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微课优秀教学设计
搬家对联横批-飞鱼星官网
《陶罐和铁罐》微课教学设计
这是篇童话故事,主要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国
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
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
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
处,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
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
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
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
束需要
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
话?我以
“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达到预定的目
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
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
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
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
些童话故
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
了立体
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
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27课就明白了,就
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
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
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
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
br>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
性化,因此我让学
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
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
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
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
词语(骄傲、傲慢、
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骄傲谦虚
傲慢宽容
恼怒不再理会
然后
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
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
生说说“奚落”的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
人物
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
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
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
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
话的过程
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
在这
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
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
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
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
?”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
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
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
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
学了课
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
加深了对
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
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
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
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
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
你打打分。
(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
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