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
sagyman-超级搞笑图片
数学思考(1)
【教学内容】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
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
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题,比一比,谁最能干。
(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数。
13、11、9、( )、( )、( )。
(2)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出4个。
○□□○○□□○○○□□○○○○
(3)2、4、8、16、( )、( )(课件说明:先出现16、( )、(
),让学
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答案。体会必须要找到规律。再出现2、4、8、16,再次让学生体
会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找到规律)。
2.揭示课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数学
思考方法,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
单问题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
再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策略来解
决问题。
【探索规律】
1.游戏引入:
表扬刚才发言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握手,然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和
学生一共握了几次?再选一位同
学与其余同学握手,再问一共握了几次,依次……让学生体
会到有规律但不容易一下子说出答案,那么全
班呢?(临时收集人数)
这需要我们从人数最少的时候开始找规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看成一个点,握
手看成连
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握手问题看成是连线问题。
2.教学例1。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1) 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①给时间
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边巡视,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怎么操作的,边询问学生
是怎么想的。
(预设:有的同学会很快找到规律并得到结果;有的同学能找到答案,但说不清楚规律;
有 的同学不能找到规律,或不能很快找到,但是可以一直画到6个点甚至8个点;还有可能
能连但有遗漏; 学生可能很容易发现,用一个点先和其他所有点连接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
不一定能想到。)
②针对学生的情况,抽一两个人说说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困惑— —如果发表格,那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发,那怎么揭示这个规律?(每
人发一张白纸,这样难度 拔高了,但可以试一试。)
(2)动手操作,(发现)验证规律。
已经发现的属于验证,没有发现的,可以依托这一环节去发现。
方案一:
用一个点分别和其他点连接,6个点的时候,分别是5+4+3+2+1=15。
方案二:
①连线填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合作还是独立做。
如果发一张白纸,就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也有可能出现其它结果。
看看图上 的数据和自己的操作,思考一下,你会有什么发现?(课件说明:这张表格用
课件展示,但是不完整,在 课堂上边听学生回答边填写)
②交流汇报。
指名到投影上汇报,教师板书。
从2个点开始。
板书:2个点共连1条
学生:3个点共连3条
提问:这 3条线段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
成一条线段。前面2个点, 就增加2条,所以3条。)
板书:3个点共连1+2=3(条)
学生:4个点共连6条线段。
提问:这6条线段又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就可 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
都连成一条线段。前面3个点,就增加3条,所以6条。)
板书:4个点共连1+2+3=6(条)
追问:观察算式,6条是从1开始的几个什么样的数相加?
学生:从1开始的3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板书)
提问:你能快速说出5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吗?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板书:5个点共连1+2+3+4=10(条)
(从1开始的4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提问:6个、8个、12个、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列式后回答:6个点共连1+2+3+4+5=15(条)
(从1开始的5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从1开始的7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8+9+10+11=66(条)
(从1开始的1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19=190(条)
(从1开始的19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总结规律:
提问:如果有n个点,你能说出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吗?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规律。
教师小结:本题的规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n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
就等于从1开始的
(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用算式表示为:1+2+3+4+5+6+7+……+(n-1)
方案三:
①继续思考,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吗?
②学生汇报
- 两个点能连1条。
△ 一个点能引2条,那么有3个点就共有2×3,但是每条线段分别重复了一次,所
以,实
际上有2×3÷2。
四个点呢?谁能说说怎么连接?四个点、五个点……同理。
根据规律,你知道15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第七个问题,再思考,如果有
n个点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实在说不出来了,再提
示)
有n× (n-1)÷2
解读关系式:点数×(点数-1)÷2
【指导阅读】
计算全班每个人都与同学握手,一共要握手多少次?生答:人数×(人数-1)÷2。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1、2、4题
2.按规律填数:
1+3=( )
1+3+5=( )
1+3+5+7=( )
1+3+5+7+9=( )
……
1+3+5+7+9+11+…+97+99+97+…+5+3+1=( )
答案:
1.第1题:(1)41.66 (2)12 16 32
第2题:(1)平行四边形 (2)2×7+1=15(根)
(3)规律是第n个图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是:2n+1。
第4题:(1)180°×(边数-2)=多边形内角和
(2)180°×(9-2)=1260° (3)(n-2)×180°
2.4
9 16 25 4901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学习所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数学思考(1)
2个点共连1条
3个点共连1+2=3(条)
4个点共连1+2+3=6(条)
5个点共连1+2+3+4=10(条)
6个点共连1+2+3+4+5=15(条)
……
n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
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1+2+3+4+5+6+7+……+(n-1)
现
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包括思维能力的发
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
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
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
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数学知识
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本节课教师
注重渗透由难化易的数学思考
方法,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的过程,随
着点的增多,得
出每次增加的线段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学生经历丰富的连线过程后,整体观察和对比
表
格中的数据,发现每次增加的条数就是点数(n-1)。
生活就是数学,数
学就是生活。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
培养应用技能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例
题时,我采用了一题多解的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之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灵活运用之前发现的连线问题的规律,解决这道生活中的问题
,还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学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
去解决较复杂的
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数学思考(2)
【教学内容】逻辑推理。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警察叔叔
破案的影片吗?警察叔叔根据一些线索进行推理,最终将
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你们想不想进行推理判断得
出正确的结论呢?
1.课件出示简单的推理问题,学生回答。
(1)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
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他
们两人究竟各拿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
(2)小红、小丽、小刚分
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
小丽拿的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可知小刚拿的是社会书,小丽拿的是数学书。
2.小结: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
学习较复杂的
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
【复习讲授】
课件出示例2: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
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
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
是同班的?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这里的A、B、C、D、E、F分别表示3个班的6位班长,每班有2个班长,
每
次开会,每班只有1位班长参加。
3.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
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进行
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不可能和B、C同班。
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只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只可能和D、E、F同班。
4.教师: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这些条件又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5.教师:看了这些条件你有何感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么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
呢?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
课件展示问题:
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写。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投影仪)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教师: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指名学生答一答,并进行集体评议。(板书:A、D同班,B、F同班,C、E同班)
6.教师:如果不用列表,能直接根据条件推理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上面的推理过程用了“排除法”。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6、7题。
第6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4)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并进行集体教学。
(5)全班齐练。
第6题:答案:4种。
第7题:答案:1号第四名,2号第三名,3号第一名,4号第二名。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数学思考(2)
第一次到会的有A、B、C→A不可能和B、C同班→A只可能和D、E、F同班。
就本节课
的内容而言,学生之前尽管已经解出了比较多的数学广角系列安排的内容知
识,但前后的知识联系看起来
并不紧密,不过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却是一贯的:都强调数形
结合,都强调合作探讨与交流,也都强调策
略与方法的优化等,尤其是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鉴于此,本课在设计时,我就比较注重让学生在参与过
程中将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重视“说”
的过程,在“说”的过程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比交流和优化,并相应
渗透数学化的思想,体悟
数学的简洁美。学生只有在借助表格说思路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其价值,才会认
同,才会自
觉加以运用。这种运用的目的是对方法的认同,并非要在一节课中做对太多的推理题,这也<
br>不现实,因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毕竟,严密的推理尤其是信息条件比较复杂的推理
更是挺
费时间的。如果学生能在课后对推理知识有比较高的热情,并且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
能够想到运用这种方
法去尝试解决,应该说就已经达到了本课的基本目标。
纵观全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浓
浓的“数学味”:通过直观教学,数形
结合,以简驭繁,让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
的交流有实效,学生对数
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
我的困惑是
对教材中表格的处理,是否该发放给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能顺利达到
同样的目的吗?如果直接
发送,是不是前功尽弃?又是否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