工
作。(2)鲁迅先生珍惜时间。6、刻苦勤奋,珍惜时
间。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写一写:刺猬 咳嗽 挽联 逝世 深奥 虐待
枯瘦 低
微
读一读:sou ké mó zēng
zhēng bēng
对对碰:1、去世 深刻 惊奇 后悔 抚摸
敬爱 详
实 严厉
2、重视 模糊 抖擞 轻率
笨拙 生疏
找一找:痛哭 囫囵 冠戴 愈 恍 号 忙忙 饱
细
雨 G guān 秃宝盖
7 帽子 guàn
选一选:1、沉重 2、沉着 3、沉静 4、爱戴 5、爱抚 6、爱护
加一加:1、 , ,《》,《》。2、----- ----- 。
想一想:
①千夫指 孺子牛 ②草 奶、血 ③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
点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 ④地上本没有路 1、① 2、④ 3、①
连一连:1、因为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虽然闰土
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他。3、闰土不但会刺猹,还会捕鸟。
改一改
:1、把“知识”改为“水平”。2、把“尖刻”改为“诚恳”。3、把“但是”改为
“所以”。4、把
“热烈”改为“激烈”。
阅读天地:1、熟悉----陌生 2、(1)情不自禁(2)一丝不苟
3、(1)因为她是一位
退休教师,“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
她的行为
令“我”敬佩。
《诗海拾贝》
我会读:piāo miǎo
xiāo sǎ cháng yang méng long shān shān lái
ch
í
我会写:
1、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5、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6、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
我会选:1、c 2、a 3、b 4、b 5、c
我会辨:1、错2、对3、对
我会填:
1、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曲牌名,作者:元朝著名戏曲作家白朴,“飞鸿影下”的意思是雁影掠过,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我会连: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我会做:略
《与诗同行》答案
我会画:画去:资 既 像 幕 莹 辨
辫
我会补:
1、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我会填: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会辨:1、 错2、对3、错4、对
我会填:
1、金波 家 走进了宝库
跳跃 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欢笑 潮落都
有动听的歌
2、苏小妹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拟人 轻微 纤弱 亲昵 相互依
偎 世人不大知道的有关某人的有趣的事件
稍微超过别人一些
我能行:1、三 九 2、燕山 庐山 3、莺 黄鹂 白鹭
4、洛阳 长安5、葡萄 荔枝
阅读屋:
1、 唐 王维 山居秋暝
2、 第五句 3、 b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读一读:piāo
pài cháng xiāo méng guǐ hān xiā
n
wēi nì jí é
我会写:晶莹 萤烛 荧光 荧屏
诡计 轨迹 捣鬼 诡秘
宏伟 飞鸿 彩虹 红光
的确 麻雀 喜鹊 忘却
选一选:1、b 2、a 3、b 4、bd 5、e
6、ac
填一填:
1、今来我思 雪花飞舞 2、唐 杜甫 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
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喜悦 3、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词
牌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植物 银色 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枝
头
连一连:
《春夜喜雨》-------杜甫
《示儿》---------陆游
《出塞》---------王昌龄
《太阳的话》------艾青
《天净沙·秋》-------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选一选:1、④2、②3、③4、①5、⑤
改一改:
1、
它站在卵石上,凝望着江面。
2、 你挺拔的身躯被深深的峡谷衬托着。
深深的峡谷把你挺拔的身躯衬托着。
3、 难道这些虫子不是天才演奏家?
排一排:253641
阅读天地:1、炎热 清凉 漂亮 如丝 慈祥 可爱
2、风伞 泪 目光
3、热夜扇扇 雨中撑伞 子病母痛 责备说谎 4、略
21《老人与海》
我会读:tuì cuō diān xuán nì sù
我会写:乐谱 歇息 吉祥 抑扬顿挫 塑料 饼干 乐谱 意想不到
我会找:亲热 疑问 惊奇 平常 盼望 喧闹
我会选:1、b 2、a
我会改:1、饼干丁被老人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2、略
3、我们收起遗像。
4、在“仿佛”前面加上“我们”
5、海鸥们怎能愿意让老人离去呢?
阅读屋:1、画去:yīng sùn 2、略
3、最后一句是比喻句。体会到老人与海鸥
之间亲密而默契的情感。
4、老人喂海鸥吃食的情景。
22《跑进家来的松鼠》答案
我会读:
cèng chǔ mó cōng zhù cuān
我会填:交往 骄傲
浇花 娇气 事迹 式样 誓
言 实验
荣誉 遇险 预防
富裕
我会选:1、āi 2、jìn zuān huo
3、chái
zháo 4 shì
我会辨:
窜改 流窜 窜出 蹿房越脊
洒泪 撒网 洒脱 撒种
遵守 遵照 尊严 尊贵
振作
做主 作案 做工
我会写:灵巧 贮存 照射 索性 惊异 老实
我会改:
1、
2、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怎么能甘心落后呢?
3、松鼠像子弹一样蹿了出来。
4、(1)在“抬着”前加上“我们”。
(2)“盘旋翻飞的”与“周围”调换位置。
(3)删去第三个“不”。
阅读屋:1、词语:跳到 蹭 咬
体会:从中可以体会到松鼠和“我”的亲密无间。
2、可我也没处给它找去。
3、喜爱
23《最后一头战象》
我会写:
劈开 日寇 皮革 遭遇 哭泣 搏斗 凝重 喘息
我会组:芭蕉 教书
交通 焦急 郊外
竹筒 木桶 统一 捅破
急躁 干燥 暴躁
噪音
我会找:1、兴奋 短促 烦躁 激昂 庄重 平整
2、缓慢 开始
年轻 陡峭 轻淡 附近
我会选:1、B 2、A 3、D 4、BC
我会填:1、三点水 7 沐浴 洗浴
2、Z zāo 糟
我会改:1、人们发现公象。
2、英勇的公象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3、最后一头战象虽然死了,但是它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阅读屋:
1、
画去:gā bàn jǒng
2、
震耳欲聋:把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公象的吼声巨大。炯炯有神:形
容公象的双眼明亮有神
3、 这段话描写了噶羧站在江滩上回忆往事的情景。
4、
略
24金色的脚印》答案
我会读:yōng zuò háo kā
duó jiá
我会写:陌生 细腻 缩短 热闹 光明 出现
我会填:
亡羊补牢 马到成功 守株待兔 对牛弹琴 鸡犬不宁 鼠目寸光 杀
鸡儆猴
画蛇添足 生龙活虎 狗仗人势 龙腾虎跃 人怕出名猪怕壮
我会组:佣人 拥抱
下跪 干脆 通讯 迅速 踱步 尺
度
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黄澄澄 冷冰冰
啰啰嗦嗦 蹦蹦跳跳 战战兢兢
我会改:
1、 第二天,小狐狸被正太郎要了回来。。
2、
老狐狸跳来跳去。
我会选:1、 改进 2、改善 3、改变 4、改正
阅读屋:1、
点明主题,突出中心。2、 B
第七单元综合练习
读一读:sù zòu cuò
chǔ yuè juān
写一写:
埋葬 焦躁 凝重 久别重逢 英武
黯淡 气概 浴血搏杀
找一找:
近义词:亲昵---亲热 惊异----惊奇
贮存----贮藏 激越----激昂
反义词:灵活----呆板 奇特----普通
茂盛----稀疏 粗糙----光滑
连一连:
语言精练 用词精当
包装精美 技术精湛 计算精确
忠诚的战象 感恩的狐狸 调皮的松鼠
真诚的海鸥 温顺的小猫
选一选:1、 热闹2、喧哗3、喧闹
猜一猜:
1、 抑扬顿挫2、千方百计3、漫不经心4、兴高采烈5、绘声绘色
填一填:
1、 只有----才-----2、即使----也-----3、任凭-----也不
------4、如果----那么
------
辨一辨:1
改一改:
1、 把“感动”改为“感谢”
2、 删去“左右”
3、 删去“大约”
4、 把“改正”和“发现”调换位置。
5、 把“只要”改为“只有”
6、
把“两千多年前”和“新出土的”调换位置。
7、 删去“草”
阅读天地:
1、jì luò là bèi
2、慌慌张张 直勾勾
3、(2)对
4、从“他那圆圆的脸上”到“走起路来肉都一颤一颤的。”
5、只有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热爱劳动。”等意思的说明即可。
25《伯牙绝弦》答案
我会读:xī zāi yuē
我会连:绝---断绝 鼓---弹 曰----说 善---擅长
峨峨---
高 洋洋----广大 若---好像 谓---认为
我会填:
1、鼓琴 听懂 世上再无知音 终身不复鼓
2、友谊深厚 知音
高山流水 知音
我会选:1、b 2、b
我会写:
1、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音。
2、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剪断琴弦,一生
再也不弹琴了。
阅读屋:1、画去:养育 兴趣 激动
2、心旷神怡 恍然大悟
3、略
4、涛声 鸟语
5、要想把琴弹奏好,不仅要各种演奏的技巧要高超,而且还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26《月光曲》答案
我会写:
蜡烛 陌生 盲人 琴键 霎时
纪律 微波粼粼
我会读:quàn tián shà bèn nàn mò
我会填:
悠扬的乐曲 幽静的小路 微弱的烛光 清幽的月光
断断续续的琴
声 优美的舞姿
静静地倾听 认真(用心)地弹琴
我会加:可惜 蜡烛 健康 琴键 霎时 连接 光芒 繁忙 忘记
我会改:
1、 年迈的他忽然看到了浩瀚无边的大海。
2、
兄妹俩被琴声陶醉了。
3、 难道不是贝多芬谱写了《月光曲》吗?
4、
(1)删去“的眼睛”。
(2)删去“使”。
我会选:1、b 2、a 3、d
4、c
我会品:
1、 不是。是为了安慰哥哥。
2、 贝多
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认为找到了知音。可以体会到他对音乐的热
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阅读屋:
1、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shà 洒 忽然
刮 juǎn 得 象 波涛汹涌 3、第四
句
4、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到“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7《蒙娜丽莎之约》
我会读:xiào mǐn fù luò
qiǎo jīn
我会组:探访 深浅 交涉 频频点头 脸颊 豆荚
矜
持 可怜
我会写:风姿 奇特 清雅 安静
我会找:1、仑---
论 潮---朝 皮----彼 拒---聚 2、徽---微 桃---
挑 象
---像
我会改:1、《蒙娜丽莎》是肖像画。
2、略
3、难道“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
4﹑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但是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
的印象。
我会选:1、c 2、b
阅读屋:1、微抿 微挑 淡雅 神奇
2、略
3、值得细细品味。
4、c
5、见原文第三句。
28《我的舞台》答案
我会读:Yǐn cuān àng jū
chēn nì chǒ
ng biē
我会补: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
不伦不类 为所欲为 窃窃私语 兴味
盎然
我会比:卸载 防御 , 溺爱
弱小 , 伸直 抻腿 ,过瘾 隐蔽
我会写:喝水 喝彩 , 模糊 模样 ,闷热
烦闷, 绷着脸 绷带
我会改:
1、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
3、
您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
4、
我跑到他们面前,提出抗议,让他们不许说话,不然下次看他们演戏,我也说话。
我会填:1、 不管----都----2、即使----也----
阅读屋:1、下腰 倒抓住 举过头顶 前后翻 虎跳
2、 十分过硬
3、 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我”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写一写: 蜡烛 琴键 霎时 陌生 盲人 恬静 微波粼粼
读一读:mó 模样
zhāo 朝鲜 jiě 姓解 tán 子弹 hè 喝水 běng 绷
带
填一填: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古色古香 脍炙人
口
不落窠臼
引人入胜 别具一格 曲高和寡 不解之缘 为所欲为 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 有朝一日 响遏行云
辨一辨:1、④③②① 2、③②①
选一选:1、b 2、d 3、a 4、c
试一试:1、略2、(1)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便不假思索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他拿过试卷,不假思索地乱答一气。
3、(1)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2)即使你的成绩再好,也不能骄傲。
4、(1)浪涛似调皮的孩子跳跃不定。(2)浪涛唱着雄壮的男高音冲向岸边。
日积月累:
善鼓琴 善听 志在高山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善哉
洋
洋兮若江河 必得之 谓世再无知音 破琴绝弦 不复鼓
排一排:536124
阅读天地:1、略 2、最用功的小读者 爱书的小书虫 美丽的花边儿
希望
的光芒 3、例如:(1)从“这个小姑娘太爱书了”到“她那浓密的黑发就是给这些
故事镀的美丽的花边儿”。(2)小姑娘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垂下头像亲玩具一样亲着书。
《期末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胶带 触礁 焦急
毅力
抑制 屹立
勘测 堪称 刊登
犹豫 富裕 忧郁
2、可见一斑
牙牙学语 德高望重 不可一世 流连忘返 滔滔不绝
世外桃源 皑皑白雪
张冠李戴 :帽子 震耳欲聋:将要,快要。
3、(1)肖邦离开祖国。(2)两人一块出门,相互
好有个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相互
照应。(3)“毫无保留”和“全部”删除一个。在“悦耳”前插
入“听到”。
4、对、对、错。
5、润物细无声 孤村落日残霞
清风半夜鸣蝉 故园东望路漫漫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横眉冷对千夫指
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理解与运用
1、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树林 溪流 瀑布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鲁迅 周树人 故乡 相识 相处 相别 活泼可爱
聪明能干
《狂人日记》
3、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 知音 高山流水
三、阅读与感悟
(一)1、遨游 晶莹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璀璨
2、báo piān 3、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4、一个晶莹的球
体,上面蓝色和
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5、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
是
渺小的,因为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它就像浩瀚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6、比喻 拟人
7、您是如此美丽珍贵。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您。
(二)1、, ,:“ , , ?”
2、既----又----- 因为-----所以-----
3、助手没有成为他的传承人 缺乏自信,忽略了自己,失去成为优秀人才的机
会
4、他既要富有智慧,又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 5、他没有明白,因为他只知
道苏格拉底
要找一个传承人,但是他不知道苏格拉底所指的传承人就是他自己。6、生
命 事业接班人 7
、有自信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自信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要学会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学会好好地利用
自己的长处,称为最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