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鹿角和鹿腿》说课稿
koyote-东郭先生的故事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
一、说教材
《鹿角和鹿腿》是一则寓言故
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
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
br>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
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
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
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课型特点的分析,结合课前导读提示,我拟定了以下目
标: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明白课文揭示的寓意,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3.联系《陶罐和铁罐》,比较两篇课文之间的相同之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明白
课文揭示的寓意是本课的教学
重点,难点在于比较两篇课文的相同之处。
三、说教学过程 <
br>(一)首先我用《陶罐和铁罐》的图片简单地引入新课。再根据
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充分利
用课前的导读提示,让学生明白本
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会读生词,提示里边的多音字。
1 9
3.让学生找出词语里边蕴含的反义词,并
借助这些反义词说一说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用填空的方式告诉学生怎样简洁地概括。
4
.接着借助这个主要内容过渡到鹿赞美角和抱怨自己腿的句子。
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这两个句子。
①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
瑚。
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在这两个句子的朗读中,我在评价语
言中给了学生极强的暗示,
如:我从你拖长的“啊”里听出了你的自豪;我从你读的重重的两个
“多么”里听出了你骄傲。让学生明白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读。第二个
句子,我将这个带有强烈语气的反问
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让学生体
会区别,进而感受到强烈的语气。
5.在学生充分体会到鹿欣
赏角抱怨腿的时候,抛出课文最后一句
话: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
口
逃生。并提问是什么使小鹿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5、6两个自然段,勾画
出相关的语句。并用“因
为……所以……”说说鹿转变态度的原因。
(三)提高认识,明白寓意
在明白鹿态度转变的原因之后,学生都表示这时候喜欢的是鹿的<
br>腿,进而我提出问题既然都不喜欢鹿的角,那我们把它锯掉好不好?
老师扮演鹿,学生劝解。在学
生劝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看问题要全
面,要正确对待优缺点这一寓意。
2 9
(四)拓展
1.在学生明白了这一寓意的时
候,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生活中的事
例,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明白在生活中看待事物不能片面。
2.最后在完成本课和《陶罐和铁罐》比较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快速
地浏览两篇课文,再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两篇课文的比较。最后得出结
论两篇课文的寓意相同,都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都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这其实是童话寓言的基本写法,这一环节是在
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做铺垫。
第7课
科利亚的木匣(xiá)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子小
量了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子大了一倍 量了五步
2.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shǔ
shù),只会数到十。他从
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3 9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
样好玩的东
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
用脚踩实,
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
们
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kā)山城去躲避。
家里的东西不能都
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
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
向前走了十步,埋
下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
差不
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
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他们家
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
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
“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
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
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
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
原因。”
4 9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
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
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
的,那时候
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
量的不是十步
,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
子。
科利亚高兴地
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
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
都在起变化吗?”
参考答案:
1.略。
2.
短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
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
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
同的做法。
争论的故事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兄弟俩为什么争论?结果呢?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
5 9
今天,盛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
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
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
说:再
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
不以为然,大声争
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
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
子不是可以烤了吃
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争论不休,
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兄
弟俩就找他评理。老人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
议说:“你
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
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
想呢?”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参考答案:
6 9
1.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
,为如何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并找一位老人评理,结果
大雁飞走了。
2.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
无成。
《伊索寓言》的写作特点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
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
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
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是
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流传的《伊索
寓言故事》。
从
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
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
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伊
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
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悲剧》。《伊索寓言》
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通过生
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
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
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
往往
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
理。伊索寓言《伊索寓言
》,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
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
恶人残
7 9
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
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
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
何处世,
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
古希腊人生活和斗
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
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
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
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
》
《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
狮子》《北风与太阳
》等已成为全世界极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以极为讽刺,幽默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告
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处世哲理,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
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
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
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
上,
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
常常引用《伊索寓言》
,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
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欧洲寓
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
先河,并且影响到
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
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
、生产劳动和
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
包括寓言30
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
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
如狐狸、狼等,有时
8 9
被赋予反面
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通过把动物植物江河湖海日月
星辰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
无疑是虚构的,然
而又很自然、逼真。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
样的。《
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1
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
索寓言传统,借用了
《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公元
2世
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则更多地采用了伊索的寓言故事。
这种传统为晚期古希腊罗马寓言创作所继
承。文艺复兴以后,对伊索
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印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
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
克雷洛夫等。
《伊索寓言
》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
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
下层平民和奴
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
现当时的社会
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
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
凌的人团结起来与
恶人进行斗争。例如,《狐狸和山羊》告诫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
以免上当
受骗;《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待人要因人而异《狗和
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
敌人;在《狮子与鹿》、
《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
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安全生活下去的。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