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动物百科全书-少儿辅导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6(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1.会用数字6表示6件物品的数量。2.会手口一致地
数出数量是6的物品。
1.理解6的含义,知道数到6就表示有6个。
知道数量是6的物品个数能用数6表示,会认读数6。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并正确拿出数
量是6的物品。
会在日子格中正确书写6。
重点
3.会书写6。
难点
2.会手口一致地数出6件物品。
教与多媒体、实物、数字卡片。
学的
准
备
一、引入
教师出示学生们背着书包进入二年级教室的图片。师:新的学年开
始啦
!今天,大家都升入了二年级。在新学年里,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数
教
学
过
程
学知识。大家来看一看,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什么吧。
二、认一认,读一读
(一)认识数字6.教师拿出6个红色的蒙氏彩虹圈。师: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学生尝试说出物品名称。
2.师:老师一共拿出了几个红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一边食圈一边
数,强调数到6就表示有6个。师:6个红圈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结:6
个红圈
的数量用6表示
(二)认读数字6.
1教师出示数字6的图片,指导学生读一读,先带领学
生集体跟读,
再请P学生个别读、开小火车读。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6的形状。师:
想一想,数字6像什么?6什么6,哨子6。3.教师逐一出示、6只皮球、6块积木、6根小棒、6个圆点。学生尝试数,教师强调数到6就表
示有6个。小结:6只皮球
、6块积木、6根小棒、6个圆点的数量都可
以用6来表示。
三、做一做(一)数一数1.教师拿出6只皮球。师:大家一起数一
教
学
过
程
数,这里一共有几只皮球?学生齐数,教师强调一共有
6只皮球。2.教师
请6名学生上台。师:大家再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学生齐
数
,教师强调一共有6位小朋友。
四、写一写
(一)听儿歌,引出6的数形请学生一起欣赏数
字儿歌。师:6像哨
子一样,我们来写一写6吧。
(二)观看多媒体,观察笔画顺序师:数字
6像哨子,我们从日字
格的上线偏左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再向上碰右
线
画成一个小国,小国上面超过中线。
(三)教师示范书写数字6。
(四)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五)学生捕一描、写一需品一同的书写
材料,有的可以在书本上完成,教师根据学生能力个地吗精细
动作发展
不好的学生可以书空练习。教师的可以在使空的数字板黑操经学生的练
习情况纠正存在
的问题。
五、家庭作业:书写数字6.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6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6(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数、认、读、写6。
理解6的含义,知道数到6就表示有6个。
进一步理解数量为6的物品个数用数6表示。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正确数、认、读、写6,能
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6的物品。
教与多媒体、实物、数字卡片。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一)听儿歌,认读数字欣赏数字儿歌。师:6什么6?生:哨子6。
请学生认读数字6的卡片,齐读、分别读。
教
学
过
程
(二)拿一拿,数一数请学生按照示范,拿出6根小棒。请学生根据指
令,自己拿一拿。
(三)写一写请学生对照数字卡片,描一描、写一写数字6。
二、练习(一)找一找,圈一圈
教师出示公交车站牌的图片,带领
学生一起找一找数字6,并用笔圈出来。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应练习,
找
到并圈出图片中限速路标、门牌号、日历上的所有的数字6。
(二)数一数,拨一拨教师出
示计数器,带领学生拨出6颗珠子,
强调一边拨一边数,数到6就是学生尝试自行拨6颗珠子,要求一边
拨
一边数,数到6就是6颗。
(三)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出示6块橡皮的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数
一数,并写出数字6。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应练习,数出图中的修正
带、小红点的数量,并在图片的下方
写出相应的数字。
(四)数一数,连一连教师出示课文原图,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图片
上方有
文具袋、铅笔、皮球等物品,图片下方有两排小红点。请学生将
相同数量的物品和小红点连在一起。能力
较弱的学生可以先数出每种物
教
学
过
程
品的数量并标在其下方,再数出每排小红点的数量并标在其下方,然后
将相同数量
的物品和小红点连在一起。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数出物品、
小红点的数量后直接连一连。
(五
)抽一抽,贴一贴1.教师准备1~6数字卡片若干,将卡片背面
朝上,请学生任意抽取一张。
学生抽取出卡片后,该出卡片上的数字,并将数字填写到课本中相
应的表格里。每名学生抽取6次卡片
,全部抽取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间:
“你第几次物到了数字儿?”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自己读一读、说一
说。
2.教师准备若干1~6的点卡,学生根据自己抽取的数字卡片的结果,找
出相应的点卡,
并把点卡贴在结果的下方。贴好后,自己再数一数、读
一读。
三 、小结归纳总结。
四、家庭作业
书写数字6.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6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7(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初步理解7的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7的物品。识记数字7的
数形,会正
确认读、描、写数字7。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
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自主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初步理解7的基数意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7的物品。
重点
会正确认读、描、写数字7
1.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7的物品。
难点
2.正确书写7。
教与图卡、数字卡片、7片雪花片、7颗珠子和7个磨菇等玩具、课件。
学的
准 备
一、游戏导人
1.开小火车:从1~6循环报数。
2.找朋友:一半学生拿印有物品的图卡(物品数量为6以内),数出
教
学
过
程
物品数量后,去找另一半拿对应数字卡片的学生,拉手并唱歌。
师:刚才同学们都我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平时你们都会和好朋
友们玩什么玩具呢?请学生说
一说。
1.出示课文图片。
师:贝贝下课的时候也在和她的好朋友们一起玩,他们在玩什么呢?
请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玩
具的名称。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
语言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图意。
2.观察图片,点数玩具的个数。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点数。
小结:7片雪花片、7颗珠子和7个蘑菇钉它们的数量都是7,用数
字7来表示。
3.认识7。
(1)出示数字卡片7,开小火车认读。
(2)识记数字7的数形,出示图片,识记数字儿歌“7像镰刀,7、
7、7”。
(3)找数字7。师:教室里哪些物品上有数字7呢?
教
学
过
程
积木玩具、日历、钟面等。请能力较好的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能
力弱的给予适当提示。
4.动手操作,学习书写7。
(1)摆出7根小棒。
师:同学们摆出了7根小棒,我们可以用数字7表示,大家会写7
吗?请跟着老师一起书空7。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出7,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边写边读。
三、巩固练习
(1)在小框中取出7个物品。师:想一想,7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在钟面、尺子、图片中找出数字。
(3)数出图片中的物品并写上相应的数字7。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7,知道7可以用来表示7片雪花片、7颗珠子
和7个
蘑菇钉、7根小棒等的数量,也学会了写7,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习数字7。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7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7(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学生能理解7以内数的含义,会点数数量为7以内的物品,能数、认、
读、写7以内的数。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经历数一数、动一动、练一练、摆一摆、填一填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
的体验,提高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数、认、读、写7以内的数。
理解7以内数的含义。
教与课件、图片、计数器、水彩笔。
学的
准 备
一、导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几?它像什么呢?
二、活动
教
学
过
程
1.动一动。
拍7下手,跳7下,点7下头。
2.找一找,圈一圈。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练一练三幅图。
(1)说一说图上的物品是什么,他们都有什么用途。
(2)找到并圈出数字7。
(3)生活中你还看到什么物品上、什么地方有数字7?请学习能力
强的学生说一说。
3.拨一拨。
(1)教师拿出计数器,边示范拨珠子边引导学生数
数。边拨边强调6
颗再添上一颗是7颗,渗透数序。
(2)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7颗珠子,边拨边数。
4.圈出物品数量为7的图片。
教
学
过
程
(1)出示各类文具,请学生分类整理。
(2)数出文具的数量,将数量为7的圈出来。
5.数一数、连一连。
(1)观察图案,说一说。
(2)数出每种图案的个数,与对应数字相连。
6.涂一涂。
(1)课件动画示范。
引导学生观察数量与格子的对应关系。说一说最后一行要涂几格。
(2)学生动手涂一涂。
7.数一数、写一写。
(1)观察图片,说一说有哪些物品。
(2)请学生数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并写上对应的数字。同桌互查。
三、小结。
总结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及掌握情况。
认识7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8(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学生能会点数数量是8的物品。
识记数字8的数形,在生活中能找到数字8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经历数一数、动一动、练一练、摆一摆、填一填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
的体验,提高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数数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认识8,使学生初步建立8的感知。
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8的物品。
教与课件、数字卡片、实物若干。
学的
准 备
一、导入
1.播放数字儿歌,让学生仔细听一听,说一说儿歌中出现了哪些以前
学过的数字。
教
学
过
程
师:儿歌中出现了一个以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字,它是儿呢?
2.板书数字8,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
二、新授
1.出示生物角的鱼缸,点数小鱼的数量。
师:刚才儿歌中的小朋友数到了8,今天老师和同学自一起未数数小
鱼缸中有几条小鱼。
在数的过程中,老师把小鱼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再数一数。
2.出示小花,点数花的数量。
强”:同手们最清发了小金的表量,那你们方道老师手中的这花束一
共有几朵呢?
师生一起数花朵,然后请个别学生数,还可以拿着花朵的学具数,
边数边说一共有8朵。
3.出示数字卡片8。
师:8条鱼、8朵花,它们的数量都是8,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1)学生跟读8,请学生分别读。
教
学
过
程
(2)认识8的字形。
师:我们来看看8像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像葫芦、像雪人、像眼镜、像手转、像花生等。
师:现在你认识数字8了吗?
(3)找数字8。
在黑板上随机摆放数字卡片,请学生上来找出数字8。
变换顺序,再找几次。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数字8。
4.学具操作。
(1)摆出8根小棒。 (2)摆出8个小圆点。
三、课堂练习
1.串一串珠子。比一比,串8个珠子,看谁串得快。
2.课件出示不同的含有数字的实物图片,找出数字8。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8,你会读了吗?会拿出8个物品吗?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8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8(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进一步认识8,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会正确书写数字8。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经历数一数、动一动、练一练、摆一摆、填一填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
的体验,提高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会写数字8,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相匹配。
正确书写数字8。
教与课件、数字卡片、实物图片、学具若干。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认读数字。
2.课件出示数量为7以内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根据数量选择相应的数
教
学
过
程
字。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红领中生物角去参观一下,看看大家有
什么发现?
生;鱼
缸里有8条鱼,墙上有8朵花,桌子上有8只期蝶标本,书
架上有8本书,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
请学生观察、数各种物品、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得出有8个物品的结论。
2.摆一摆,数一数。
用学具卡摆出8条鱼、8朵花、8只蝴蝶、8本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学具管里选择你喜
欢的学具,把它摆在黑板上。
师:这些物品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几未表示呢?
学生摆好后数一数,说一说,找出数字8。
3.游戏:数字找家。
教
学
过
程
每位学生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音乐停,学生快速胞到与数卡
数量相同。
4.书写数字8。
(1)摸一摸数字8的模型,感知8的结构。(2)教师范写8,讲解8的书
写顺序。
(3)让学生用手比画,书空练习写8。(4)手指沾水,在课桌上书写8。
(5)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一行8(6)独立书写8,展示学生作业。
三、课堂练习
1.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摆出相应数量的学具。
2.数一数,连一连(完成练一练第4题)。
3.出示实物图片,写出数字。
指导学生先点数,再用数字表示相应的数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
8,知道了物品的数量为8时,可以用数
字8来表示,我们还学习了怎样写8,你们会了吗?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8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活动与练习(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复习巩固数、认、读、写6、7、8。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能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贴一贴复习巩固认识6、7、8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能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引入课题
教师播放学生在阅览室读书、学习的视频,请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
了什么?
教
学
过
程
二、复习巩固
(一)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课文图片,请学生观察。
1.师:一起数一数,阅览室里一共有几名学生?学生齐数。
2.师:有几名学生在看书?墙角的花金里开了几朵花?阅竟室的机房
里一共有几台电脑?
学生先对照课本自行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数和
写,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判。
3.教师请一名学生针对图片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再请另一名学生回
答。
例如:桌上有几个水杯?阅览室里一共有几名男生?机房里一共有几
把椅子?
(二)贴一贴,数一数
1.教师出示7张杂志贴纸,将杂志贴纸贴在图中的空书柜中。
师:老师一边放书,大家一边跟着数一数,老师在书柜中一共放了
教
学
过
程
几本书?教师指向书柜的某一层,请学生数一数该层放了几本书。
2.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7张贴纸,请学生自行在课本上贴一贴、数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老师
的方法,把杂志放到空书柜里。放好后再
来数一数,自己在书柜里一共放了几本书?每层各有几本书?
教师将个别学生的完成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请该生上台
数一数、说一说,其他学生进
行评判。
三、情景模拟
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室的图书角。图书角内有书本、书桌、椅子、绿<
br>植、笔、茶杯等物品,并请3~5名学生到图书角进行模拟阅读。
教师带领其余学生观察图书角
的人物活动、物品摆放,并通过指一
指、数一数、说一说巩固所学知识点。学生可以分组练习,一组进行
模
拟阅读时,其他组进行观察学习。
四、小结
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可在评价中融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板书
设计
教学
活动与练习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9(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9件物品的数量用数字9表示。
理解9的含义,知道数到9就表示有9个。
会点数数量是9的物品,并说出数量是9。
识记数字9的数形,能辨认数字9。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能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5、6、7、8,让学生认一认,说说每个数
字的儿歌。
教
学
过
程
2.点数数量是8以内的物品,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二、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乐乐邀请同学们周末到他家一起过生日。
请大家看一看乐乐过
几岁生日?乐乐准备了什么食物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
学生看图—一指认食物。
三、新授
1.点数数量是9的食物。
(1)出示实物,边点数食物的数量边数数。
分别从盘子里取出9根棒棒糖、9根香蕉,边拿边数出它们的数量。
(2)观察主题图,点数食物的个数。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序。
例如:桌上有几个水杯?阅览室里一共有几名男生?机房里一共有几
把椅子?
(二)贴一贴,数一数
1.教师出示7张杂志贴纸,将杂志贴纸贴在图中的空书柜中。
师:老师一边放书,大家一边跟着数一数,老师在书柜中一共放了
教
学
过
程
几本书?教师指向书柜的某一层,请学生数一数该层放了几本书。
2.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7张贴纸,请学生自行在课本上贴一贴、数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老师
的方法,把杂志放到空书柜里。放好后再
来数一数,自己在书柜里一共放了几本书?每层各有几本书?
教师将个别学生的完成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请该生上台
数一数、说一说,其他学生进
行评判。
三、情景模拟
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室的图书角。图书角内有书本、书桌、椅子、绿<
br>植、笔、茶杯等物品,并请3~5名学生到图书角进行模拟阅读。
教师带领其余学生观察图书角
的人物活动、物品摆放,并通过指一
指、数一数、说一说巩固所学知识点。学生可以分组练习,一组进行
模
拟阅读时,其他组进行观察学习。
四、小结
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可在评价中融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9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9(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书写9,理解9的含义。
正确书写9。
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9的物品,进一步理解9的含义。
2.识记数字9的数形,会正确描、写数字9。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对数字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9,让学生认读,说一说9的数字儿歌。
2.点数数量是9的图片,找出数字9进行配对。
教
学
过
程
二、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食品架上摆放了什么食物。
学生看图—一指认食物。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食物的颜
色、形状)
2.点数数量是9的食物。
引导学生点数主题图中各种食物的数量。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序
。
对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确定数的顺序。
小结:9根棒棒糖、9块巧克力它们的数量都是9,用数字9来表示
三、新授
写数字9。
1.教师示范在日字格中书写9,讲解时注意和6的书写进行比较,着
重区分笔顺和字形。
教
学
过
程
2.带领学生按笔画顺序进行书空。
3.学生在课本上描写9。
根据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给予不同的辅导,注意调整握笔姿势。
四、练习
1.出示教材第30页第4题图片。
先引导学生点数食物的个数,注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
顺序点数
食物,再写出表示相应食物数量的数字。
2.摆出不同数量的食物图片。
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6、7、8、9,请学生我出相应数量的食物图
片。
3.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数字9。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数字9,我们还知道了9个物品的数量用9
来表示。
同学们还学会了书写数字9.。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9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10(第1课时)
教
学
目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会点数数量是10的物品,并说出总数是10。
识记数字10,能辨认数字1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
重点
难点
10个物品的数量用数字10表示。
理解10的含义,知道数到10就表示有10个。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6、7、8、9,让学生认一认,说说每个数
字的儿歌。
教
学
过
程
2.点数数量是9以内的物品,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二、情境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蛋糕店都有些什么食物?
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看图指出贝贝和妈妈去蛋糕
店看到的食物。
三、新授
1.点数数量是10的食物。
(1)出示实物,边点数食物的数量边数数
分别从盘子里取出10块饼干、10包坚果,边拿边数出它们的数量。
(2)观察主题图,点数食物的个数。
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点数。
小结:10个蛋糕、10个面包,它们的数量都是10,用数字10来表
示。
2.认识数字10。
(1)从上述小结中引出数字10,出示数字卡片10。
教
学
过
程
(2)开火车认读10。
(3)识记10。学习数字儿歌“10像铅笔和鸡蛋10、10、10”。
(4)游戏:找一找数字10。
3.动手操作。
摆出10根小棒、10个点子图。
小结:10可以表示10根小棒和10个圆点的数量。
4.想一想,说一说。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习
1.从图片中找出数字10: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并从商品标签、
桌牌、包装袋等中找出数字10。
2.拨珠练习:
在计数器上拨出10颗珠子,边拨边数,拨完10颗珠子
后停止,再点数一遍,说出10颗珠子的数量用
数字10来表示。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10,学习了10的数字儿歌,我们还知道
了10
个物品的数量用10来表示。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1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10(第2课时)
教
学
目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10的物品,进一步理解10的含义。
2.识记数字10,会正确描、写数字1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
重点
难点
10个物品的数量用数字10表示。
理解10的含义,知道数到10就表示有10个。
教与多媒体、图片、实物投影。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10,让学生认读,说一说10的数字儿歌。
2.点数数量是10的物品,找出数字10进行配对。
教
学
过
程
二、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冰箱里摆放了什么食物。
学生看图—一指认食物。
2.点数数量是10的食物。
引导学生点数主题图中各种食物的数量。注意引导学生点数的顺
序。
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确定数的顺序。
小结:10个苹果、10瓶牛奶,它们的数量都是10,用数字10来表
示。
三、新授
写数字10。
1.教师示范10的写法,要占一个田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
2.带领学生按笔画顺序进行书空。
教
学
过
程
3.学生在课本上描写10。
根据学生的实际书写能力,可适当给予不同的指导。
四、练习
1.出示食物图片,
先引导学生点数食物的个数,再让学生把食物的实
际个数与相应的数字符号对应起来。
2.摆出相应数量的食物图片。
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6、7、8、9、10,请学生操出相应数量的食
物图片。
3.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数字10。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数字10.我
们还知道了10个物品的数量用10
来表示。同学们还学会了写数字10。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1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大小(第1课时)
教
学
目
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能比较三个同类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标
重点
难点
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
比较三个物品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教与1.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学的2.大小不同的鞋子三双,大小不同的鞋盒三个。
准 备 3.套娃若干。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天天家里的鞋柜乱了,我们可以帮他一起收拾一下吗?
教
学
过
程
二、新授
(一)观察
出示三双鞋子,请学生观察鞋子的大小。
(二)比较鞋子的大小
1.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察三双鞋子,看看哪双最大,哪双最小、
2.穿一穿。
请一个同学分别试穿这三双鞋子,看看哪双最大,哪双最小。
请学生轮流试穿,感知鞋子大小。
3.讨论总结:爸爸的鞋子最大,天天的鞋子最小。
(三)比较鞋盒的大小
期: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个鞋金,我们一起把鞋子找到大小合适
教
学
过
程
的鞋盒里,好吗?
1.看一看。
请学生观察三个鞋盒的大小,看一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比一比。
引导学生将小盒子放到中盒子里,再放到大盒子里,然后找出最大
和最小。
(四)整理鞋柜,将鞋子放到合适的鞋盒子里
请学生动手操作,将三双鞋子分别放到三个鞋盒子中,看看如何放
置最合适。
三、巩固练习
出示三个一组的套娃,请学生们自主练习,将他们套在一起,并说
说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大小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大小(第2课时)
教
学
目
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能比较三个同类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标
重点
难点
能比较三个同类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最小。
在实际生活中,能从三个大小不同的物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
教与课件、鞋盒、鞋子、球、雪花片、塑料碗、塑料盘子、书包。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知识
观察教材第36页图片,请学生找出最大的鞋子和最小的鞋子以及最
大的盒子和最小的盒子。
教
学
过
程
二、探索新知
(一)区分鞋子大小,帮天天找到适合的鞋子
1.试一试。
出示三双大小不同的鞋子,请学生试穿,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
2.练一练。
观察教材第37页第做一做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刚刚的试鞋子的体
验,选出适合天天的鞋子。
3.圈一圈。
将适合天天的鞋子圈出来。
(二)练一练
1.分别出示三个鞋盒和三双鞋子,请同学们试着放一放。
2.最大的鞋子放在最大的盒子里,最小的鞋子放在最小的盒子里。
3.观察教材第初页图片,请同学们帮忙把鞋子放到大小合适的盒子里
并连线
(三)圈一圈
教
学
过
程
1.出示教材第38页第(1)题图片,请学生找出最大的并圈起来。
2.出示教材第38页第(2)题图片,请学生找出最小的并圈起来。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
教师事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球、三个大小不同的雪花片、三本大
小不同的本子。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2.套一套。
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大小
不同的书包、饭疏、盘子,让学生试着将三
个物品套一套,比较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
3.找出适合自己的帽子。
教师出示三顶不同大小的帽子,请学生自己戴一戴,找到自己适合
的。
四、教师总结
五、家庭作业: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大小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长短(第1课时)
教
学
目
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学生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
能从三个物品中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标
重点
难点
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
知道比较物体长度必须要把所比物体的一端对齐。
教与样式相同、长短不同的三条裤子,长直尺,若干支长短不同的铅笔。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导人
让学生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表述判断的结果。
1.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他们一样长吗?并让学
教
学
过
程
生比较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
2.让学生说出是如何比较出来的。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先将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请学生跟读课题
2.学生探索比较三个物品长短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两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将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同学们还能比较出他们的长短吗?
学生自由练习,探索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
3.请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及结果。
4.教师示范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
将投
影打开,铺上通有直线的纸。然后将三支然笔的一常贴紧直线
并排理放在线的同一边,再将三支错笔的另
一端进行比较,最后指出哪
教
学
过
程
支最长,哪支最短。
5.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操作进行模仿比较。
三、巩固练习
(二)教师展示教材第0页的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出比较三个
物品长短的正确方法。
1.自主判断。
2.请学生说说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正确方法。
(二)学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掌握三个物品比较长短
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物品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在家里也找一些物品,
然后比较它们的长短。
五、寻找生活中的物品,并比较长短。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长短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活动与练习(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数9、10,比较三个物品的大小、长短。
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物品的大小、长短。
能数、认、读、写数9、10,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9、10的含义,初步
建立数感。。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能进行三个物体大小、长短的比较,初步建立
起三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概念。
初步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与款式相同、长短不同的裤子、风衣、皮带等
学的
准 备
一、儿歌导入
复习1~10数字儿歌。
二、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在桌上准备好牛奶、鸡蛋、盘子、裙子等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师:桌子上有些什么?
生:有牛奶、鸡蛋、盘子、裙子。
(一)数一数
师:请您数一数有几金牛奶?有几个鸡蛋?
学生依次按物进行点数,并说出数量。
(二)比大小
师:请同学们叠一叠,看看哪个盘子大?哪个盘子小?
学生讨论,并
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将三个大小不一的盘子放在一起叠
一叠,比较后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盘子。
(三)比长短
师:哪条裙子最长?哪条裙子最短?
学生用一端对齐的方法将三条长短不一的翻子放在一起此较,然后
找出最长和最短的裙子。
三、作业练习
教
学
过
程
观察图片,完成练习。
(一)数一数
师:图上有几盒牛奶?几个鸡蛋?
学生依次进行点数,并说出有10盒牛奶,9个鸡蛋。
A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物品旁边写出相应的数。
B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口头说出相应的数。
C组:学习较弱的学生指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盘子大?哪个盘子小?
学生讨论,指出哪个最大和最小的盘子。
师:哪条裙子最长?哪条裙子最短?
学生讨论,指出哪条裙子最长,哪条裙子最短。
四、评价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课堂情况,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板书
设计
教学
活动与联系(二单元)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长短(第2课时)
教
学
目
初步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个人生活情境中感知物品的长短。
.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找出最长和最短。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标
重点
难点
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物品的长短
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与款式相同、长短不同的裤子、风衣、皮带等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导人
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铅笔,让学生比长短。
二、新授
教
学
过
程
(一)比较裤子的长短
1.教师示范另一种比较长短的方法。
教师将三条裤子按从
短到长的顺序竖直并排摆在桌子上,然后将较
短的裤子平移到中间裤子的上面,注意裤腰对齐,再将两条
裤子平移到
长裤的上面,然后将三条裤子长短作比较,最后说出哪条最长,哪条最
短。
2.教师总结,除了平放比长短,也可以竖直重叠摆放比长短。
3.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进行核伤。
(二)比较风衣的长短
1.出示挂在相同衣架上的同款风衣。
2.师生一同进行比较,巩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比较三条皮带的长短
1.将三条皮带左端对齐,让学生自主比较长短。
2.教师总结,生活中比较长短,除了顶端对齐,也有左端对齐。
3.请学生讨论其他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右端对齐及底端对齐的
教
学
过
程
方法。
三、拓展练习
(一)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图片
1.请学生比较三条围巾的长短。2.请学生圈出最长的。
3.请学生分别比较裤子、尺子的长短,并圈出最长的。
(二)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图片
1.请学生比较三条充电线的长短。
2.请学生圈出最短的。
3.请学生圈出三条衣叉中最短的一条。
(三)请学生比较铅笔盒里的三支铅笔的长短、三条尺子的长短。
1.学生自主选择对齐的方向来比长短。
2.请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物品比长短的方法,大家记住了吗?大家回家
之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练
习。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长短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0(第1课时)
教
学
目
感受0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0的过程,理解0的含义,会认读数字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标
重点
难点
认识数字0,理解0的含义
理解0的含义,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教与课件
学的
准 备
一、引入
师:这个周末,学校组织亲子活动,贝贝特别高兴,放学回到家她
想打电话
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我们帮贝贝拨一拨电话号码吧!
教
学
过
程
请学生认读电话号码,教师示范在电话机上按相应的数字键。
师:最后一个数字是几?谁认识这个数字?
请A组生尝试认读。 揭示课题“认识0”。
二、新授
(一)认识数字0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先示范读,再指导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A、B组生独立认读,C组生模仿认读。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0的字形。
师:同学们已经会读0,我们怎么记住0的样子呢?仔细看一看,想
一想像什么?
教师出示鸡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0和鸡蛋的形状。
读数字儿歌“0像鸡蛋,0、0、O”。
集体说儿歌,男生说一说,女生说一说。
3.找一找数字0。
教师发放电话机、计算器、遥控器,让学生找一找遥控器上的0,找
教
学
过
程
一找计算器上的0,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认读电话机上的0。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在电活机上拨打贝贝妈妈的电话号码。
三、巩固练习
(一)照样子拨一拨:提供电话号码,分组拨一拨。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拨一拨区号,学习能力
较强的拨一拨固定电话号
码,学有余力的学生拨一拨手机号码。
(二)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图:第一幅图盘子里装着3个桃子;
第二幅图小猴子吃了1个桃子,盘
子里还剩2个桃子;第三幅图小猴子
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第四幅图小猴子把最后1个
桃
子也吃掉了,只剩下空盘子。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桃子全部吃光
了,一个也没有用几表示。
四、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认识0(第2课时)
教
学
目
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数字0,理解0的含义。
会正确书写数字0。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标
重点
难点
书写数字0。
理解0的含义。
教与课件
学的
准 备
一、游戏复习“摘苹果”
1.幻灯片出示苹果树,苹果后面隐藏着学过的数字(3.5、0.4、1、
2)。请生摘苹果认读数字。
教
学
过
程
2.给数字排排队。
请学生按唱数顺序从1排到5,告诉学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把0
排在1的前面。
3.按顺序认读0~5,按倒叙认读5~0。
二、写一写
(一)说一说0的数字儿歌
师:同学们都已经认识0,记住0的样子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写0吧。
(二)观看多媒体,观察0的书写顺序
师: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三)书写0
1.师示范在日子格中书写0。2.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描写0
4.发放练习本,学生在日子格中书写0。
学习能力强的独立书写,学习能力较强的进一步情写,给精到动作
教
学
过
程
发展不好的学生提供凹槽的0,手把手让其感受0的书写。
三、指一指,圈一圈
教师分别出示练一练第1题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请生认读图上的数字,找一找0,指一指并圈一圈0。
四、数一数,写一写
出示三幅图片,兰兰周末跟家人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在公园里照
相。
1.引导学生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一说是哪些人一起照相,一共有几
个人,用几表示,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字。
2.最后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有没有人?兰
兰家人照完相离开了,一
个人也没有用几表示,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
字。
六、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板书
设计
教学
认识0
反思
第 周 第 册 第
课时
课题:比高矮(第1课时)
教
学
目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能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初步感知高矮的含义。
A组:能独立感知
B组:在教师指导下感知 C组:在辅助下感知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标
重点
掌握比较三个不同物体高矮的方法。
运用目测法和在同一基准线上比较的方法,找出三个物体中的最高和最
难点
矮。
教与课件 、实物
学的
准 备
一、复习导人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有哪位同学愿意上
来和老师比一比身高呢?
教
学
过
程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一名学生站在地上立正,其余学生通过之前所
学的目测法观察,谁高谁矮?
学生交流,说出正确答案。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学生站在板凳上立正。
教师让学生思考观察并提问:“这样可以比高矮吗?”
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的在同一基准线上比较的方法说出是否能够比
较。
教师总结归纳复习之前所学比较高矮的方法:目测法、在同一基准
线上比较的方法。
二、教授新课
电子自板出示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
br>师:请同学们任细观察图片,爸爸、贝贝和爷爷谁高,谁高?你能
给他们三个人按原身高的高矮排
序吗?
运用目测法进行两两比较
爸爸和贝贝比,谁高谁矮?爸爸高,贝见矮
教
学
过
程
爸爸和爷爷比,谁高谁矮?爸爸高,爷爷矮
贝贝和爷爷比,谁高谁矮?爷爷高,贝贝矮
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结果
师:我们可以这样说,爸爸是三个人中最高的,贝贝是三个人中最<
br>矮的。谁可以按照老师的样子自己来说一说?
学生尝试着说一说。(个别说、齐说)
三、巩固练习
1.请三个学生上黑板来比身高,让学生通过目测法找出身高最高和最
矮的同学。(学生通过目测法尝试说出完整的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某某同学是三个人中最高的,某某同学是三个人中
最矮的。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总结用目测法找出最高和最疑的物体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2.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比一比,谁是三个人中最高的,谁是
三个人中最矮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比高矮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