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学制)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玛丽莲梦兔
533次浏览
2020年12月09日 17: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喜怒哀乐图片-亲情日记

2020年12月9日发(作者:汤思退)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
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 义及简单应
用。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济南市10月2日客运情况的统计表 。统计表提供了
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2日济南市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游客量的比
较情况。通过解决“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和“10月3日去济南近 郊旅游的人数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
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 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
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
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
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 们
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
比2003年同期增长 百分之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 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
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
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
2003年增 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
=0.02÷0.47
≈0.043
=4.3%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 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
化成百分数。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列式:0.49 ÷0.47-1
≈1. 043-1
=0.043
=4.3%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 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2004年的客
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民航的客 运量比2003年同
期增长百分之几?
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0.49 ÷0.47求的是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
百分之几 ,而题目要求2004年比2003的多百分之几,我们把2003年客
运量看作“1”,所以要减去1 。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出求绿点例题:10月2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约为1万人, 10月3日
约为0.8万人。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
(1)谈话:“10月 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
我们把哪个量看作“1”?(预设)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学生交流汇报:我们把1 0月2日的旅游人数看作单位“1”。10
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就是指10月3日比10 月2日减少的数
量相当于10月2日的百分之几。
(3)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4)展示学生算式:(预设)
方法1(1-0.8)÷1 方法2: 1-0.8÷1
=0.2÷1 =1-0.8
=20% =0.2
=20%
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5)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依据。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
分之几类型的题目上,你觉得解答这类应 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
把谁看作单位“1”,谁
和谁比较)
[设计意图]把问 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 养学生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随机练习:
(1)4是5的( )% 5是4的(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5比4多( )% 4比5少( )%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
(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
(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
2.(自主练习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本题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基本练习。
在学
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因为“男生比女生少
百分之几”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而“女生比男生多百 分之几”
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所以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与女生比男
生多百分之几结 果不相同。
3.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
了百分之几?
4.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关系,然后再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判断:甲比乙多10%,乙比甲少10%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讨论:为什么甲比乙多10%,而乙比甲不是少10%呢?难道我们做错了
吗?
学生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之间讨论,明白“1”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设 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充分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
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 br>本节课教学时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
几分之几”,帮助学生迁移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
之几”,并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决问 题
的方法,所以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高昆)

第2课时
一、创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百分
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


学 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老师相信,同学 们一定能
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 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实
际比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把问题改为“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怎么求?
思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自主练习第5题
李叔叔家近两年三种果品产量情况如下。
品种
产量kg
核桃 板栗 冬枣

时间
去年 150 400 200
今年 120 460 250
(1)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几成?
(2)今年板栗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几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成数”的知识。可 以结合教材中的注
释向学生讲清“成数”的实际意义及其作用,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
决。通过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只是要把最后
的结果化成成数。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2.对比练习:王爷爷家养了60只公羊,75只母羊
(1)公羊只数比母羊只数少百分之几?
(2)母羊只数比公羊只数多百分之几?
设疑:都是求相差只数的对应分率,为什么母羊比公羊多25%,而公
羊比母羊少20%呢?
3.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光明小学最近装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1)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只用4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
(2)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
(3)实际投资4万元,比原计划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
A 1÷(4+1) B(5-4)÷5 C 4÷5 D 1÷5
4.自主练习第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的问 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和水平,力图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调 动学生参与,利用互动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探索、分析解决等过程,特别是
通过联系对比,使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这类应用题的题型、解题关键(确 定单位“1”)、解题思路、解题方
法都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二
信息窗2:青岛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窗二。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以青岛市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为背景,提供 了2003年和2004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来青岛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等信息,通过解
决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2004年‘十一’黄金周
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和“ 2003年同期到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
人”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 个数多
(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
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等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
点。教师要充分重视知识的迁移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来学习。
由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迁移到这一类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
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 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青岛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 ,气候怡人,景色优美,
每年“十一”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青岛旅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

< p>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非常的幸福。
[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青岛的
印象,具体到海滨风景区 有什么印象,旅游时的感受等,然后引导学
生看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2)到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到 海滨风景区的游客
大约有多少万人?(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
课再解决 )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课件出
示第一个红点例题。引 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设计意图]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拿
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
(2)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
102万人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到海滨风景区的占84%


?万人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
性,能够化抽象为 具体,有效地揭露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理清并
掌握数量关系。
谈话: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 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该怎样计算呢?你
能不能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先 自己
想一想该如何列式,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
102× 84% =102×0.84=85.68(万人)
答:及格的同学有85.68万人。
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已
知到海滨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8 4%,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
求102万人的8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补充练习:
(1)张红看一本200页的书,已经看了全书的80%,看了多少页?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工人叔叔要加工1500 个零件,还剩下10%没有加工完,还剩下多
少个没有加工完?(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百
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5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献 约有70%流失海
外,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
(1)画图,理解题意
(2)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
方法(1):5-5×70% 方法(2):5×(1-70%)
(3)学生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据。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1.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 br>万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
减去流失海外的数量。 2.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
出了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 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30%,这时要示国
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5万件的30% 是多少。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
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自主练习
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
方法)
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
自主练习第9题。
第12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
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 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
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
再求 多修的米数。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300
×40%—300×30%=30(米 )或300×(40%—30%)=30(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
几是多少的问题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并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要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其解题方法,它与前面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分
这几是多少”应 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同,所以在教学注重做到了
以下两方面:
1.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 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总
结出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关键及步骤。
2.运用迁 移规律,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参与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新 知。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黄涛)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
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并且还了解 到每年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人有很
多,那么随之而来的是青岛的旅游收入也逐渐增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信息窗,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预设:
(1)20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
(2)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
第(1)小题是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类型,请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
算,快速完成。
2.请学生把第(2)题的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次,以明确题意。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2003年旅游收入约8.38亿元,2004
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
(2)学生独立理解题意,思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 长2.3%中的
2.3%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得出: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占2003年的2.3%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 出的第(1)个问题就是求2004年比2003年增长
多少亿元?还记得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列式:8.38×2.3%
现在谁能求出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
学生独立列式,交流。
谈话:你们能分别说说自己解答的思路吗?
引导学生得出:
方法(1)先算出20 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再加上2003年“十
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就等于2004年的。
方法(2)先算出2004年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
年“十一” 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而要求2004年旅游收入
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是把200 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看作
单位“1”,2004年旅游收入就是2003年的(1+2.3%) ,要求2004年“十
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就是求2003年的(1+2.3%),< br>列式为8.38×(1+2.3%)。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提醒学生计算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比较两种解法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小结:求 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多少亿元,大家想出两
种解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 你喜欢的算法,不过我建议
大家用第二种方法解,这种方法既简便,对以后的学习也更有帮助。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6、8题
2. 看算式补充问题:
五(1)班学生今年共做好事400件,其中男生做了75%
① ?①400×75%
② ?②400×(1-75%)
③ ?③400×[75%-(1-75%)]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
是 什么?(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
把这个条件求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
题, 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
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 率。教学时充分重视知识的
迁移性,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让学生借助同类的分数问题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解决方法来解决百分数问题。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黄涛)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 3第三个红点内容(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求这个数)及自主练习3、4、11、1 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 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
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
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 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
年同期增长2%。
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 息提出问题:2003年同期来青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思考:
(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
已知还是未知?
(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
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
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万人
2003年
比2003年同期增长2%
2004年
“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102万人
学生回答得出:
(1)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
未知的数量。
(2)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
(3)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
问题,同时注 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x万人。
X+2%X=102
1.02X=102
X=100
答: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100万人。
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 ×(1+2%)=2004年来
青岛旅游的人数。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和
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
出的门票数)
(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 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1)(2)题所用的数 量关系式是相同
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3.自主练习第11、13题
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 道题
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
几类问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知识的
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序的 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运用新
知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已知比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的
数是多少了,怎么求这个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
中发展。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采取合作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解决新知 ,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来理
解题意,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信息窗3:纳税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 ,第1、2个红点问题。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孔林、孔庙、孔府三幅图片,并以文字的形式提
供了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曲阜 市的游客人数及门票收入等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税率的问题,引入对纳税和折扣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 在 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
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阜。曲阜可是我们山东有名的文化圣地,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
谁能来给我们介 绍一下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
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可
以简单介绍一下。
谈话: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
呢?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 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
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设计意图】由学生或 老师介绍曲阜的名胜古迹创造出一个比较真实
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要去了解有关信息的兴趣,但由于学生 对税率等
相关知识还没有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因此由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避免学生因提问题 提不到点子上而浪费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
上。
谈话:课前 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
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br>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
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 ,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
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 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
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 己是
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
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
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
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 重点让
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
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
吗?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 ,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
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 现
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
表示现在的价钱 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
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
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 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
关知识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
方面的有关知识,明确它们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问题有
了明确的理解,就能够独立的解答 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第4题是一道求 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练习时,先让学生
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 后根据“求一个
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拓 展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我来想一想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税率、打折的有关知识,并且我们学会
了计算
税额,谁能谈一谈为什么要纳税呢?
纳税对国家建设、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等有着重要的意 义,正因如
此,不仅企业、社会团体要纳税,达到一定收入的个人也要缴纳个人
所得税,请看大 屏幕:
1、自主练习第2题(多媒体出示)。指名读题。这是一道解决个
人所得税的 问题。练习时,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
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最后组织学生分析比
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教师应结合练习向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谈话:谁还记得打折是怎么一回事?你购买商品时遇到过打折吗?
2、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 自己计算并填在书上,做完后展示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交流“八五折、五折等 是什么意
思?”弄清楚这类题目实质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
题。

[设计意图]接着上节课学生对税率、打折等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深
化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不但复习、辨析了有关纳税的相关知
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纳税的意义。弄清楚生活中的打折是怎 么回
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二、我要练一练。
谈话:看来纳税、打折实际还是百分数的问题,我们再来练习做几
道百分数应用题好吗?
1、 自主练习第6题。自主解答,集体订正。交流时重点问:短百分之
几是什么意思?长百分之几呢? 2、自主练习第7题(多媒体出示,学生自主练习,集体交流)。重点
交流:第7题与第6题的不同 点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
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3、自主练习第8题(多媒体 出示)。指名读题。提示:先比较此题与6、
7题的区别,然后再解答。重点交流:这道题谁做单位“1 ”,你喜欢
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特别是对比练习,进一步
帮助学
生理解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
题思路,第八题更让学生加深了单位“1”未 知情况下,该怎样选择
合适方法来解答题目。为进一步解答复杂的纳税、折扣问题打好了基
础。
三、综合运用,拓展训练。
谈话:生活中商家还有好多令人迷惑的折扣和促销方式,你能明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辨该选择哪种吗?
1、自主练习第9题。先小组讨论,再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确 定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让
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解法。
2、自主练习第10题(多媒体出示)。
集体讨论交流:“九折”是什么意思?“买5本赠1本呢?”“满50
元八折呢?”
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订正。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以后遇到类似
的促销方式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练习过程以小组活动为载体,以角色的转变为纽带,激
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同时
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
多媒体出示课本43页“课外实践”,自己阅读。集体交流:“ 百分点”
和“负增长”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 ]体会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相关链接
我 学 会 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
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是 对百分数(二)这一单元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沟通知识之间的
联系,以便于学生今后更好的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
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00%、15% 、 136%、71%……
师谈话:看到这些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 出:(百分数的意义、成数、税率、折扣与利
息的含义、百分率、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设计意图】:简单的材料,开放 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
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 br>的思维是参差不齐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解决什么就解
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 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学生不受教师
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 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
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
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整理
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
知识进 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谈话:下面请四人 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
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 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4、展示交流
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
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
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 。(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
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分成
哪几部分?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
1.说一说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总结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时,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
题。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
的意见,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 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
构,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不在是高高
在上,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或指导学生的建议,成为合作者、
引导者。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1、质疑扫清障碍。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2、基本练习。(课本第45页练习)
3、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4、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我检测,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 在今
后的学习中进行弥补。学生的反思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多引
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独立
意识。





相关链接(二) 利 息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第3个红点。
教材简析:
“利息”是 让学生在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价值,提高学习
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3、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 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
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扩充
谈话:(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
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
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 而且
利民。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
设国家、援助农业,加 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谈话: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谈话: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
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谈话: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
而且会拿到一张 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
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 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
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 br>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
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 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
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谈话 :(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8000元存入银行,整存
整取3年,年利率3.24%,到期时可 取出人民币8777.6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
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 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
师存 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
多少元?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谈话: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
间,来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
践中 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
乐。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 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
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
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练习)
2.奉献。
六年级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01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
“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 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3、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 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
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4.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
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 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
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br>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
该信 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
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 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
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 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
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 和解
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
们的特征。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 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
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 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
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圆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 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自主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 下圆柱、
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
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④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吗?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质疑。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
①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
②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
③侧圆的直径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
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 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底面


底面


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 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
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 的高有多
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
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

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侧面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 无数条
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 想、量一
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
知圆柱,加深对圆 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茶筒、牙签
筒等实物,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 小组合作,交
流认识、动手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 锥
形物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看
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 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
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随着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将实物图象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
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质疑: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 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
量,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放手让学
生自主探究,建立对圆锥的表象认 识,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
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P17页
第2题)
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
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无数
条高,它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
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 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识“有用”。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
思维能力。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7-18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
它们区别的认识。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
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 发展空间观念,为下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圆锥,下面我们先来复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再来做些练习。
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点名让学生回答)
2、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
(点名让学生回答)
3、动手操作延伸上节课内容 ,让学生拿出用纸做的圆柱和圆锥,然
后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沿着圆锥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 看
得到什么形状?
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对上节课的知识 进行回顾整理延伸,
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准确的进行下面的练习。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 )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 )面,叫做侧面。圆柱两底之间的( )叫做
高。一个圆柱有( )条高。
(3)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 )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4)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形。
(5)圆锥的底面是个( ),侧面是个( )。从圆锥的()到(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 )
(2)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作圆柱的高。
( )
(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
等。 ( )
(4)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 ( )
(5)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 )
【设计意图】以上练习是认识圆柱圆锥的基本练习,不同的题型,
旨在拓宽学生的练习广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会很
快的区分他们,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 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使大部分学
生都能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综合练习
1、17页第3题。“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2、17页第4题。学生读题后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卷
成圆柱直筒,观察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18页第5题。学生读题后先想象一下,用手比划一下,然后再连线,最后全班交流。
< br>4、18页第6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明白丝带的长度与蛋糕盒的哪几部分有关系, 然后再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全班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交流。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是课本自主练习的题目,旨在拓宽学生知识
面,使学生较全面的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圆锥的全面特征,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今天的 课,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
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学好以后的知 识。
五、课后作业
P
18课外实践: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 锥。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填入课本上的表中。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二
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
19—20页。
教材简析:
圆柱表面积包括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由 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
对圆柱表面积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教材 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
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对于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表面积的计算,由于空间想像力有限, 学生往往不能将圆柱的底面半
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建立起联系。因此,教
材加强了操作,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
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 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
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 br>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再借助表面展开图,推出:圆柱
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含义。
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
应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谈话: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
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圆柱体 纸筒的基础上,明确圆柱体的组成部
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
板?……
[设计意 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 习的欲望,明确探究目
标。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谈话: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实际
上是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体纸筒
的表面积。
[设 计意图]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明确
问题的方向,在观察纸筒制作过程后,让 学生对表面积有了初步的感
受,对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动手操作
谈话: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剪一剪,一个圆柱的展开图,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剪一剪,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表面积的计算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更< br>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能在大脑中想象出需要计算的是哪几
个面的面积。
3、总结概念
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 出结论: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圆柱的底面积,侧面
的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 积就是圆柱
的表面积。
谈话:圆柱体的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底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4、归纳方法
谈话: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不论是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底面和高有什么
关系呢?
谈话: 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
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 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
计算。
根据学生讨论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 ↓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师:应用我们的发现,你能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
计算。)
(1) 底面周长4cm,高5cm。
(2) 底面直径2cm,高10cm。
口头列式并说说怎么想的。
谈话: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
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转化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 法,把新的问题转化成
已经学过的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转化学生把圆柱体
的表 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面积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深化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师:请你先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回答、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解答。
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谈话:课下,请你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
侧面积和表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进一步 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三是通过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
学生的 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
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自己提 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
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
学 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 利亚指出:“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
容易掌握 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 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
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
分 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
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 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
的主体 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三 种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柱的侧 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
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 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
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 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
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 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一个同学做
的圆柱体的纸盒,要计算使用了多少纸板,应该怎么样计 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供数据,学生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
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3
学生读题,思考前轮压过一周的面积是指圆柱体的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并订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自主练习4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说明计算的理由。
2、综合练习(自主练习5、6、8、9、10)
自主练习5
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圆柱体的盒子,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拼一拼,试一试。
动手操作以后要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做底面的圆相符。
自主练习6
填表,注意找出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之间的关系。
自主练习8、9
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12
可 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笔),明确截面的面积与底面积的
关系,找出截的段数与增加的面数之间 的关系。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从基本的仿例练习到拓展练习,让
学习困难的学 生有机会赶上来,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
会。在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所提高。
三、课外延伸
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 厘米,圆柱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课外延伸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 生找到
正方形边长与底面周长、正方形的面积与圆柱体的侧面积之间的关
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几乎占小
学数学课时数的三分之一。 本节练习课设计,根据习题的特点和学生
学习的需要,重新对“自主练习”中的习题进行组合、拓展、补 充,
形成“自主练习”、“拓展练习”、“课外延伸”三大板块,便于学生系
统地巩固、理解所 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认知网络。在习题处理方法上
坚持“先做后讲、以学定教”的原则,先让学生独立尝 试解决问题,
然后组织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讲解、质疑、解释,教师的引导、点
拨,引导学生 自主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估计意识
和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三
信息窗3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冰淇淋盒,并分别标出了它们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底面直径和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探
索和学习。“合 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柱的体积;第二
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
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与实验 、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
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 着探索与创造,
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
(生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
的体积。) < br>【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
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 意识。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
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 得
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
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 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
个近似的 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 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
行迁移。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
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
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
一个长方体,然 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
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样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就能计算
出它的体积了。
谈话: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引导学生按照
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㈡实验验证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谈话:请每个小组拿出学具,按照刚 才第3小组的方法把它转化为近
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操作,集体研究、讨论、记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 手操作,再次感受“化圆为方”的
思想。动手操作,是学生发现规律和获取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四、分析关系,总结公式
1.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
变。
2.分析关系
引导说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
积 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
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3.总结公式。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
示。
(课件分别演示将圆柱等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过程,学生观
察、思考。)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观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
体的底面积。)
谈话: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
方体。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 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
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V=Sh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适 当的演示,沟通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共同点——转化法,便于学生 顺利推
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五、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及时让学生利用结论解决问题,感受 自己研究
的重要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 唤醒旧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冰淇淋盒的体积问题,学会了
如何求圆柱 的体积。你能说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吗?计算公式是怎样
推出的?
2.口答练习:
你能借助公式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吗?
(1)底面半径 15厘米,高8厘米。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底面直径 6米,高18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公式,唤起学生的回忆,为下面利用公式解
决打下基础。
二、巧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 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它的树干上下几
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师谈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
师: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
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算法。
4.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
(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已知圆柱底面周长,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三、综合练习,统一公式。
1.出示课后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交流算法。
3.师谈话: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
引导发现:体积=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可以统一成一个,感受到它 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
合实践能力。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出示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
是圆柱高的3倍。
2.出示练习13题。
(1)用62.8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47.1厘米的边长
做圆柱小桶的高。
(2)用47.1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62.8厘米的边长
做圆柱小桶的高。
3.课后思考:练习第14题。
【设计意图】:在拓展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炎热的夏季 里,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吃冰淇淋吧!(出示课件),
看:超市里正在搞促销活动呢,圆柱形的冰淇淋每个 5元,圆锥形的
冰淇淋每个2元。(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用10
元钱怎 样买冰淇淋最合算呢?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困难吗?
谈话:是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圆锥的体积”,相信你一定会
自己找到答案的。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联系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
考,提出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
二、猜想验证、研究问题。
1、引导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
关系?
[设计意 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
想,既让学生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又激发了 学生急于验证假想的探究
欲望。
2、实验验证:
①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 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找一
找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
题。
课件出示思考题:
(1)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
有什么关系?
(2) 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多数小组的实验材 料:沙
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
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 :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
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②汇报交流。
展示不同的结论
⑴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圆
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⑵讨论: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
⑶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③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V= Sh
④回归课前问题:你能分别算出这两个冰淇淋的体积吗?在练习本上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试一试吧。
谈话:用10元钱怎样买冰淇淋最合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验、自己研究、分析问题,留给学
生创新时空,并通过小组合作交 流、共同探讨,初步得出计算圆锥体
积的方法,既突出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判断。
①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
② 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圆柱和圆锥, 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3
倍。 ( )
③ 一个圆锥形物体,底面积是 a 平方米,高是 b 米,它的体积是
ab 立方米。 ( )
④ 把一根圆体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 削去体积是圆锥体
积的2倍。 ( )
2、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a、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b、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c、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3、解决问题。
① 一堆圆锥形的煤堆,底面半径是 1.5 米,高是 1.2 米。如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果每立方米煤约重 1.4 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②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 个
最大的圆锥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有顺序、有梯度的循 序渐进的练习,给学
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综合应用:水与冰
综合应用:水与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34
页。
教材简析:
该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已学过圆柱、圆锥的体积以及分数百分数等知识
的基 础上安排的,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体积、百分数等有
关知识,通过实验探索水和冰在变化的过 程中,体积之间的变化规律。
该综合应用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4幅反映水结成冰、冰化
成水的自然现象情境图。4幅图分别是:河水结冰、雪糕融化、水瓶
胀破、水管冻裂,并以对话的方式 揭示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大,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化成水体积会减小”。目的是在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让
学生感受和认识水结成冰、冰化成 水时的体积变化情况,引发学生提
出研究课题。第二个板块是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步骤、注< br>意事项、实验记录、实验总结5个部分。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学习过的有关知识 ,探索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中
体积变化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经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基本策略,
发 展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同过亲身经历实验的全过程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烧杯(或塑料瓶)、水、冰、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出示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与冰的体积变化情况(以动画形式展 现河
水结冰、雪糕融化、水瓶胀破、水管冻裂等自然现象)。
谈话:同学们,观察这些自然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水结冰、冰
化水体积会发生变化) < br>水结冰体积会增加多少?冰化水体积会减少多少?水和冰在变化过
程中,体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可以更
好的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 ,再加上学生本身就具有好奇的思维特点,
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水和冰之间体积变化规律的愿望 。
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过程
谈话: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我们要研究水结成冰体积是 怎样变化
的,我们应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冰化成水的实验应该怎样设计?
1. 组内交流,设计实验过程。
谈话: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同学,注意从实验的准备、步
骤、注意事项和基本过程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并设计好实验记录单。
学生组内活动。
2. 组间交流,补充完善实验。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交流自己的实验设想。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各个小组设计的实验设想,对一些实验的细节问题
进行完善补充。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会在杯子的选择、冰块形状的选择、实验
记录单的设计等细节问题上进行考 虑,为实验做好准备。
3. 阅读教材,优化实验过程。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课本,阅读教 材设计的实验过程,并与自己组内
的实验过程进行对比,设计好如下实验单。
实验一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2
3
结论
实验二

1
2
3
结论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冰的体积




水的体积



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设 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对实验的过程有一个比较清
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验的
设计过程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使学生的活动都有思
维的痕迹,让学生的动手与动脑有效的结合。
三、教师引领,分组完成实验
谈话:请同学们 做好分工,团结协作;选择合适的杯子,便于精确测
量里面的相关数据;杯子里的水不要超过五分之四; 按实验的要求进
行,记录好相关的数据;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师巡视予以指导。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填写记录单,组内做好数据分析,初步形成结论。
注意: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同时进行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动手操作可以更好的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组内成员要团结协作,可以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可以更好的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组间交流,形成结论
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的实验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让每各个小组派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 过程,并把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
单呈现出来,并说出自己小组探究的结论。学生随时对各个小组交流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进行评价。
实验一,学生可能会得出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11%左右,实验 二可能
会得出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10%左右。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 可以组织学生适时进行
分析评价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组间交流, 可以组织学生更好对数学实验的数据进行
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渗透一些 数学
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五、相关链接,学以致用
1.如果冰块的形状不规则,如何测出它的体积?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水结成冰后,体积 增加10%,有一块冰体积55立方厘米,化成水后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查阅相关资料比较一下自己的实验结论,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写一篇
数学日记。
[ 设计意图]将相关的数学练习与实验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数
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 ;另外第三题可作为课外作业对
课堂实验进行延伸,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相关说明:本节课是 一节综合应用课,里面设计的实验应该让学生动
手操作,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过实验
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方便的话可在课堂上
完成实验,条件 不允许我们也可以把探究活动放在课外,然后再组织
交流。即便是我们课堂做过实验,也可以布置学生课 外与家长一起再
进行一次实验。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回顾整理
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9-31页。
教材简析
“回顾整理”部分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以学生对话的方
式引发 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并以表格的形式从圆
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两方面进行 整理。下半部分以框图的
形式呈现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在注重“知识与技能”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的同时,着力凸显了“过程与方法”。旨 在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
关知识及研究问题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回顾,从知识与方法等不同的角
度,自主完成对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 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
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 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2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
的过程。
3进一 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应用数学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平时大家喜欢吃的冰
淇淋的包装盒认识了两种常 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想一想通
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 一下
吧!(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使学
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自主整理,初步归网
谈话: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下面你能用
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吗?。(整理时要全
面、系统、有条理而且重点 要突出。)
学生自主整理,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在学生交流 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
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
整理的内容。
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4、归纳总结。
老师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一个表格,看同学们能不能填写出
来。
电脑出示表格
图形 特点 体积公式
侧面积表面积公

圆柱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圆锥
5、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建构研究问题的策略。
谈话: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信息窗3中求 冰淇淋盒的体积时,大家想到
求冰淇淋的体积也就是求圆柱的体积,大家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
识,想办法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的
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 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
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内< br>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
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 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让他
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这一过 程
中既要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
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三、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谈话:刚才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比一比看谁在练
习中表现的最出色。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出示“综合练习”第3题

教师先简要介绍雨量器的作用和构造。雨量器的外壳只有一个底面,
内部的储水瓶 底部是圆柱形的。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订正。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综合 应用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
目。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雕成的最大 圆柱和圆锥的底
面积等于正方体底面内切圆的面积,高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然后计算,
再集体订 正。
5.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求组合图形容积的题目。练习时, 要先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思
路,即粮仓的下半部分是圆柱形,上半部分是圆锥形,求粮仓的占地
面 积就是求圆柱体的底面积,求粮仓的容积就是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之和。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订 正.
6.出示“综合练习”第8题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 ,要引导学
生认识到挤出的牙膏是一个小的圆柱体,它的底面积等于管口的面
积,高就是挤出的 牙膏的长度。提醒学生注意单位要统一。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兼顾了习题 的针对
性、层次性、灵活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


学习 好资料 欢迎下载
所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为 学生提供独立解答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检查,
组织交流、作业批改等形式掌握一些较典型的错误, 及时进行纠正,
努力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课后反思】
节课是对第二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和整理,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时,想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
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是在 探究中构建,在应用中发展。
2、注重建构,形成网络。
复习课不应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应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数学技
能。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本节< br>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圆柱和圆锥知识进行梳理,重点加强对相
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然后通 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
知识网络。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得有法。重视整 理
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练习内容体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层次性、针对性,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从
而培养了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
窗一。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
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 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
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 个问
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比例的
意义。第二个红点:比 例的基本性质。第三个红点: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 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
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
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
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 自
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 情境图)。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运输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2 4
32 运输量(吨) 16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
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 新,
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
同时还改变了以往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
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 问题,使“提
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
打好铺垫,大 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
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
相等)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 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
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 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
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
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
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
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 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
能否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在众多的比当中找出相等的
比,写出等式,从而认识比例的 共性,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同时,
通过与比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及时进 行
巩固训练。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
200∶5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3∶14 =12∶9 16∶2=32∶4 7∶4≠5∶3 80∶2=
200∶5
3.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
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 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
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 < br>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
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 关系!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
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2)还有其他发现吗?
(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
6、验证发现,共享成功。
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
是所有的比例都 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7、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 考,很会验证,自己
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
内项的 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
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 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性质。
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8、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试一试:40 :2 = 60 :3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
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并 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计算两个内
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很快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而是让
学生在完成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练习后,很巧妙的说了一句
“我是用其它方法也作出了判断”。 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一下子被激
发了,“那种方法是什么”?接着,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进行检验,与同伴
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 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察比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
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 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
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
2、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
3、自主练习第10题:
2:1=4:( ) 1.4:2=( ):3 12:13=3( )
12:( )=( ):5
[设计意图]:习题的安排 旨在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
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 悟数学
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四、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 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同桌互说后,师随意
挑选多个同学说出他们在这一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
和经 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在学生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和谐、融洽、 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
民主、合作、互动的空间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高涨的热
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了思维,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努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 引导观察,留给学生自主验证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力图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敢想、
敢说、敢问的精神,或创 设情境、设计某环节,让学生讨论、合作。
但自主也好、合作也罢,我们的课堂是否真正留给学生“一席 之地”,
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与空间?本节课在揭示比例
的基本性质时,充分 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从而得出“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一结论。这时学生 的认识是肤
浅的,模糊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我设计了一
个验证的环节: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让学生
在一系列的验证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的独特想法与个 性魅力,学生的
潜能在验证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同时增长智慧 < br>让学生通过回忆已有知识,奠定新知识的起点;于简单的提问中,让
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 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
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我用别的方法也作出了判断”中,促使学 生
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让
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 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
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 成功的
体验。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三个红点内容(解比例)及自主练习11、12。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
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4x=120 6x=24×5
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例?
6∶10和9∶15
20∶5和4∶1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1.5∶0.2=30∶4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样化的复习比例的意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知识全面系统化,为新知的建构做好铺垫。
二、揭示意义、自主探究: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x来 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
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 br>明理由。
2.学生交流得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 可以把它改写
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
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
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 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
比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解比例20∶25=4∶x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
说一说:如何转化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
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20x =25×4.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独立完成:解比例=。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
程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1题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个别学生板书。
2.补充练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
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设计意图] 把解比例的知识和有关倒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
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练习第12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确定等式一边的两
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 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
写出多个比例。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巩固比例知识的开放题。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
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
质怎样解比例?
教学反思:
“解比例”时既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即:在比例里,两个内项
的积 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也可以用比例与除法的关系解(既:除数
=被除数÷商或被除数=商×除数),还 可以用比例与分数的联系来
解(即:分子=?或分母=?).
要体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 看似好像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并不对立,它们
是和谐统一的。在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
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 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
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学生也很可爱,很聪明,当学 生用
比例的意义去解这个比例时,很难算,于是马上会想到用比例的基本
性质去解答。学生解决 问题中主动进行了优化。这远比我们教师的强
制要求要强的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同时这样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
从而收到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概念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谁能来说
一说什么叫做比例,它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回答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对比例还有那些了解?(简单回顾比例的各部分
名称以及比例与比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回顾新知识的概念入手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为后面解决不同类型 的问题打好基础。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提
升和总结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情境(自主练习第5题)
师:你认为两位女同学说的对吗?有什么根据?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让学生同学通过回顾的概念来进 行讨论验证,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
不同看法,最终让学生能够依据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说明
两位同学的说法正确。(比例的意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
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因为 这两个比组成比例的话,他们的内项积等
于外项积)
师:那么你能说再说一组吗?同学起来说一说。
教师再说一个新的比,还以这种形式,让学生说一说组成的新比例。
其他学生马上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
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 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
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一)认真审好题,填空不困难。
1、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口答)
①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 )
②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
③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 ( )
(学生判断并说明错误原因)
2、40:32的比值是( ),52:2的比值是( ),把这两个比写
成比例为(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12的约数有( ),选出其中的四个约数组成比例是( )。
学生说明填空的根据(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会选。
1.能与13:12组成比例的是( )。
A. 2:3 B. 3:2 C.13:14 D.12:13
2.下面各组数中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
A. 4、8、3、14 B.0、1、4、8
C.19、13、1、3 D.6、9、12、15
3.自主练习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充分交流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先找出比值相等的俩个比,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也可以
先找出乘积相等的两组数,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三)活用知识点,展现你风采!(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答案)
1.在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0.2,另一
个内项是( )。
2.a:8=9:b,那么,a×b=( )。
3.A:B=1:75时,那么A×( )=B×( )。
4.根据3×8=4×6写成比例( ):( )=( ):( )
5.如果9a=7b,那么ab=( )( )。
6.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 )。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知识的
练习过程中,通过 有序的思考,使学生不仅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
并且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在练习过程发现应该注意的问
题和收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课,如果我们过分去追求形式
新颖 ,内容有趣的练习,的确能激起学生短暂的兴趣,但这只是表面
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不能培养学生对数 学学习的真正热爱。我想我
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去体验发现数学规律和应
用数学规律的乐趣。
所以,本节课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
合作 和探究中发展。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 流解决新知,给予他们充足的
时间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新知,
学生学得较有兴趣。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二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
窗二。
教材简析:
信息窗2的情境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并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了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 作时间的一些数据。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
发现对应数值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知 识的
学习。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
验,通过自己的观察、 推理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
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
成正比例关系。
3、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
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 ,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
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4、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意识,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 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
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
吧。
[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青岛啤酒这一话题导入新课,使抽象的
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 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的
材料与环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你有什么
发现?
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的例题。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
工作时间(时) 1 2 3
42
4
56
5
70
6
84
7
98

… 工作总量(吨) 14 28
预设:(1)表格中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两种数量。
(2)工作总量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那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谈话:原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这样的关系。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
从两种量中找出几组对应的数,算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看
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列举数据,求出比值,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全
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 时进行板书:=14 =14 =14 ……
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都是14,也就是一定的。
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板书关系式) =工作效率(一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空间,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强调接
受 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获取
知识的能力。
3、理解概念,巩固应用
谈话:回忆我们的学习过程可以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
着变化,而工作效率不变,也就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
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 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
学生自我阅读40页第一个红点内容,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
[设计意图]重视指导学生阅读 课本,学生在自主理解中巩固所学的知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识,发展学习能力。
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我们来看看神州五号飞船太空飞行情况的记录情况。

时间(秒) 1 2 3 4 … 10
79 路程(千米) 7.9 15.8 23.7 31.6 …
在理解表格信息的基础上,先自己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再和同位交流。
1.表中( )和( )是有联系的量。
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3.比值实际上表示( ),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因为 =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和同位交流一下,说明原
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
题。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 ,敢于放手让学生采取
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补充练习
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件衣服的价钱一定,购买的件数和总价。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长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3)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在练习中学生体会,两个有关系的量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关系,与加减有关系不成比 例。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数量成正比例?再独立解答。第 (1)
小题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成正
比例;第(2)小题 虽然已播字数与未播字数也是有联系的量,但是
已播字数与未播字数的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
3、自主练习第5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根据X和Y成正比例,
得出X和Y的比值一定是,然后利用这个比值和已知数据就能算出每
一组对应的另一个数据。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
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 的第五题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对知
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谓别具匠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将思考贯穿课堂的全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情
境图,通过思考得出工作总量和工 作时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渗透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比例的概念。在教师和学生举例中再次感受正比例的意义。这样的教
学,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 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
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练习的设计有层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 br>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啤酒生产中,工作
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
用图来表示两个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第一个红点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能很快的进入了学习 状态。
二、探究新知
1、画出正比例图像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的表格
谈话: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两种量还可以用横轴和纵轴表示。用课件
分别出示横轴和纵轴。学生看明白: 横轴表示工作时间,纵轴表示工
作总量。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的描点方法,你能找到1小时生 产14吨的这个点
吗?教师引导学生操作交流,横轴上找到1表示1小时,纵轴上找到14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表示14吨,这样就找到相对应的点,这个点表示1小时生产14吨。
谈话:像刚才那样描出表示其它各组数据的点,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点
连起来。
学生动 手操作,在方格图中找出相应的点依次描出,尝试画出正比例
的图像,体会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 的一组对应数值。
2、认识正比例图像,
谈话:观察画出的图像,和组内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这样的直线能反映出成正比例的两
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变化也随着变化。
3、应用正比例图像
(1)谈话:根据上图估计一下,4.5小时大约能生产多少吨啤酒? 想
一想应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总结方法,全班汇报。先在横轴上确定4 .5是在4
和5中间,所以对应的纵轴就在56和70中间,大约是63吨。教师要指
导学生利 用画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技能,尽量使得数准确些。
(2)估计一下,要生产80吨啤酒,大约需要多少 小时?回忆刚才我
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解决问 题的方法。交流总结先在纵轴上接近
84的地方找到80,横着在图像上找到点,由它在横轴上确定对应 的点
接近于6,估计出大约在5个半小时左右。
4、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应用正比例图像根据一个量估计出所

不可思议的意思-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特殊工种退休政策-席慕容散文集


清纯可爱女生图片-谢天笑吉他谱


穷人续写500字-daoyou


歌曲曹操-邓玉华


防化学院-抑郁质的典型特征是


求爱情书-蒲公英的约定歌词


开课计划-断了的弦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