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绝世美人儿
940次浏览
2020年12月09日 14: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动物百科全书-少儿辅导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童第周)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6(第1课时)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1.会用数字6表示6件物品的数量。2.会手口一致地 数出数量是6的物品。
1.理解6的含义,知道数到6就表示有6个。
知道数量是6的物品个数能用数6表示,会认读数6。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并正确拿出数 量是6的物品。
会在日子格中正确书写6。
重点
3.会书写6。
难点
2.会手口一致地数出6件物品。
教与多媒体、实物、数字卡片。
学的
准 备
一、引入
教师出示学生们背着书包进入二年级教室的图片。师:新的学年开
始啦 !今天,大家都升入了二年级。在新学年里,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数





学知识。大家来看一看,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什么吧。
二、认一认,读一读
(一)认识数字6.教师拿出6个红色的蒙氏彩虹圈。师: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学生尝试说出物品名称。
2.师:老师一共拿出了几个红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一边食圈一边
数,强调数到6就表示有6个。师:6个红圈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结:6
个红圈 的数量用6表示
(二)认读数字6.
1教师出示数字6的图片,指导学生读一读,先带领学 生集体跟读,
再请P学生个别读、开小火车读。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6的形状。师:



想一想,数字6像什么?6什么6,哨子6。3.教师逐一出示、6只皮球、6块积木、6根小棒、6个圆点。学生尝试数,教师强调数到6就表
示有6个。小结:6只皮球 、6块积木、6根小棒、6个圆点的数量都可
以用6来表示。
三、做一做(一)数一数1.教师拿出6只皮球。师:大家一起数一







数,这里一共有几只皮球?学生齐数,教师强调一共有 6只皮球。2.教师
请6名学生上台。师:大家再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学生齐
数 ,教师强调一共有6位小朋友。
四、写一写
(一)听儿歌,引出6的数形请学生一起欣赏数 字儿歌。师:6像哨
子一样,我们来写一写6吧。
(二)观看多媒体,观察笔画顺序师:数字 6像哨子,我们从日字
格的上线偏左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向上碰右
线 画成一个小国,小国上面超过中线。
(三)教师示范书写数字6。
(四)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五)学生捕一描、写一需品一同的书写
材料,有的可以在书本上完成,教师根据学生能力个地吗精细 动作发展
不好的学生可以书空练习。教师的可以在使空的数字板黑操经学生的练
习情况纠正存在 的问题。
五、家庭作业:书写数字6.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6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6(第2课时)




重点
难点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数、认、读、写6。
理解6的含义,知道数到6就表示有6个。
进一步理解数量为6的物品个数用数6表示。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正确数、认、读、写6,能
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6的物品。
教与多媒体、实物、数字卡片。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一)听儿歌,认读数字欣赏数字儿歌。师:6什么6?生:哨子6。
请学生认读数字6的卡片,齐读、分别读。





(二)拿一拿,数一数请学生按照示范,拿出6根小棒。请学生根据指
令,自己拿一拿。
(三)写一写请学生对照数字卡片,描一描、写一写数字6。
二、练习(一)找一找,圈一圈 教师出示公交车站牌的图片,带领
学生一起找一找数字6,并用笔圈出来。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应练习, 找
到并圈出图片中限速路标、门牌号、日历上的所有的数字6。
(二)数一数,拨一拨教师出 示计数器,带领学生拨出6颗珠子,
强调一边拨一边数,数到6就是学生尝试自行拨6颗珠子,要求一边 拨
一边数,数到6就是6颗。
(三)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出示6块橡皮的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数



一数,并写出数字6。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应练习,数出图中的修正
带、小红点的数量,并在图片的下方 写出相应的数字。
(四)数一数,连一连教师出示课文原图,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图片
上方有 文具袋、铅笔、皮球等物品,图片下方有两排小红点。请学生将
相同数量的物品和小红点连在一起。能力 较弱的学生可以先数出每种物







品的数量并标在其下方,再数出每排小红点的数量并标在其下方,然后
将相同数量 的物品和小红点连在一起。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数出物品、
小红点的数量后直接连一连。
(五 )抽一抽,贴一贴1.教师准备1~6数字卡片若干,将卡片背面
朝上,请学生任意抽取一张。
学生抽取出卡片后,该出卡片上的数字,并将数字填写到课本中相
应的表格里。每名学生抽取6次卡片 ,全部抽取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间:
“你第几次物到了数字儿?”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自己读一读、说一 说。
2.教师准备若干1~6的点卡,学生根据自己抽取的数字卡片的结果,找
出相应的点卡, 并把点卡贴在结果的下方。贴好后,自己再数一数、读
一读。
三 、小结归纳总结。
四、家庭作业
书写数字6.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6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7(第1课时)




初步理解7的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7的物品。识记数字7的
数形,会正 确认读、描、写数字7。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
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自主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初步理解7的基数意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7的物品。
重点
会正确认读、描、写数字7
1.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7的物品。
难点
2.正确书写7。
教与图卡、数字卡片、7片雪花片、7颗珠子和7个磨菇等玩具、课件。
学的
准 备
一、游戏导人
1.开小火车:从1~6循环报数。
2.找朋友:一半学生拿印有物品的图卡(物品数量为6以内),数出





物品数量后,去找另一半拿对应数字卡片的学生,拉手并唱歌。
师:刚才同学们都我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平时你们都会和好朋
友们玩什么玩具呢?请学生说 一说。
1.出示课文图片。
师:贝贝下课的时候也在和她的好朋友们一起玩,他们在玩什么呢?
请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玩 具的名称。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
语言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图意。
2.观察图片,点数玩具的个数。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点数。
小结:7片雪花片、7颗珠子和7个蘑菇钉它们的数量都是7,用数
字7来表示。



3.认识7。
(1)出示数字卡片7,开小火车认读。
(2)识记数字7的数形,出示图片,识记数字儿歌“7像镰刀,7、
7、7”。
(3)找数字7。师:教室里哪些物品上有数字7呢?







积木玩具、日历、钟面等。请能力较好的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能
力弱的给予适当提示。
4.动手操作,学习书写7。
(1)摆出7根小棒。
师:同学们摆出了7根小棒,我们可以用数字7表示,大家会写7
吗?请跟着老师一起书空7。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出7,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边写边读。
三、巩固练习
(1)在小框中取出7个物品。师:想一想,7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在钟面、尺子、图片中找出数字。
(3)数出图片中的物品并写上相应的数字7。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7,知道7可以用来表示7片雪花片、7颗珠子
和7个 蘑菇钉、7根小棒等的数量,也学会了写7,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习数字7。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7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7(第2课时)




重点
难点
学生能理解7以内数的含义,会点数数量为7以内的物品,能数、认、
读、写7以内的数。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经历数一数、动一动、练一练、摆一摆、填一填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
的体验,提高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数、认、读、写7以内的数。
理解7以内数的含义。
教与课件、图片、计数器、水彩笔。
学的
准 备
一、导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几?它像什么呢?
二、活动





1.动一动。
拍7下手,跳7下,点7下头。
2.找一找,圈一圈。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练一练三幅图。
(1)说一说图上的物品是什么,他们都有什么用途。
(2)找到并圈出数字7。
(3)生活中你还看到什么物品上、什么地方有数字7?请学习能力
强的学生说一说。
3.拨一拨。



(1)教师拿出计数器,边示范拨珠子边引导学生数 数。边拨边强调6
颗再添上一颗是7颗,渗透数序。
(2)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7颗珠子,边拨边数。
4.圈出物品数量为7的图片。







(1)出示各类文具,请学生分类整理。
(2)数出文具的数量,将数量为7的圈出来。
5.数一数、连一连。
(1)观察图案,说一说。
(2)数出每种图案的个数,与对应数字相连。
6.涂一涂。
(1)课件动画示范。
引导学生观察数量与格子的对应关系。说一说最后一行要涂几格。
(2)学生动手涂一涂。
7.数一数、写一写。
(1)观察图片,说一说有哪些物品。
(2)请学生数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并写上对应的数字。同桌互查。
三、小结。
总结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及掌握情况。
认识7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8(第1课时)




重点
难点
学生能会点数数量是8的物品。
识记数字8的数形,在生活中能找到数字8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经历数一数、动一动、练一练、摆一摆、填一填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
的体验,提高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数数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认识8,使学生初步建立8的感知。
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8的物品。
教与课件、数字卡片、实物若干。
学的
准 备
一、导入
1.播放数字儿歌,让学生仔细听一听,说一说儿歌中出现了哪些以前
学过的数字。





师:儿歌中出现了一个以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字,它是儿呢?
2.板书数字8,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
二、新授
1.出示生物角的鱼缸,点数小鱼的数量。
师:刚才儿歌中的小朋友数到了8,今天老师和同学自一起未数数小
鱼缸中有几条小鱼。
在数的过程中,老师把小鱼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再数一数。
2.出示小花,点数花的数量。
强”:同手们最清发了小金的表量,那你们方道老师手中的这花束一
共有几朵呢?



师生一起数花朵,然后请个别学生数,还可以拿着花朵的学具数,
边数边说一共有8朵。
3.出示数字卡片8。
师:8条鱼、8朵花,它们的数量都是8,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1)学生跟读8,请学生分别读。







(2)认识8的字形。
师:我们来看看8像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像葫芦、像雪人、像眼镜、像手转、像花生等。
师:现在你认识数字8了吗?
(3)找数字8。
在黑板上随机摆放数字卡片,请学生上来找出数字8。
变换顺序,再找几次。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数字8。
4.学具操作。
(1)摆出8根小棒。 (2)摆出8个小圆点。
三、课堂练习
1.串一串珠子。比一比,串8个珠子,看谁串得快。
2.课件出示不同的含有数字的实物图片,找出数字8。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8,你会读了吗?会拿出8个物品吗?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8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8(第2课时)




重点
难点
进一步认识8,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会正确书写数字8。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经历数一数、动一动、练一练、摆一摆、填一填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
的体验,提高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会写数字8,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相匹配。
正确书写数字8。
教与课件、数字卡片、实物图片、学具若干。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认读数字。
2.课件出示数量为7以内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根据数量选择相应的数





字。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红领中生物角去参观一下,看看大家有
什么发现?
生;鱼 缸里有8条鱼,墙上有8朵花,桌子上有8只期蝶标本,书
架上有8本书,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
请学生观察、数各种物品、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得出有8个物品的结论。
2.摆一摆,数一数。
用学具卡摆出8条鱼、8朵花、8只蝴蝶、8本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学具管里选择你喜
欢的学具,把它摆在黑板上。
师:这些物品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几未表示呢?
学生摆好后数一数,说一说,找出数字8。
3.游戏:数字找家。







每位学生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音乐停,学生快速胞到与数卡
数量相同。
4.书写数字8。
(1)摸一摸数字8的模型,感知8的结构。(2)教师范写8,讲解8的书
写顺序。
(3)让学生用手比画,书空练习写8。(4)手指沾水,在课桌上书写8。
(5)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一行8(6)独立书写8,展示学生作业。
三、课堂练习
1.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摆出相应数量的学具。
2.数一数,连一连(完成练一练第4题)。
3.出示实物图片,写出数字。
指导学生先点数,再用数字表示相应的数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 8,知道了物品的数量为8时,可以用数
字8来表示,我们还学习了怎样写8,你们会了吗?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8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活动与练习(第1课时)




重点
难点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复习巩固数、认、读、写6、7、8。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能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贴一贴复习巩固认识6、7、8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能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引入课题
教师播放学生在阅览室读书、学习的视频,请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
了什么?





二、复习巩固
(一)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课文图片,请学生观察。
1.师:一起数一数,阅览室里一共有几名学生?学生齐数。
2.师:有几名学生在看书?墙角的花金里开了几朵花?阅竟室的机房
里一共有几台电脑?
学生先对照课本自行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数和
写,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判。
3.教师请一名学生针对图片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再请另一名学生回
答。



例如:桌上有几个水杯?阅览室里一共有几名男生?机房里一共有几
把椅子?
(二)贴一贴,数一数
1.教师出示7张杂志贴纸,将杂志贴纸贴在图中的空书柜中。
师:老师一边放书,大家一边跟着数一数,老师在书柜中一共放了







几本书?教师指向书柜的某一层,请学生数一数该层放了几本书。
2.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7张贴纸,请学生自行在课本上贴一贴、数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老师 的方法,把杂志放到空书柜里。放好后再
来数一数,自己在书柜里一共放了几本书?每层各有几本书?
教师将个别学生的完成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请该生上台
数一数、说一说,其他学生进 行评判。
三、情景模拟
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室的图书角。图书角内有书本、书桌、椅子、绿< br>植、笔、茶杯等物品,并请3~5名学生到图书角进行模拟阅读。
教师带领其余学生观察图书角 的人物活动、物品摆放,并通过指一
指、数一数、说一说巩固所学知识点。学生可以分组练习,一组进行 模
拟阅读时,其他组进行观察学习。
四、小结
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可在评价中融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板书

设计

教学

活动与练习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9(第1课时)




重点
难点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9件物品的数量用数字9表示。
理解9的含义,知道数到9就表示有9个。
会点数数量是9的物品,并说出数量是9。
识记数字9的数形,能辨认数字9。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能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5、6、7、8,让学生认一认,说说每个数
字的儿歌。





2.点数数量是8以内的物品,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二、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乐乐邀请同学们周末到他家一起过生日。 请大家看一看乐乐过
几岁生日?乐乐准备了什么食物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
学生看图—一指认食物。
三、新授
1.点数数量是9的食物。
(1)出示实物,边点数食物的数量边数数。
分别从盘子里取出9根棒棒糖、9根香蕉,边拿边数出它们的数量。
(2)观察主题图,点数食物的个数。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序。



例如:桌上有几个水杯?阅览室里一共有几名男生?机房里一共有几
把椅子?
(二)贴一贴,数一数
1.教师出示7张杂志贴纸,将杂志贴纸贴在图中的空书柜中。
师:老师一边放书,大家一边跟着数一数,老师在书柜中一共放了







几本书?教师指向书柜的某一层,请学生数一数该层放了几本书。
2.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7张贴纸,请学生自行在课本上贴一贴、数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老师 的方法,把杂志放到空书柜里。放好后再
来数一数,自己在书柜里一共放了几本书?每层各有几本书?
教师将个别学生的完成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请该生上台
数一数、说一说,其他学生进 行评判。
三、情景模拟
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室的图书角。图书角内有书本、书桌、椅子、绿< br>植、笔、茶杯等物品,并请3~5名学生到图书角进行模拟阅读。
教师带领其余学生观察图书角 的人物活动、物品摆放,并通过指一
指、数一数、说一说巩固所学知识点。学生可以分组练习,一组进行 模
拟阅读时,其他组进行观察学习。
四、小结
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可在评价中融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9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9(第2课时)




重点
难点
书写9,理解9的含义。
正确书写9。
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9的物品,进一步理解9的含义。
2.识记数字9的数形,会正确描、写数字9。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9,让学生认读,说一说9的数字儿歌。
2.点数数量是9的图片,找出数字9进行配对。





二、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食品架上摆放了什么食物。
学生看图—一指认食物。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食物的颜
色、形状)
2.点数数量是9的食物。
引导学生点数主题图中各种食物的数量。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序 。
对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确定数的顺序。



小结:9根棒棒糖、9块巧克力它们的数量都是9,用数字9来表示
三、新授
写数字9。
1.教师示范在日字格中书写9,讲解时注意和6的书写进行比较,着
重区分笔顺和字形。







2.带领学生按笔画顺序进行书空。
3.学生在课本上描写9。
根据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给予不同的辅导,注意调整握笔姿势。
四、练习
1.出示教材第30页第4题图片。
先引导学生点数食物的个数,注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 顺序点数
食物,再写出表示相应食物数量的数字。
2.摆出不同数量的食物图片。
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6、7、8、9,请学生我出相应数量的食物图
片。
3.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数字9。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数字9,我们还知道了9个物品的数量用9
来表示。
同学们还学会了书写数字9.。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9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10(第1课时)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会点数数量是10的物品,并说出总数是10。
识记数字10,能辨认数字1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0个物品的数量用数字10表示。
理解10的含义,知道数到10就表示有10个。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6、7、8、9,让学生认一认,说说每个数
字的儿歌。





2.点数数量是9以内的物品,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二、情境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蛋糕店都有些什么食物?
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看图指出贝贝和妈妈去蛋糕
店看到的食物。
三、新授
1.点数数量是10的食物。
(1)出示实物,边点数食物的数量边数数
分别从盘子里取出10块饼干、10包坚果,边拿边数出它们的数量。
(2)观察主题图,点数食物的个数。



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点数。
小结:10个蛋糕、10个面包,它们的数量都是10,用数字10来表
示。
2.认识数字10。
(1)从上述小结中引出数字10,出示数字卡片10。







(2)开火车认读10。
(3)识记10。学习数字儿歌“10像铅笔和鸡蛋10、10、10”。
(4)游戏:找一找数字10。
3.动手操作。
摆出10根小棒、10个点子图。
小结:10可以表示10根小棒和10个圆点的数量。
4.想一想,说一说。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习
1.从图片中找出数字10: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并从商品标签、
桌牌、包装袋等中找出数字10。
2.拨珠练习: 在计数器上拨出10颗珠子,边拨边数,拨完10颗珠子
后停止,再点数一遍,说出10颗珠子的数量用 数字10来表示。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10,学习了10的数字儿歌,我们还知道 了10
个物品的数量用10来表示。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1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10(第2课时)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10的物品,进一步理解10的含义。
2.识记数字10,会正确描、写数字1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0个物品的数量用数字10表示。
理解10的含义,知道数到10就表示有10个。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10,让学生认读,说一说10的数字儿歌。
2.点数数量是10的物品,找出数字10进行配对。





二、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冰箱里摆放了什么食物。
学生看图—一指认食物。
2.点数数量是10的食物。
引导学生点数主题图中各种食物的数量。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 序。
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确定数的顺序。
小结:10个苹果、10瓶牛奶,它们的数量都是10,用数字10来表
示。
三、新授



写数字10。
1.教师示范10的写法,要占一个田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
2.带领学生按笔画顺序进行书空。







3.学生在课本上描写10。
根据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可适当给予不同的指导。
四、练习
1.出示食物图片, 先引导学生点数食物的个数,再让学生把食物的实
际个数与相应的数字符号对应起来。
2.摆出相应数量的食物图片。
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6、7、8、9、10,请学生操出相应数量的食
物图片。
3.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数字10。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数字10.我 们还知道了10个物品的数量用10
来表示。同学们还学会了写数字10。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1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大小(第1课时)



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能比较三个同类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重点
难点
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
比较三个物品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教与1.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学的2.大小不同的鞋子三双,大小不同的鞋盒三个。
准 备 3.套娃若干。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天天家里的鞋柜乱了,我们可以帮他一起收拾一下吗?





二、新授
(一)观察
出示三双鞋子,请学生观察鞋子的大小。
(二)比较鞋子的大小
1.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察三双鞋子,看看哪双最大,哪双最小、
2.穿一穿。
请一个同学分别试穿这三双鞋子,看看哪双最大,哪双最小。
请学生轮流试穿,感知鞋子大小。



3.讨论总结:爸爸的鞋子最大,天天的鞋子最小。
(三)比较鞋盒的大小
期: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个鞋金,我们一起把鞋子找到大小合适







的鞋盒里,好吗?
1.看一看。
请学生观察三个鞋盒的大小,看一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比一比。
引导学生将小盒子放到中盒子里,再放到大盒子里,然后找出最大
和最小。
(四)整理鞋柜,将鞋子放到合适的鞋盒子里
请学生动手操作,将三双鞋子分别放到三个鞋盒子中,看看如何放
置最合适。
三、巩固练习
出示三个一组的套娃,请学生们自主练习,将他们套在一起,并说
说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大小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大小(第2课时)



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能比较三个同类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重点
难点
能比较三个同类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在实际生活中,能从三个大小不同的物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
教与课件、鞋盒、鞋子、球、雪花片、塑料碗、塑料盘子、书包。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知识
观察教材第36页图片,请学生找出最大的鞋子和最小的鞋子以及最
大的盒子和最小的盒子。





二、探索新知
(一)区分鞋子大小,帮天天找到适合的鞋子
1.试一试。
出示三双大小不同的鞋子,请学生试穿,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
2.练一练。
观察教材第37页第做一做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刚刚的试鞋子的体
验,选出适合天天的鞋子。
3.圈一圈。
将适合天天的鞋子圈出来。
(二)练一练



1.分别出示三个鞋盒和三双鞋子,请同学们试着放一放。
2.最大的鞋子放在最大的盒子里,最小的鞋子放在最小的盒子里。
3.观察教材第初页图片,请同学们帮忙把鞋子放到大小合适的盒子里
并连线
(三)圈一圈







1.出示教材第38页第(1)题图片,请学生找出最大的并圈起来。
2.出示教材第38页第(2)题图片,请学生找出最小的并圈起来。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
教师事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球、三个大小不同的雪花片、三本大
小不同的本子。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2.套一套。
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大小 不同的书包、饭疏、盘子,让学生试着将三
个物品套一套,比较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
3.找出适合自己的帽子。
教师出示三顶不同大小的帽子,请学生自己戴一戴,找到自己适合
的。
四、教师总结
五、家庭作业: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大小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长短(第1课时)



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学生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
能从三个物品中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重点
难点
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
知道比较物体长度必须要把所比物体的一端对齐。
教与样式相同、长短不同的三条裤子,长直尺,若干支长短不同的铅笔。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导人
让学生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表述判断的结果。
1.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他们一样长吗?并让学





生比较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
2.让学生说出是如何比较出来的。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先将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请学生跟读课题
2.学生探索比较三个物品长短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两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将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同学们还能比较出他们的长短吗?
学生自由练习,探索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



3.请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及结果。
4.教师示范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
将投 影打开,铺上通有直线的纸。然后将三支然笔的一常贴紧直线
并排理放在线的同一边,再将三支错笔的另 一端进行比较,最后指出哪







支最长,哪支最短。
5.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操作进行模仿比较。
三、巩固练习
(二)教师展示教材第0页的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出比较三个
物品长短的正确方法。
1.自主判断。
2.请学生说说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正确方法。
(二)学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掌握三个物品比较长短
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在家里也找一些物品,
然后比较它们的长短。
五、寻找生活中的物品,并比较长短。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长短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活动与练习(第1课时)




重点
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数9、10,比较三个物品的大小、长短。
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物品的大小、长短。
能数、认、读、写数9、10,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9、10的含义,初步
建立数感。。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能进行三个物体大小、长短的比较,初步建立
起三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概念。
初步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与款式相同、长短不同的裤子、风衣、皮带等
学的
准 备
一、儿歌导入
复习1~10数字儿歌。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桌上准备好牛奶、鸡蛋、盘子、裙子等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师:桌子上有些什么?
生:有牛奶、鸡蛋、盘子、裙子。
(一)数一数
师:请您数一数有几金牛奶?有几个鸡蛋?
学生依次按物进行点数,并说出数量。
(二)比大小
师:请同学们叠一叠,看看哪个盘子大?哪个盘子小?
学生讨论,并 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将三个大小不一的盘子放在一起叠
一叠,比较后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盘子。



(三)比长短
师:哪条裙子最长?哪条裙子最短?
学生用一端对齐的方法将三条长短不一的翻子放在一起此较,然后
找出最长和最短的裙子。
三、作业练习







观察图片,完成练习。
(一)数一数
师:图上有几盒牛奶?几个鸡蛋?
学生依次进行点数,并说出有10盒牛奶,9个鸡蛋。
A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物品旁边写出相应的数。
B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口头说出相应的数。
C组:学习较弱的学生指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盘子大?哪个盘子小?
学生讨论,指出哪个最大和最小的盘子。
师:哪条裙子最长?哪条裙子最短?
学生讨论,指出哪条裙子最长,哪条裙子最短。
四、评价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课堂情况,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板书

设计

教学

活动与联系(二单元)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长短(第2课时)



初步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个人生活情境中感知物品的长短。
.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找出最长和最短。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重点
难点
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
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与款式相同、长短不同的裤子、风衣、皮带等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导人
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铅笔,让学生比长短。
二、新授





(一)比较裤子的长短
1.教师示范另一种比较长短的方法。
教师将三条裤子按从 短到长的顺序竖直并排摆在桌子上,然后将较
短的裤子平移到中间裤子的上面,注意裤腰对齐,再将两条 裤子平移到
长裤的上面,然后将三条裤子长短作比较,最后说出哪条最长,哪条最
短。
2.教师总结,除了平放比长短,也可以竖直重叠摆放比长短。
3.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进行核伤。
(二)比较风衣的长短
1.出示挂在相同衣架上的同款风衣。



2.师生一同进行比较,巩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比较三条皮带的长短
1.将三条皮带左端对齐,让学生自主比较长短。
2.教师总结,生活中比较长短,除了顶端对齐,也有左端对齐。
3.请学生讨论其他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右端对齐及底端对齐的







方法。
三、拓展练习
(一)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图片
1.请学生比较三条围巾的长短。2.请学生圈出最长的。
3.请学生分别比较裤子、尺子的长短,并圈出最长的。
(二)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图片
1.请学生比较三条充电线的长短。
2.请学生圈出最短的。
3.请学生圈出三条衣叉中最短的一条。
(三)请学生比较铅笔盒里的三支铅笔的长短、三条尺子的长短。
1.学生自主选择对齐的方向来比长短。
2.请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物品比长短的方法,大家记住了吗?大家回家
之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练 习。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长短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0(第1课时)



感受0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0的过程,理解0的含义,会认读数字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认识数字0,理解0的含义
理解0的含义,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教与课件
学的
准 备
一、引入
师:这个周末,学校组织亲子活动,贝贝特别高兴,放学回到家她
想打电话 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我们帮贝贝拨一拨电话号码吧!





请学生认读电话号码,教师示范在电话机上按相应的数字键。
师:最后一个数字是几?谁认识这个数字?
请A组生尝试认读。 揭示课题“认识0”。
二、新授
(一)认识数字0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先示范读,再指导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A、B组生独立认读,C组生模仿认读。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0的字形。
师:同学们已经会读0,我们怎么记住0的样子呢?仔细看一看,想
一想像什么?



教师出示鸡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0和鸡蛋的形状。
读数字儿歌“0像鸡蛋,0、0、O”。
集体说儿歌,男生说一说,女生说一说。
3.找一找数字0。
教师发放电话机、计算器、遥控器,让学生找一找遥控器上的0,找







一找计算器上的0,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认读电话机上的0。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在电活机上拨打贝贝妈妈的电话号码。
三、巩固练习
(一)照样子拨一拨:提供电话号码,分组拨一拨。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拨一拨区号,学习能力 较强的拨一拨固定电话号
码,学有余力的学生拨一拨手机号码。
(二)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图:第一幅图盘子里装着3个桃子;
第二幅图小猴子吃了1个桃子,盘 子里还剩2个桃子;第三幅图小猴子
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第四幅图小猴子把最后1个 桃
子也吃掉了,只剩下空盘子。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桃子全部吃光
了,一个也没有用几表示。
四、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0(第2课时)



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数字0,理解0的含义。
会正确书写数字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书写数字0。
理解0的含义。
教与课件
学的
准 备
一、游戏复习“摘苹果”
1.幻灯片出示苹果树,苹果后面隐藏着学过的数字(3.5、0.4、1、
2)。请生摘苹果认读数字。





2.给数字排排队。
请学生按唱数顺序从1排到5,告诉学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把0
排在1的前面。
3.按顺序认读0~5,按倒叙认读5~0。
二、写一写
(一)说一说0的数字儿歌
师:同学们都已经认识0,记住0的样子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写0吧。
(二)观看多媒体,观察0的书写顺序
师: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三)书写0
1.师示范在日子格中书写0。2.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描写0
4.发放练习本,学生在日子格中书写0。
学习能力强的独立书写,学习能力较强的进一步情写,给精到动作







发展不好的学生提供凹槽的0,手把手让其感受0的书写。
三、指一指,圈一圈
教师分别出示练一练第1题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请生认读图上的数字,找一找0,指一指并圈一圈0。
四、数一数,写一写
出示三幅图片,兰兰周末跟家人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在公园里照
相。
1.引导学生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一说是哪些人一起照相,一共有几
个人,用几表示,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字。
2.最后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有没有人?兰
兰家人照完相离开了,一 个人也没有用几表示,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
字。
六、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高矮(第1课时)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能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初步感知高矮的含义。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重点
掌握比较三个不同物体高矮的方法。
运用目测法和在同一基准线上比较的方法,找出三个物体中的最高和最
难点
矮。
教与课件 、实物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导人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有哪位同学愿意上
来和老师比一比身高呢?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一名学生站在地上立正,其余学生通过之前所
学的目测法观察,谁高谁矮?
学生交流,说出正确答案。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学生站在板凳上立正。
教师让学生思考观察并提问:“这样可以比高矮吗?”
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的在同一基准线上比较的方法说出是否能够比
较。
教师总结归纳复习之前所学比较高矮的方法:目测法、在同一基准
线上比较的方法。
二、教授新课



电子自板出示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 br>师:请同学们任细观察图片,爸爸、贝贝和爷爷谁高,谁高?你能
给他们三个人按原身高的高矮排 序吗?
运用目测法进行两两比较
爸爸和贝贝比,谁高谁矮?爸爸高,贝见矮







爸爸和爷爷比,谁高谁矮?爸爸高,爷爷矮
贝贝和爷爷比,谁高谁矮?爷爷高,贝贝矮
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结果
师:我们可以这样说,爸爸是三个人中最高的,贝贝是三个人中最< br>矮的。谁可以按照老师的样子自己来说一说?
学生尝试着说一说。(个别说、齐说)
三、巩固练习
1.请三个学生上黑板来比身高,让学生通过目测法找出身高最高和最
矮的同学。(学生通过目测法尝试说出完整的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某某同学是三个人中最高的,某某同学是三个人中
最矮的。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总结用目测法找出最高和最疑的物体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2.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是三个人中最高的,谁是
三个人中最矮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高矮

反思




萤火tfboys-小小动物园


中英文简历-民主生活会议记录


皮肤衰老的原因-qq克隆音乐


周杰伦兰亭序-财付通充值话费


拜年作文200字-对男生表白的话


安居客人-暴笑


效果最好的壮阳药-有关青春的书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蒲公英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