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走向习作--以《陶罐和铁罐》文本为范例学习对话描写讲课讲稿
宇航员诺提勒斯-儿童感冒食疗
从阅读走向习作--
以
《陶罐和铁罐》文本
为范例学习对话描写
精品文档
从阅读走向习作
——以《陶罐和铁罐》文本为范例学习对话描写
背景阐述:
对话描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写作表达方式,它推进故事向前发展,塑造不
同的人物个性。纵观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新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对话描
写,寓言里有,童话里有,写
人记事的文章里,甚至有的诗歌里也有。可以
说,对话描写可以构成文章的叙述语言,借用人物的话说出
作者的意图和想
法,点明文章的主题。这样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学生掌握得不容乐观,主要
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双引号的用法混乱。对话描写的标志性标点,就是双引号。有些学生分不清哪里是人物说的语言,哪里是提示语,常常点错位置。更多的是,前
面用了“上引号”,写
到后面就忘了,把“下引号”不知丢到了哪里。
(二)语言描写的四种形式,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灵活
地交叉运用。语言
描写有四种形式,(1)提示语在前;(2)提示语在后;(3)提示语在中间;(4)没有提示语。这四种形式中,提示语在前和提示语在后的两种方式,学生
掌握较好,而提示语
在中间的方法,则掌握的最差,没有提示语的方法几乎不
用。
(三)人物所说的语言不够精炼
、主题不够集中。小学生在对话描写的时
候,容易不取舍,让人物说很多很多跟中心没有关系的废话,使
文章像懒婆娘
的裹脚——又臭又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四)提示语的使用单调枯燥。提示语里只简单地表明说话人是谁,
这样
就使表现的人物单调、呆板,不能使读者引起兴趣,对人物产生共鸣。
课例回放:
一、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在通读课文《陶罐和铁罐》,整体感知之后,出示一组词语:
师:请大家认真的读读,从这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中间都有一个“地”字。
生2:“地”字后面都有个表示说的词语。
师:很会发现,请你们读读(问 回答 说 叫起来 说),这些词是什么词?
生: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师:继续发现
生:“地”前面都是表示怎么样说的词。【傲慢 谦虚 惊讶 高兴 兴奋】
师:对,表示怎么说、怎么做的词我们叫它形容词。这些词分别形容什么呢?
生:“傲慢”形容问的时候很瞧不起对方,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很神气的样
子。
师:形容了说话人的神态。【板书:神态】
生2:“谦虚”形容回答的时候态度很和蔼、语气很温柔、声音平和、心情很平
静。
师:形容了说话人的态度、语气。【板书:态度 语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生:“惊讶”形容说话的时候表情很吃惊、很意外。
师:形容了说话人的表情。【板书:表情】
生:“高兴”“兴奋”形容说话时心情很好、声音大、很快乐。
师:形容了说话人的心情。【板书:心情】
师:谁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读短语)
师:在对话描写中,表示说话人“怎样地说”的词语我们叫它提示语。【板书:
提示语】
二、了解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师:我们把提示语放在句子中读读,出示句子:
师:你读着读着发现了什么?(教师把提示语倾斜便于学生发现)
生1:我发现提示语有时候在后面,有时候在中间。
生2:老师,我以前读过提示语也可以在前面。
师:对,提示语可以在前面、在中间、在后面,甚至还可以省略提示语,分行
直接写“语言”。
师:请大家继续发现。
生:我发现提示语在前面是用冒号的(:)、在中间是用逗号的(,)
、在后
面是用句号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师:你真会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的改变标点符号也随之改变。老师
把标点的
使用编成了一个儿歌,请大家记住: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中间,点个逗号在后边;
提示语放最后,结尾画个小圆圈。
三、结合语句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划出其他带有提示语的对话。
随着学生的反馈,出示:
师:用“○○”标出这四句话中的提示语,思考:这些提示语分别提示什么?
生1:“轻蔑”提示了铁罐对陶罐说话时的神态。【板:神态】
生2:“争辩”提示了铁罐对陶罐的奚落作出的反应动作。【板:动作】
生3:“恼怒”提示了铁罐当时的心情。【板:心情】
生4:“一个人”提示了说话的对象。【板:人物】
师:学到这里,你对提示语有什么新的了解?
生1:提示语可以提示我们说话的人当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表情、心情
等。
生2:有了提示语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读起来更有味道。
生3:有了提示语,可以让文中的人物活起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师:好一个“活起来”,简简单单的提示语能使文中人物有喜有忧有
笑有泪,既
能说话又能做事。可是,文中有这样两处对话,谁能根据前后内容加上提示
语。
出示:
生1:①处我用“轻描淡写地说”,因为陶罐“谦虚”过了,也“争辩”过
了,对于一
意孤行的铁罐不想再说什么了。
生2:①我用“苦苦哀求地说”,因为陶罐和铁罐
同在一个御厨,抬头不见低头
见,冤家以解不宜结,敌人一个太多,朋友千个太少,他努力想与铁罐和平
相
处。
师:讲得真好,我们分别把这两个词语放在句子中,把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读出
来。(学生读)
生1:②处我用“火上加油”,铁罐本来就“恼羞成怒”了,陶罐竟然还想与铁罐“和
睦相处”
,铁罐无法容忍。
生2:②处我用“目中无人”,对铁罐来说陶罐不是“东西”,无需把它放在眼里。
(学生把这两个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这样看来,提示语的使用要联系上下
文意思,要凸显人物个性、突出主
题,准确、恰当的使用。
四、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
师: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对话,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提示语,使人物更加生动、
形象。出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下面是学生作品:
“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
“吵什么!”一只穿警服的熊过来把他们分开。
“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都不脸红。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
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嘻。装得一点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走开了。
一个老婆婆走过来:“小木头人,你病了吗?”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师:我们比较着读读,这样改写之后有什么好处?
生1:“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写了人物的动作。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生2:“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都不脸红。……
“脑袋很
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写了人物的神态。
...
生3:
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写了人物的语气。
...
生4:“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写出人物声音特点。
..<
br>生5:“嘻嘻。装得一点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
....
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有了叙述故事的情节。
......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准确使用了提示语,还知道这样使用的好处。
五、创设对话情境运用提示语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宋佳玉与薛凯洋同学的表演。(班长薛凯洋
收宋佳玉的
作业,可宋佳玉找不到了的场景)
学生作品:
忘带作业了
三(5)班 宋佳玉
快上课了,宋佳玉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刚坐到凳子上,急切的催促声传了
过来。
“宋佳玉,快点儿交作业!”班长薛凯洋在一旁催我。
我匆忙打开书包,快速翻找作业,“咦
?怎么没有?”我心里暗暗着急,自
言自语地说,“是不是忘带了?早上我还拿出来看了看,怎么现在就
‘失踪’啦?”
“是不是忘带了?”薛凯洋着急地问道。
“唉,先按没带给我记上吧!”我沮丧地说。
薛凯洋安慰道:“没事,你等会儿补起来就是。”说着转身走了。
我点点头,感激地说:“谢谢你,我一定补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六、对学生作品点评修改
(学生根据提示语的不同形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提示语的作用等角度
进行点评修改。)略
案例反思:
一、教学目标科学集中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
和落脚点,是教师在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知能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
br>高度概括的结晶。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统领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
棒”,是所有教学行为
的“指路明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本案例教师巧妙的
运用《陶罐和铁罐》文本语
言范例,对学生进行提示语的专项训练,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三年
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的的最佳时机。教师
以《陶罐和铁罐》文本为范例引领学
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在语言情境中了
解提示语的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的使用。一堂
课目标集中,
层层深入。
二、对文本语言的充分利用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
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
句子开始构建和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和更
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对话描写是一种描写方式与手段,它本身也需遵循语言的规律与技巧才能达成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就像掌握了武功中的上乘口诀,再多的语
言现象不过是一些招术
上的变式,全可以触类旁通。这节课教师透过文本的语
言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找出它的形式规律展开对话
的多种形式训练,对对话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写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如“说”什么、“说”的位置、“说”的形
式以及
“说”的标点书写及占格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指导与训练,学生在
灵活形式的
指导下放飞思维去想其所想、写其所写,这节训练课展示出语文学
科的理性之美、智慧之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