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20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任正非华为的冬天
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矛盾
青春期也
称“过渡期”。不仅是身体发育呈现出由儿童
逐渐发育为成年人的过渡,在心理上也表现为由不成熟到成
熟的变化。特别是性机能发育成熟导致心理上的急剧变化,
形成青春期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征。
(一)青春期心理特点
1、认知能力明显提高,视觉、听觉的能力达到一生中
的高峰
期。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
发展,辩
证逻辑思维逐步形成;思维片面性和表面性逐渐得到克服,
深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高度
发展。
2、情感发展特点
一
是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
气;
二 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
三 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
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
四 是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
五
是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
3、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渐接近成熟
“我是谁“?成为青少年探讨的重要问题。心理学家埃
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 性对自我同一性混乱”
的阶段。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表现为:
成人感发展 、意识到自己的形象、自我分化、自我评价能力
提高、自尊心提高。
4、性意识萌发。 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典型的心理特点。也是青少年
成长的重要议题。随着性意识的出现,人的性 格、兴趣、爱
好等个性心理也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开始对异性产生神秘
感和好奇心,有的在心 理上还接受不了自己在生理上的变化,
产生焦虑、羞怯等情绪。所有这些都是性心理的正常表现。
案例:
一位初三学生家里乔迁新居,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搬进
了两室一厅的房子里, 儿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立房间。第
二天儿子上学去了,母亲要照例去为儿子整理打扫卫生。谁
知道房间的门上了锁,门上写着“安民告示”:本房间主人
不在,有事需要进入,等放学回来后再说。主 人若在房间,
进入房间前请先敲门,不要随意闯入,更不能翻主人的书桌
和抽屉。希望尊重别人 的隐私权等等。
一向传统的父母难以接受,气得到学校向孩子的班主任
告了状。
案例:
小雨最近参加了英语补习班。着让父母感到惊喜。因为
他的英
语成绩一般,原因是对英语没有兴趣。
此次参加英语补习班的原因是因为他喜欢一个班里的
女
孩。女孩五官清秀,性格开朗,特别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口
语让小雨佩服之至!为了能够和喜欢的女孩拉近
距离,他在
放假前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假期语言补习班。
思考题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您看到了青春期哪些心理特点?
(二)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
感,由此而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 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
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
母的权威作用
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
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
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
认
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
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
龄不足,社
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
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
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案例:
班主任李老师发现,最近班级里
学生一下课就聚在一起
讨论:今天是谁的“幸运日”、谁要当心“倒霉”。还有不少
同学特意上
网测试自己名字的“凶吉指数”。测试结果好的
都欢呼雀跃,庆幸自己将“一生无忧” ;测试结果不好
的,
就垂头丧气,甚至回家闹着要求父母同意自己改名字。李萌
同学就硬是把名字改成了“李向
阳”。说自己以前的成绩不
好都是因为名字惹的祸。改了这个名字就可以“鸿运当头”
了……..李老师听了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青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
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
灵来相待。
又由于自尊心强,怕自己的想法不被人理解,或者不愿被他
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
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
矛盾心理。
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
现有相当部分的
中学生认为父母和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
案例
小齐原来是一个活泼外向、情感 表现在脸上,思想挂
在嘴上的的阳光男孩,可上了中学后慢慢
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家长和老师发现他已不再把父母和老师作为“知心人” 、“倾
诉对象”。
相反,他们感到相互之间开始有距离,且似乎是
他在有意逃避成年人的 交流,制造与家
长、老师间的距离。
家长发现,回到家了就一个人钻进的房间,等别人睡了,半
夜爬起来写日记
,对家长的善
意关怀表示冷淡,甚至不接
受;对家长的各种询问表示反感;对老师组织的活动也没有
了热情。
4.性需求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
往
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
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
由于学校、
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
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
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
状态。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有美好的愿望
,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一方
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
对于成功、实现理想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缺乏心理准备,想得
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
备脱节的矛盾。
经不起挫折,遇到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
br>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
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
题不周密,往往
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
坚持
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
己意的就任性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
动行事,
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
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
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
力弱的矛盾。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
br>处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
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
空中来客、世界
风云、信息技术到日常生活个人小事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
奇,并积极探究,但
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
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
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
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
思考题
青春期上述心理矛盾最容易导致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自我认识问题
1、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
自负与自满:自负的学生表现为高傲自大、刚愎自用。
看不起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因此也往往难以与比如相
处。由于自我认识中主观的“我”高于客观的“我”,自我
感觉良好,
所以也不愿意去付出应有的努力,做事情表现为
“眼高手低”。
案例:
小龙虽然成绩平平,在学校表现一般,但他自我感觉很
好。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说他
:“你看看,最近学校退步
了吧?”他辩解说“我这成绩蛮不错嘛!班里比我差的同学
多了去了
。”班上改选班干部,小龙仅以一票的优势保住了
小组长的职务,老师警告他“今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啦!
”他
满不在乎地说:“其实我各方面都挺优秀的,是你们对我要
求太苛刻了。要么就是他们嫉妒
我”。
自卑:
与自负相反,自卑的学生往往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夸大
自己
的劣势和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过低估计自己
的能力,对自己没有信心。遇事总是畏缩不前、不
敢做应有
的尝试就承认自己失败。
案例:
女生乐乐:“我已经很努力学习
了,可成绩还是很差。
我真笨!我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再学习也考不上大学。
我曾经两次
离开学校出走,但因为害怕父母担心又回到了学
校。我每天担惊受怕,害怕公布考试成绩,害怕别人看不
起
我。我感觉大家都不喜欢我,谁会喜欢一个成绩不好、没有
前途的人呢?我什么优点都没有,
只会给爸爸妈妈增加负担,
想我这样的人活着有是意义呀!”
孤僻与离群
孤僻与离群是自闭倾向的表现。这样的学生往往少言寡
语、性情乖僻,游离于集体之外。
案例:
津津在班级里表现为凡是集体活动、集体游戏她都没有
兴趣,课间也
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坐着或者自己呆着。对集体
工作不热心,在集体获得荣誉时同学们兴奋不已,她表现冷
漠;上学、放学她也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说上一
句话。
2、自我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生活环境中缺乏可以比较的对象。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
就需要一个镜子,要客观的认识自己,也需要借助他人做“镜
子”。否则就无法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
价和认识。
对自己以往活动的经历没有正确评价,留下了夸大化的影响。
一个人还通过自己活
动的结果来认识自己。如果以往的活动
结果是成功的,就会增强自信心,否则就会降低自信心。但
是青少年对事物的评价还不成熟,往往夸大活动的结果从而
造成自我认识偏差。
自
我觉察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反省能力不强。阅
历不深、缺乏经验等,都是产生自我角色混乱的原因
。
他们经常搞不清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而形成自我同一性危机
。自我同一性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和心理成熟的必要过程。
(二)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1、学习心理问题表现
学习压力过大
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老师学校期望也比较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造成
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
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还有的表现为情绪烦躁、自卑、
自责等。
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的亲子关系紧张、离家出走、
自杀等极端心理行为问题也不少见。
案例:
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
了变化,竞争
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
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
1
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
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
,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
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
头脑,看
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考试焦虑问题
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
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
<
br>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考
试前睡不着觉、不能安心复习准备功课
、一想到考试就心慌、
出汗,考试过程中出现发抖、注意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
白甚至胃疼、
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
案例:
一位高二男生小李,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
他
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
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
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
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
到了一听
考试就恐惧就紧张的地步。
厌学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
要
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
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调
查显示,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不仅
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
也有这种倾
向。
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
同学
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
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
一下子烧成
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2、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青春期是学习的黄金年龄,为什么会厌学?致学生产生
厌学症不是简单某
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
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1)社会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
力产生的负面效应。
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
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
观。
“一夜暴富” 、“拼爹” 、“新读书无用”等浮躁情绪
存在,知识价值的体现尚未
被社会充分认可。加上青少年年
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
响,
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好好学习的信念发生动
摇,对学习失去动力。
(3)学校因素
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
上”仍然存在。现在还有不少学
习只抓“分数”,导致学生
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学生心理负担加重。
学校
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
学校
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
了在评价中获得
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造
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
br>绪。
(4)学生学习生活单调辛苦。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
一天要
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习,到
晚上11点才能休息。双休日
有着大量的作业,还要上校外
班补课,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
学习负
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
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
视对学
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
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
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
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5)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讲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
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
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更不注重因
材施教。而是将
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
自己就像机器一样,
整天忙忙碌碌。这样的教学压抑了学生
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
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6)家庭因素
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
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
家庭不良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
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
的心理感受。
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
的欲望;而当孩子“不
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
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三)人际关系问题
1、青春期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
(1)师生关系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师源性”心理伤害教师教育
和教学中的语言和行为不规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班级管理
中不公平、误解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成见等,都有可能伤害学
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对老师
行为的误解:诸如:认为老师“嫌
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
自
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因
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由于沟通技巧、习
惯、个性等问题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小王的一位好朋
友总是
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虚伪,使他十分
苦恼,不知怎
样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有一女同学因两个要
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
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
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
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
知该怎样去做。还有“友谊独占”、 “校园欺凌”等等。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
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有位女生谈到
: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她什么都要管,听到
她的唠叨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
她整天操劳,又觉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
中,真不知该怎么办。
还有位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互相伤害。他不愿呆在家里,
心里烦闷极了。觉得活着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
念头,可见,
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是厌恶、鄙视、内心创伤。
2、青春期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师生关系方面:调查发现,52.6%的中
学生认为自己和
老师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具有和谐型师生关系的有34% 。
青春期,随着认
知能力、评价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盲目接
受任何一位老师,他们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希望老师成为<
br>之间年长的朋友。如果对学生缺乏关爱、理解、耐心与热情,
或者不研究学生的心
理特点,只是一味凭自己的观念和热情
教育学生,学生则会由失望进而转化成压抑、敌对、攻击等
心理或行为。更有甚者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同学关系方面:生活习惯、性格、学业竞争
等是造成同
学关系紧张的原因。青春期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
是其中主要原因。
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
较强,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使他们缺
少对社会现实的基本理解
和认识,缺乏交往的经验,青春期到来自我意识、独立欲望、
自尊心都
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很容易出
现闭锁、防御、自卑、自负“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
碍,
造成同学关系紧张。
亲子关系方面: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青春期的逆反与更年期的固执
对孩子期望过高、盲目攀比
家长对孩子干预过多,使孩子不胜其烦
亲子缺乏有效的沟通
对孩子过分迁就,使孩子不懂得感恩等等
(三)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面临性
成熟,青少年常常会有或多或少的性困惑。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也会成为心理问题的根源而影响<
br>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包括:
自慰、遗精恐怖和初潮焦虑、性失误与性罪错、性心理
异常等。
1、性心理问题的表现
性自慰行为
所谓自慰行为是指在没有异性参与时所有自我进行的满
足
性欲的活动。一般又性幻想、性梦和手淫三种形式。它是
人的一种性本能需求。
性自
慰是指以与异性有关的遐想来满足自己对性的心
理需求。当一个人性需求很强烈,但又不可能或者不愿意
与
异性接触发生性关系时,就有可能想入非非。
由于性自慰涉及到性行为,所以当事
人往往会有一种自
责或者负罪感,并由此产生种种烦恼。我们应该让青少年明
白,性幻想是一个
人成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为性冲动、
性需求提供了一条宣泄渠道,不必为此感到羞愧。但是如果过分沉溺,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就需要接受心理辅导了。
遗精恐怖与初潮焦虑
首次遗精与初潮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是重要的、前
所未有的生理变化,更是一种心理冲击。调查发现,
36.8%
的男生对遗精感到恐慌;68.8%的女生对月经初潮感到恐慌。
不少青少年认为这
些现象是一件羞耻、肮脏的事情。特别是
女生,加上月经来潮时伴随的种种不适,对月经都有厌恶、消极的情绪体验。
关于“早恋”问题
何谓“早恋”?在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时代,乃至对不
同的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
社会规范说,中
学生谈恋爱就属于早恋。我们一般不主张中
学生谈恋爱。原因有二:
一是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早恋会分散大量精力,势必
影响学业。二是经济生活的自立程度尚未独立。
近年来的全国性调查显示,中学生的早恋已占有相当大
的比率。
中
学生恋爱具有朦胧性、是单纯性、不稳定性,冲动性
等特点,不要轻易地把早恋与道德败坏划等号,不要
采服压
制打击的手段,要尊重青少年的感情,耐心阐明道理,相信
良好的教育方法必然会有好的
效果。
性失误与性罪错
性失误指青少年男女的一般性越轨行为。比如未婚男女发生性行为、未婚先孕等。近年来性失误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少女怀孕现象也不少见。这个问题需要
引起重视。
性罪错主要是指卖淫和强奸等青少年犯罪行为。用性罪
错一词,是为了把
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性犯罪区分开来。近
年来青少年性罪错的比例也有上升趋势。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中,性罪错占到48%。
2、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的原因 <
/p>
性教育缺失:我国绝大多数青少年没有接受过正轨、系
统的性教育,关于性知识、
性心理和性道德方面的知识严重
缺乏,导致许多由于认知不到位而产生的性心理问题;
社会环
境中不良因素影响:网络传播、媒体等方面有许
多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成年人性教育存在误区:过于敏感或讳莫如深。
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金钱至上价值观是导致青少年性
罪错的重要原因。
思考题:
针对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我们应如何
做好青春期心理保健?
三、维护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要
努力消除各种
精神“污染源”,保证中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
长环境;从根本上预防
和减少中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要大力倡树新风正气;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不宜进
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同时,要努力以丰富多采、
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中学生,满足全面发展
的需要。
加强社区(村委会)青少年心理教育,发挥社区在青少
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要加强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队伍建
设。建立队伍网络,其中应该包括精神卫生工作者
、社会工
作者、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各级相关人员、特殊治疗者以
及社会志愿者等,接受相关
培训,以社区服务为主,参与对
青少年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以心理
保健
和预防为先,注重和搞好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
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
谐社区。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
素质教育模式。学校要调
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
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管理层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
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
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
的需求,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
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端
正学校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记录成长足迹,展现个性化,营造和
谐发展空
间;狠抓主渠道,重视发展性,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分层化
评价,尊重差异性,促进学
习方式转变。
要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充
满活力的校园环
境培养学生两个向上、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
2、教学层面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使自己始终以旺盛的精力、
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各科教学要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每一位教师都
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维护学生
的心理健康,研究教学规律,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教学
效果。
3、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其它学生的心理素
质
在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体系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是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通过专门的教材,以课程的形式
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
的心理品质。对青春期学生的学习问题、自
我问题、人际关
系问题、情绪问题以及性心理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
是有效提高青少年心
理素质、预防各类心理问题产生的专业
化、主渠道。
4、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开展对有心理困扰的
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是在学校情景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运用
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
行心理辅
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
康、促进人格完善和发挥个
人潜能的过程。青春期学生如果
有心理困扰,可以到学校找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三)扎实开展家庭心理干预
教育家长做到:
1、与孩子
平等交流。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
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要帮助家长懂得青春期身
心
发展规律,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
法,使家长了解青春期是一个特殊
年龄阶段,对青春期孩子
出现心理问题要有思想准备。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心理
发展规律。
2、端正教育心态。
避免望子成龙、期望过高、盲目攀比、粗暴教育、放任
溺
爱、重物质满足轻心理关爱等不良教育心态和教育方法。
3、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
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对于家庭出现变故如父母离婚、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等
学生,给予特殊指导,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4、指导家长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重视对学生
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
德,有意识地让孩子去承担家庭
和社会责任、培养责任感,
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
和发尊重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发挥
他们的潜能。
2012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形式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教育部早在2002年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2012年有进行了修订;
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
南》;
2016年国家卫
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
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br>(国卫疾控发〔2016〕77号)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多侧面、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协同配合,
页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协作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
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优化社会环境,还青少年
一个洁净的蓝天
,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
干预,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
br>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