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专项提高练习题1
平安保险公司招聘-纠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专项提高练习题1
1.服装店过去5天制作75套服装,现在每天制作18套,
现在比过去每天多制作多少套服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筐
梨重25千克,一筐苹果比梨轻5千克,一筐香蕉比苹
果重10千克,一筐香蕉重多少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幼儿园买了15盒铅笔,买的蜡笔比铅笔多3盒,买的水
彩笔是蜡笔的2倍。买了水彩笔多少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妈妈今年32岁,比小玲大24岁,奶奶72岁。奶奶的年
龄是小玲的几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
校图书室要添置一批新书。《科学与发现》每套2本,
每本4元。《数学故事》每本9元。《童话故事》
每本38元。
(1)用279元可以买多少本《数学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450元买12本《童话故事》够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160元可以买多少套《科学与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出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或
第1页共5页
正方形,可以怎样围?有不同的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粉6千克,要磨面粉126千克,需
要几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学校买来2019本练习本,分给16个班,每班120本,还
剩多少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手
工课上,老师计划把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给每个小组
发3张彩色纸,实际上同学们是分成了6个小组活
动98的,
那么每个小组可以得到几张彩色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三年级同学收集了184千克废报纸。用32千克废报纸可
以换4棵树苗,他们收集的废报纸可以换多少
棵树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每箱5千克,第二天运来150
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千克饼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百货商店卖出3箱背心,每箱20件,
(1)每件24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共卖了1200元,每件多少元?
第2页共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有47千克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同学们去划船,男同学去了37人,女同学去了34人,
每6人坐一条船。一共 需租多少条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王老师用100元买了3个排球,还找回4元。每个排球
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五大伯养母鸡50只,养的公鸡比母鸡少16只。王大伯
一共养鸡多少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动物园有黑天鹅24只,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3倍。
黑天鹅和白天鹅一共多
少只?黑天鹅比白天鹅少多少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园林绿化所的张阿姨早晨8时到12时,共给820棵苹果
树喷了药水,她平均每小时喷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
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
护每月16
元,全年要多少钱?
第3页共5页
要练说,得练看。看
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
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
活动时,我着眼观
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
观察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的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
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
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
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
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0. 白云园1
2个班
的同学去春游,平均每班有36人,共有9辆大客车,平均
每辆大客车坐多少人?
第4页共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
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
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