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

别妄想泡我
591次浏览
2020年12月09日 11: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复制粘贴的快捷键-驾车游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庾亮)



【教育资料】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

< br>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
想法,这是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
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 张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
时行60千米, 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 向而
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
米,小明的小狗遇到 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
小兵那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
测试有意思吗 ?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 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
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
少 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1 6




你在耍我们!

【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 随着一
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
举手!老师满脸期 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一个都没完成?看
得出,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 传来:老师,
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
了?你看,第6 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
处--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忍 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连忙追问
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

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连名字都没写!

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

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
的要求。

【且听且思】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
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 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
我素,拿题即做,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于是我们便常常
心生抱怨:怎么老师的话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耳边风?这份试卷的特

2 6



殊价值就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
到认读提示语是多么重要。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
要有效、要深刻,它绝非只是学生停 留在表面、承诺在口头的应答。

我们又上当了!

【精彩回放】既然大 家觉得这张试卷很有意思,那么我们就来研
究一下,请把其中的第4题、第5题和第7题做完,时间为6 分
钟。......开始交流了,一位矮个男孩首当其冲:第4题的算式是
300-604,其 余学生纷纷颔首点头。老师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
向另一位眉头紧锁的女孩,他注意到刚才这位女 孩曾迟疑地举了一下
手。我觉得应该是604,她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奇怪!一般来说,我们
在 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老
师一脸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我们又上当了,问题是离甲地多少米?

300-604求的是离乙地多少米?

求离甲地多少米?实际上是求已经行了多少米?

这好比要我们去某个地方,地址都 没听清就撒腿便跑,结果南辕
北辙。老师适时点评:错得好,说得更好!只要我们有收获、有长
进,那么刚才的错误就有了价值!


3 6



在交流第5题的感想时,很多学生觉得:题目太长,理解题意比
较费劲。是啊,题目的确很长!老师启 发大家:你们觉得这道题绕来
绕去关键在哪?小狗在不停地、来回地跑。学生的回答一针见血。既
然如此,那该怎么解答呢?老师顺水推舟。应该用55+65=120(米),
120xx20=10 (分),10240=2400(米),理由是......听了他的分
析,老师点头赞同,随后又问: 还有不同意见吗?有!应该再用
24002=4800(米)一位瘦瘦的男孩坚定地说。见大家不明所以 ,他继
续补充道:题目上说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问题是小狗一共跑了多
少米?可以理解为求 一只小狗跑的路程,也可以理解为求两只小狗跑
的路程。这样的解释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且很显然, 老师并未预
设到这种生成,他激动地询问了这位学生的名字,然后大声承认:我
原以为刘梁丰同 学错了,所以才让他交流,事实上他是完全正确的,
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且听且思】也许应该感谢那位眉头紧锁的女孩,是她的迟疑使
得课堂在那一刻峰回路转;也许还应感谢 那位瘦瘦的男孩,是他的坚
定使得课堂在那一刻精彩纷呈......学生们的思考让教学有了生成的< br>空间。但再深入仔细地想想,仅仅有了生成就足够了吗?如果华应龙
老师缺少智慧独到的眼光,缺 乏让差错显露出可贵的思想,那么即便
是面对再多的生成也会熟视无睹!试想,若不是华老师的关注细节 ---
发现了女孩的迟疑;若不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给了男孩表达的
机会,也许上述这 些有价值的生成都将被悄无声息地淹没在我们的声
音中,一种以权威者的身份妄加评判的声音。


4 6



这题没有答案!
【精彩回放】第7题的交流非常热烈。第一位学生说:用
43.2=12.8(平方米),12.8 +2.8=15.6(平方米),15.60.4=6.24(千
克)。错了,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 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否定声。老师
连忙摆手:别说错了,说不定有对的道理呢?应该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另一位学生回答道:粉刷墙壁时要把窗户的面积去掉,所以应该
用12.8-2.8=10(平 方米),100.4=4(千克)。他的分析有条有理,得到
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正当大家的观点趋于 一致时,又有一位学生举
手: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
和 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再次恍 然。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
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二是
佩服他能在大家的声音特别高、特别一致时,有勇气站起来表明自己
与众不同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一 个故事: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上航
行,船上装了75头牛、45头羊,问这条船上的船长年龄多大?学生哄
堂大笑。

【且听且思】这题没有答案!初闻此言,满心震惊!平心而论,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已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已习惯于解
有答案的题目。正是因为习惯于这种 定式,所以当学生绕了一大圈发
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会出题者的深意。


5 6



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不管我们是有心还是无 意,只要播进了学
生的心田,它就会以别人难以感知的方式存活、生长起来,而且,它
的果实会 成倍地膨胀。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我们是否该再次认真思
考--何为数学思想?何为有用的数学?我想 这位老师的这堂课已作了
绝妙的诠释。让我们为这简约而精彩的复习课叫好!





6 6

冬至吃狗肉-没头脑和不高兴话剧


单位推荐意见-闻战


幼师毕业论文-昌黎教师吧


宾语从句ppt-符号表情怎么打


万年青的象征意义-母亲的手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个月


突然的自我伍佰-朗诵技巧


倪萍姥姥语录-schlafl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