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美国劳动节-凡人歌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教材导读)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
br>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
和朝鲜
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
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
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
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
》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
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
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
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
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
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
顺序写清楚了鱼钩
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
之情;
《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
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
阅读这
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
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
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
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
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
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
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
材可用11—14课时。其
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
,回顾与拓展2
课时。 四、教学建议
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
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
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
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
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
感情真挚强烈;
《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
,
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
言
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
情。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
同时,思想受到感
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
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
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
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
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
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
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的速
读能力。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
文4—5课时,
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四、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编排主题、课文新意都不够,但革命传统题材类的课文还得要编排。人教版教
材从2
001年第1版至今没有改过版,有的版本现在已经是第6、7版了,改版的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课改之初
编写的教材没有重视把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编进教材中。 这一单元的训练
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一是
阅读方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写作方面,领悟文章
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一组课文,
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
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受到国际主义、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但要两个方面问题:一
是老师感动学生无动于衷;
二是老师感动感染了学生,学生也感动。感动只是达到了学习目标的一个方面
,语文学习光
感动不行,重要的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得到了什么。 本组有些课文,如《金色的鱼钓
》
《梦想的力量》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课程标准在高年段提出了默读的
速
度要求,即“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中,还
提出了学习浏览的要求,这也是课程标准在高年段提出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
据需要搜集
信息。”要达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靠什么?靠训练。默读、浏览的训练,教
材在四年级下册已经有意
识地渗透了,如《小英雄雨来》的学习。什么是打好小学的基础?
训练默读和浏览
▲编排这一单元的背景: a.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4-06-01):“四、加快
课程、教材、评价与考试
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
教材建设,严格教材审查。„„特别是
正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等学科的教材要增加优秀革命传
统教育的有关内容,以保证那些内涵丰富、脍炙人
口的革命传统文章、故事进入课堂。要在
语文、历史、地理等教材建设中,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有意识
地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广
泛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b.教育部《中小
学开展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三、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了
解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
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
义,排除万
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
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
精神等,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
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梦
想的力量》:编排这篇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
,试图改变这个单元课文题材过于革命化、过于
沉重,增强课文的可读性和教育的可接受性。
关于革命传统课文教学注意的问题 ●认识上
的误区: a.语文教科书编排一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
并不影响教科书的整体面貌。人教版
一直没有改动,有的版本教材已经是第5版或第6版了,原因是以前
对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
重视不够。 b.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能与守旧落后、过时、缺少时代感画等
号。革命传统
题材课文所描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抒发的感人肺腑的情,无不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使之发扬光大!可以说,这样的精神财
富历
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如,伟大的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
信念,是一种艰苦
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勇气,
这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乃
至现在提倡的航天精神都是一致的。当今时代的人,仍然需
要从这些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推动中华民族
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c.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
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不同于学生的课外读本,选文不能
一味以学生的喜好为标准,应体现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
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之增长确有助益”之精神。事实上,大多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但语言典范,思想
健康,
有启迪价值,而且便教利学。 d.不能一提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内心就产生反感、产生抵<
br>触的情绪,更不能有过激的言行。这与人民教师的职业要求不相符的。 ●几点建议 a.命
传
统题材课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这一类课文,容易把握强烈的思想感情
而忽视对语言文
字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将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要注意与思
想品德课中的革命领袖和革命
传统教育区别开来,不能向学生灌输革命的大道理。要做到“文
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
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 在教学目标
定位上,一方面,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定得太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和接受能
力,使思想情感的浸润、熏陶变成生硬、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
不要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
训练,明确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有哪些,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如何落实。
b.一些革命
传统题材课文,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困难并不是很大,关键的还是要引领学生借
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
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作者、教科
书编者之间的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进
行对话,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c.一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有
一定距离,学生理解有点困难、不易与文中的人
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学习课文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时代背
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材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
生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学
习课文做一些铺垫工作。另外,要做到“难课文巧教”,在“巧”字
上下功夫。“巧”体现在
要能够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眼”。 例如,五年级下册《桥》这篇课
文,体裁是小
小说。这篇课文塑造的是一位普通的老汉——村党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小说一般通过人物
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通过情节的安排、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精神
面貌
,表现社会生活。要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抓关键点。如,提到董存瑞,我们自然
会想到手托炸药包
炸敌人碉堡的形象;说到黄继光,就会浮现出他奋不顾身堵敌人枪眼的形
象。一些老师在教学《桥》时,
常常注意到课文在环境描写方面的简练、准确、生动,如“像
泼”、“像倒”,而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两
个最关键的词“揪”、“推”往往被忽略。“揪”、“推”
就是《桥》这篇课文中关键的“字(词)眼”
,应该在这两个词语上做足文章,让学生感受
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在灾难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体会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父爱的伟大,体会共产党人也是有血
有肉的人,有丰富情
感的人。提示:抓住重点词句不是否定从整体入手,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整体——
部分—
—整体。 d.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有着较明确的价值取向,最好不要做多元解读,不能因为时<
br>代感的要求,随意改变教材编排意图,随意解读革命传统课文。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
篇课
文,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不要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
族饱受的屈辱,不
要忘记那些为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以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可是,近年来却有人
任意地解读这篇课文,认为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五
壮士奋勇杀敌的段落,“是展示暴力的血淋淋
的场面。”于是“有意回避了杀敌的血腥场面,
引入‘日寇行礼’的历史细节,教学重点从感受五壮士痛
击敌人和对敌人的仇恨,转移到体
验他们爱人民爱民族甚于爱自己的生命的崇高情怀和英雄气概上。”并
认为“这是一个可贵
的转向。”我没有听过这位老师的现场教学,但非常惊讶于这位老师处理这篇课文的
态度和
做法,更惊叹于居然有人要“为他们身上所闪现的现代思想、现代精神而激动、呐喊”。这
种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思想、现代精神,而不尊重作者表达的情感、教材编排的意图,任意
解读、歪曲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是不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