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达标试题及答案

绝世美人儿
521次浏览
2020年12月10日 15: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公司法人代表-李开复简历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席元明)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达标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瑕疵(cī) 翘首(qiào) 粗犷(kuàng) 浑身解数(xiè)
....
B.桅杆(wēi) 框架(kuāng) 嫉妒(jí) 叱咤风云(zhà)
....
C.忸怩(ní) 虔诚(qián) 滞留( zhì ) 深恶痛疾(wù)
....
D.癖性(pì) 畸形(qí) 须臾(yú) 杳无消息 (yǎo)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天兵天将大举进攻花果山的时候,孙悟空没有引颈受戮,而是奋起反击。
....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周道如砥,高楼林立。
....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
学考试的措施。
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在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中,给运动员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D.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D.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夜阑人静,一片孤寂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喜欢雪景的村童来报告村景

1 9



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
的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一道,在调戏酒姑娘
了。
A.①③④②
7、诗文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富贵不能 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
是:_________,__ ______。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劳其筋骨(_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3)人恒过(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9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一开始就 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然后分析
论证,兼之正反对比,最后水到渠成,得出 结论。
B.文章详略得当,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中重点论证了“死
于安乐”。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反面论证“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的观点。
D.本文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归纳总结全文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蒸饭匠
李靖
①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 一顿
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
首先是那氛 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
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 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
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 这个饭有讲究,要不
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我扒了一口米饭在嘴里,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A)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
个分子,吞一口米饭 ,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②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秘密。老人滔 滔不绝,面带
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见底的米饭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
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蒸屉
是他特别找来的,这样蒸 饭不粘锅,透气。(B)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
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晚的木桶蒸饭 ,很快就被干光了。
③第二天,我就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姓孙,叫孙广禄,
是溧水沙河孙家圩一带的人。问到他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比我爷爷小10

3 9



岁。但也年近80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他说做这一行已 经
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蒸饭),但直到60岁退休,才拾起过去
的技艺,并越 做越精,在县城做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的
做礼拜。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 做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
24、25号两天,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 ,从凌晨开始,一桶一
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 ”
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
做,才会做得 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
满满的都是学问。
④此时 ,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
要料理不同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 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
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我感到最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 ,需要耗费的人工
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
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⑤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 的是
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瞎子听,
至今他还 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
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 ,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怎
么算账、学习蒸饭怎么蒸得好,都是因为自己摸索出了规律 。而规律来自于一样
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
他来说,最对称的是 个“人”字,也最难写。
⑥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对话< br>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
生。蒸饭这门技艺 ,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
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 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
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在弥补我没有记录 爷爷人生的
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他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
共鸣 。

4 9



⑦走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 桶,放到了小三轮车上。我把小本
子还给了他,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 很高兴,
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名蒸饭的老人。(C)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
一名倾 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文章以爷爷的葬礼开篇,有何用意?
2.品味语言。 < br>(1)第②段中“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一句中的“干”字极
富表现力,请品析 其妙处。
(2)试从修辞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3.文中的蒸饭匠老孙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括其人物形象。
4.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做红白喜事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文末(C)处划线句的理解。
2、漫啜秋光浓似酒
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 )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
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 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
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 目是金色的眩光。听
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
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
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 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
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 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
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
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 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
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 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
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 余音,终于隐

5 9



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 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
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 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
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 ,
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 。刚才还
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
一块画 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
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
保持着它的素养。野 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
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 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
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 果子最后
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
慢慢领 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
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
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 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
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赏析句子。
(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
度)
(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
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 加点词语)
..
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6 9



四、写作题(4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有 过“珍爱”的感受吗?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其实很多
时候,珍爱就是尊重情感的具体表现。相信大家有许 多宝贵的经历,等着与他人
分享。
请以“珍爱 ”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不 得
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7 9




参考答案:


C
B
A
C
B
(1)星河欲转千帆舞(2)东风不与周郎便(3)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无可奈 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 (1)使……劳累 (2)通“增”,增加 (3)犯错误
2. (1)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 国外的祸患。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 B

1.①渲染悲伤的氛围,表达对爷爷去世的哀痛之情 ②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蒸饭匠
—老孙。③为下文写我与老孙的温暖对话作伏笔。
2.(1)极凝 炼的动作描写,只一个“干”就写出了众人非常爱吃老孙蒸的米饭,
从侧面表现老孙的木桶蒸饭可口,技 艺高超。
(2)A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老孙的木桶蒸饭比作“阳光晒过的空气”,形
象生 动地表现了蒸饭的味道独特,好吃可口,赞美了老孙的蒸饭技艺高超。
B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孙 蒸饭比作农民松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老孙
蒸饭技艺娴熟高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 ①勤劳,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中可看出;②技艺高超
有耐心,从“要做好上百人一 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
耐心。”中可看出;③好学、懂得实践,有钻研精神, 可从“他喜欢读书,酷爱
文艺,劝我在写作上多实践”中可看出;④生活积极、乐观开朗,从老人蒸饭“ 面

8 9



带微笑,滔滔不绝”,和我对话,畅谈人生 等内容可看出。⑤做事一丝不苟,作
风严谨,可从“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 究火候”中
看出。(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数减半)
4.以众 人旁观老孙蒸饭和盛饭时的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从侧面表现老孙蒸的木
桶米饭可口,蒸饭技艺高超;以厨 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与老孙专注蒸饭作对比,
表现老孙的专注与耐心。
5.示例:在一位老者 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老孙身上那种勤
劳好学的精神、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和 温暖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怎样
积极面对生活,怎样不断充实人生,所以感到内心踏实。作者在失去亲人 的同时,
通过和老孙的对话,弥补了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暂时转移了失去亲人的悲
痛,所 以作者觉得又是一种宽慰。
1.(1)写了太阳西下的情形及落日照耀下树林的色彩。
(2)写秋天成熟的草木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和芬芳。
2.(1)衬托祖父的形象,“背草捆儿 的老人”这一形象和祖父互为印证。说明
像他们这样勤劳、坚持、有耐心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丰收,得 到温暖。
(2)老人也是秋光中一道风景,对老人进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
揭示主旨。 < br>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的蝉声动听
优美的特点,表 达了作者对秋光的喜爱之情。
(2)“犟种”一词表面上是说那些没有被风吹掉的僵桃,实则是形容祖 父的倔
强,写出了祖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屈服的精神。
4.(1)强调只有辛勤地劳作,坚 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才能度过难关,才能获得
人生的丰收。(2)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


9 9

宽阔的反义词是什么-匆匆那年主题曲


裸婚时代插曲-秘书长3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流星下的愿


上海高尔夫俱乐部-缅怀先烈的短句


广州凤凰城酒店招聘-那段自由的日子作文


自然堂化妆品-下一站天后伴奏


国际志愿者年-解救姜戈


分数除法的意义-我身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