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堂实录
海上钢琴师结局-七一
22冬阳 童年 骆驼队
一、 直击课题,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我们本册书的第一课吗?作者是谁?谁知道林海音跟大家说说?
生1:《窃读记》,作者是林海音。
生2: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
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
年才
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生3:《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
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
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
京城南
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 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
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
评选为亚洲
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
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
感动了一代人。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资料非常全面,今天我们就学习《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
童
年 骆驼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题,看看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我发现三个词语中间有一个黑点的标点符号。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这个黑点,叫做间隔
号,它将课文的三个部分间隔开来,一目了
然,同学们在平时作文中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师:你能用这三个词语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在暖暖的冬阳里,一群带着驼
铃的骆驼队缓缓走过来,给小英子的童
年带来了很多美好。
二、 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师:多美的画面呀,《冬阳童年骆驼队》这幅美丽的画面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童年故
事。让我们一
起走进小英子的童年。
师:在这段话中,有两个字比较难写,谁来提醒一下大家?(课件出示课文段落)
生1:我想提醒大家“嚼”这个字,右边部分的下面不是“既然”的“既”。
生2:我想提醒大家“卸”这个字,左边竖是一笔下来,不能断开。
生3:“嚼”这个字我查了字典,有两个读音“jiao”和“jue”。
师:“嚼”这个字
在课文中就出现了两次,请同学们来看这两段话,自己读一读,看看“嚼”
应该念什么。(生自由读)
师:请这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
师:解
决了字词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考课文围绕骆驼写了哪几件事?
生1:学骆驼咀嚼、和爸爸谈论驼铃的用处。
生2:还有想给骆驼剪一剪毛和夏天时候问妈妈骆驼们都去哪了。
(生读,点名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学咀嚼 谈驼铃 剪驼毛 问骆驼)
三、
细读文本,小组合作
师:课文就写了这4件事,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你们都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儿,
接下
来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件最感兴趣的事,请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读读要求。
(一生读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内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片段,反复读,仔细品味,抓住关键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2、每位同学都要参与,看看谁的感受最与众不同,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不明白的地方注意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四、汇报交流,品读提升
师: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句进行体会的,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事是学骆驼咀嚼。我来给大家读一下。(其他同学补充感受)
师:孩子们,看骆驼我竟然看呆了,什么让我看呆了。
生:骆驼奇怪的吃相。
师:
哦,这奇怪的吃相让我看呆了,我觉得你可以读得更好一点,让大家都看呆了,谁
来试试看。(一生读)
师:还有什么让我看呆了?骆驼的模样让我看呆了。谁还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三个那样他特别强调,告诉大家你读出了什么来?
你从三个那样中读出了什么?
自己读读看。
生:我从三个“那样”感觉出骆驼的吃相真的是太奇怪了,所以作者忍不住用了三个“那
样“。
师: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种动物太奇怪了,他简直看呆了。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
<
br>
己试试看,待会再请同学读。你们知道那个时候小英子几岁吗?
生:五岁。
师:那个时候英子才五岁啊,五岁的孩子正是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时候,这长相奇怪的骆
驼呢,也许这位
来自台湾的小姑娘还是第一次见到呢,也只有5岁的孩子才会对什么都感兴
趣。
师:小英子一下子看“呆”了。课文中还有一个字跟呆的意思差不多你能找出来吗?
生:“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这句话中用了一个”傻“。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呆傻是什么意思?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文中并不是贬义,而是说的那种可爱的表现。
师:呆得可爱,傻得纯真。我们再回过头来,听老师读。(师范读)
师:同学们对骆驼可能比
较陌生,但是对于这些小动物来说,就非常熟悉了。你能模仿
文中描写骆驼的句子来写一写这些小动物吗
?
(课件出示:兔子、猫、狗、仓鼠、蚕的图片,学生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生1:我站在
兔子的面前,看它吃饭的样子:那样呆呆的眼神,那样蠕动的嘴唇,那样
萌萌的样子。它咀嚼的时候,三
瓣嘴动来动去,耳朵也跟着一晃一晃的,感觉没有什么比它
吃着东西更重要的事情了。
生2:(略)
„„
师:关于骆驼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再来看下一个生活片段又给
了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一起走进谈驼铃。
师:这父女俩在谈论什么话题呀?
生:骆驼为什么带铃铛?
师:课文中告诉我们父亲的观点是什么?女儿的观点是什么?
生1:父亲的观点是驼铃可以驱赶野兽。
生2:女儿的观点是赶骆驼的人怕旅途寂寞。
师:对同一个问题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更喜欢谁的?可以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喜欢小英子的观点。因为她的想法很单纯,很可爱。
生2:我喜欢父亲的观点。因为驼铃的作用就是驱赶野兽,保护驼群,爸爸知道的很多。
师:
爸爸的想法很有道理,小英子的想法似乎也很有道理,就让我们把这两种不同的想
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吧,同桌合作读,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分角色读)
师:是呀,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美好,你们也是孩子,那在你的你觉得铃铛有啥用?
生1:铃声起到震慑野兽的作用,那样他们就不敢靠近了。
生2:也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挂在脖子上很好看。
生3:铃声还可以提醒别人骆驼队来了,人们可以出来做生意了。
师:同学们也和小英子一样,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同学们要继续保持这种纯真哟。
师:小英子跟爸爸谈论的事情只有这一件吗?
生:不是。
师:孩子的心里总有无数
奇奇怪怪的想法,就这样,清脆的驼铃声载着小英子无数美好
的想象回荡在北京城南的大街小巷,冬天快
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呢,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
生:小英子满脑子都有很多奇怪的想法。
师:老师有一个发现,看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英子把骆驼的毛比作了袍子,写拉骆驼的人和骆驼一样。
师:为什么写人跟骆驼一样,而不写骆驼跟人一样呢。怎么拿人跟动物去比?
生:因为小英子喜欢骆驼,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动物。
师:是呀,在五岁小英子
的眼里,骆驼是自己的朋友。这就是孩子看世界的眼睛,在他
的眼里人和动物是平等的。也只有身处童年
的孩子才有这样的想法。
师:骆驼背上的麻袋空了,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骆驼走远了,可是小英子
对骆驼的
牵挂始终没有停止,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还不见骆驼的影子,我们的小英子在一遍又一遍的问妈妈:(屏幕出示“问骆驼“片段,师生共读)
师: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听出了小英子的什么?
生:妈妈因为小英子总是问,所以有些不耐烦。而小英子则是爱问问题,对什么都充满
了好奇。
师:小英子总是问总是问,她还可能问什么问题呀?
生1:骆驼为什么冬天来,夏天又走了?
生2:骆驼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
生3:它背上的两个驼峰有什么作用?
„„ <
br>师:这些问题做妈的又怎么能回答上来呀!这就是孩子,孩子的脑海当中总有那么多问
不完的问题
。
师:在一个又一个的小问号的陪伴下,(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
队
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一种忧伤,童年一去不复返的伤心之情。
师:你们知道林海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吗,猜猜?
生1:30
生2:50 <
br>师:42岁。所以当他回忆起童年这些往事,“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
做了。!
”何止是这些,“冬阳底下跟爸爸谈论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所有的事我都不会
再做了。虽然我不
会再做这些傻事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
物啊!”
师:她还会想念哪些景色和人物呢?
生1:想帮骆驼剪毛。
生2:问妈妈骆驼去哪了。
生3:一起玩的小伙伴、赶骆驼的人。
„„
师:这是怎样的想念你知道吗? 听听林海音自己说的吧?(师读)
师:是啊,这座古城留
下了我童年所有的美好,我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那里
的一草一木一人已经都让我铭记于心。于
是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
本《城南旧事》,这里边一个个的小故事传递着林海音
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
五、 推荐阅读,积累运用
师:我的童年结束了,就这样,我默默
地想,慢慢的写,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那幅美丽
的画面: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
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我们也将告别最美好的童年时
代,可是童
年有那么多值得留恋的事,老师想对你们说,把它们写下来吧,你们也对自己说:把它们写<
br>下来吧,让童年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六、作业研究,知识迁移
师:下课后,同学们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的趣事,为自己的童年写一个生活小片段吧。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