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说课稿
简单的生活-刘嘉玲简介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陶罐和铁罐》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寓言故<
br>事,本寓言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两个罐子的的故事。铁罐自
以为坚硬,看不起
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
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
,不复存在。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
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
敬、和睦相
处。
(二)教学目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特色,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的:
1、阅读并感悟课文,能够通过文中的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了解寓言蕴含的
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
谦虚而不软弱,从而
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难点: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筹备:课件、头饰、多媒体设备。
二、说教法 根据农村学生的特色和年龄特点,这一堂课我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创
设自主学习的情景,课前
我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网络资源下
载flash动画、声音、图片等,再用下载的资
源进行加工、修正,然后再整合到
自己制作的课件中,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更,变
抽象为具
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鲜的形势、精彩的
画面大
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我采
用“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的教学方法,让学
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
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重
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育学生学习能力
,
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症结,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的,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设计了这
样的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我们
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把他们请出来吧!
以动画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涌现的场面,
再出示课题“27 陶罐和铁罐”。
这样的导入,既简洁明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环节重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撒
手让学生
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我是这样做的:
1、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色
阅读课文时,我用课件出示问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它为什么看不起
陶罐?”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从铁罐说的“我
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以这样尖刻的话来理解铁罐的傲慢,从而明确“奚
落”一词的意思。为
了领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写铁罐说
话时的神态的词语,想像铁罐说话时的神色。
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
“愤怒”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
学生再读这些
句子。这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铁罐的轮廓,让学生添画表情,目的是培育学
生
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接着,我要求学生按照上述“划词、读句、画表情”这一学习过程找出描写<
br>陶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读好陶罐说的话,并给陶罐的轮廓添画表情。
在学生理解“人物
”特色的同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
我先出示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课件,让学生边看
边想:说说如何“读”才能把“人
物”的性情体现出来?这一环节有生生合作读、有师生合作读、有分组
读、也有
找毛病读,既有生生评价、也有师生评价。
2、说一说,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学生添画表情的过程中,我这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让学生说出自
己添画的理由。我
再抓准机会,让同学们说说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接着,我让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如何评价
陶罐的?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在
教学中
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在学生把握“人物”特色,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
我让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找出自己的表演伙伴,按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激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我的目的旨在让学生
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机
会出示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
铁罐发生了什么变更?”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变更过程,我出示课
件(陶罐和铁
罐的变更过程),让学生结合文本和课件悟出陶罐铁罐的最终结局是:陶罐依旧
“
光洁、朴素、雅观”,铁罐已完全氧化、消散得“无影无踪”。通过图文对比学
生一目了然,对文本的理
解不释而解。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
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
么?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写后再交换交换。
教师激励学生从不
同角度写出自己心理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敬文本价值
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奇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
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
文所表达的思想情绪。
学生各抒已见后,我用课件出
示文章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敬,友
爱相处。
五、说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雅观 无影无踪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腕,也是课堂教学
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
分,为落实教学目的任务;我设计了如上板书,整幅板书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条理明确,有利于辅助学生精确理解课文内容。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
的内心活动,为
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