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测测试卷 含答案
纺织品测试-2018年放假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漪
.
(yī) 供
.
耕织(gōng)
B.闲逛
.
( guàng) 明晃
.
晃( huàng)
C.旖旎
.
(nǐ) 碧波万顷
.
(qīng)
D.秉
.
性(bǐng) 凉飕
.
飕(sōu)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hú dié shuǐ piáo
chǎn tǔ yīng táo
chéng rèn
xiā nào qīng tíng chú tou
三、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精神:A.宗旨,主要意思;B.表现出来的活力;C.活跃,有生气。
1.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
,愈秀气。(
)
2.这份文件的精神
..
我们已经领会了。
( )
3.运动会上,同学们个个精
.
神
.
饱满。
( )
四、根据语境默写诗句。(6分)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童玩冰的稚
趣;“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横卧牛背吹短笛的调皮;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学大人种瓜的纯真稚态。
五、选一选。(6分)
1.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
..
觉
得它们并不存在。
B.一个中国人,无论
..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
.
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C.我当时既
.
不懂什么叫诗兴,又
.
觉
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2.下列文学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祖父的园子》—萧红 B.《月是故乡明》—巴金
C.《稚子弄冰》-杨万里 D.《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B.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C.我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D.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祖父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它们,我立刻马上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句子,完成练习。(7分)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这句话是外祖父对“我”的训斥,外祖父
生气是因为梅花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不能受到玷污,从中可以体会到外祖父的情感。(4分)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3分)
A.作者把园子里的生物当作人来写。
B.作者渴望得到自由。
C.作者是自由快乐的,她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周围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
无束。
八、开心阅读。(32分)
(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13分)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
一个场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句可以看出人们农活的繁忙。(
2分)
3.诗作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歌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
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童年(节选)(19分)
曹文轩
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
br>我有一位慈和的老祖母。她是一个聋子。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
门口向人们极善
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
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
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
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
外,大概还有一处,凡出门去的人
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
。一日,她终于
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母亲对我的爱
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
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
地先尽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父亲的
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
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地外的一
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
亲便坐起身,
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
br>就在那天晚上,我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
趣和恩泽。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
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
鱼鹰入水)声中,在老
式水车的“泼刺泼刺”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
眼来
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大片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水
对我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
之美学
情调的构造。
1.作者童年那些“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是指什么?(9分)
(1)慈爱善良的老祖母日夜将“我”思念。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文中说母亲“似乎没有任何食欲”,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特别依恋家乡的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是在水声中长大的,水让“我”灵魂永远不会干燥。
B.“我”生活在水乡,每天都干着与水有关的工作,家乡的水养活了“我”。
C.水乡滋养“我”的灵魂,“我”的性格、脾气及人生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家乡的
水。
九、作文。(30分)
题目:我长大了
提示: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同学
们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懂事
了。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等。同学们在做这
些事时,一定会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选择身边这样的一件事写一篇记
叙
文。不少于400字。
附答案:
一、D
二、蝴蝶 水瓢 铲土 樱桃 承认
瞎闹 蜻蜒 锄头
三、1.C 2.A 3. B
四、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1.C 2.B 3.C
六、1.祖父问我,我每天吃的是不是就是这个。
2.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3.删去“马上”或“立刻”。
七、1.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2.C
八、(一)1.从事。靠近。
2.昼出耘田夜绩麻
3.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画面。
4.儿童学种瓜有
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是以儿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诗歌流露出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
生活的向往
(二)1.(2)母亲为孩子默默奉献。
(3)父亲奠定“我”积极的生活态度。(4)水乡给了
“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2.父亲用
具体的生活事例教育“我”,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梦想就要下决心,
努力去追寻。
3.示例:母亲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有好吃的食物总是要先给孩子。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