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于丹教授-乐乐狗
五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就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
会风尚等。”显
而易见,习惯的养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长期形成的;二是一旦形成,则不易改
变。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
教材的一项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
仅仅是语文学习的要求,更是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也许你的人生
从此
就会改变。”难怪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看着现在班级各同学的习惯状况,
又看看他
们的各项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和他们的成绩几乎
成正比。这更加说明习惯对于一个
人的重要了。小而言之,习惯的好坏会影响到
学习、生活;大而言之,则会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
形成,甚至将决定于
他们今生的命运。既然习惯对一个人来说如此重要,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迫在眉睫,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在这个过程中,还
要注意要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对于小学高
年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养成以下良好的语文
学习习惯:
一、养成善于口语交际的习惯
《语文课程学段目标》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听、
说做了明确要求:与人交
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
气语调要适当;能根据交流对象的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听人说话能
把握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转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通过“听”、“说”
与别人交流。课堂上发言、讨论、诵
读等都是一种学习的机会,要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不要站起来说话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坚持说话规范化
、条例化,并且在
交流过程中要懂得尊重,树立自己发表意见与仔细聆听别人发言同等重要的思想。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爱说、喜听的机会。班级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
如:班会、朗读比赛
、××问题辩论赛等。在活动当中参与的过程当中,把要点
多次进行强化,天长日久,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尊重意识就会提高。
二、 养成独立识字、书写规范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特别指出:“识
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要“养成正确的
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它也是一、二年级的教
学重点。同时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
/p>
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
好
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高年段的
具体目标要点为:养成独立
的识字能力,书写行款要整齐,有一定速度。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能力的增强,在借助汉语拼音以及
工具书的基础上形成
独立的识字能力。养成这个能力对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r>整洁整齐认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但是目前的现状却不令
人乐观。据统计,
作为新升五年级的我们班,80位学生当中,有五、六位同学的
字写的横不平、竖不直,甚至写成一撮,
让人几近无法辨认;至于写字成型入体
的同学,大致有四分之一;能够每次认真书写的同学大致有三分之
二。通过调查
其他班级的书写情况,结果大致相同,看来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已成为一个普
遍
的现象。看来,高年级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督促。
三、 坚持阅读的习惯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杜甫曾经在诗中写到:“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可见读书的作用非常大,非常多。历史上的先哲们,无
不重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都读了大量的书
籍。
《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培育学生热爱
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
作能力、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使他
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
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课本的知识或教师传授的知
识,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
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外去学习和
培养,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
课外阅读量的多寡在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有它独特的意义。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
出:
“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也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小学高年段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课外阅读不少于 100
万字。
要达到这个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恰当的方法,激励和
督促学生去完成任务。因为课外
阅读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不成问题,可对于不自
觉的学生,可就成了一个“幌子”,往往效果不佳。为了
完成这一目标,我现在
是这样做的:把读课外书当成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半小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
并写出书名与页数,要求家长签字,一个月同学们把自己的好词好句本交流一次,
并且我不定时抽查。另外,我还严格要求我自己,每个星期读一本课外书,也摘
抄部分好词佳句,并且
在阅读课上与同学共同分享,因为我知道: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我也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学
生的课外阅读就尽量落到了实处。
丰富了知识,阅读能力普遍提高。
我也迫切地期望同学们热
爱读书,因为它的确是知识的泉源!只有它才能够
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
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
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语
)
四、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不会写或不认识的字,不懂
的句子,以及
课文作者的生平概况等等,于是开口便询问老师或者家长,老师或家长如果立即
告
诉他们,容易促使学生养成不爱动手、懒惰的习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
育的今天,这对于学生是非
常不利的。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渔”的道理,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
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高年段要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获取
资料,
了解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如果不联系作者的生平,
作者生活
的时代背景是很难让学生有深切感悟的。
五、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
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留心观察是一切科学发现的
前提。语文学习同样离不开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如伤心、烦恼、快乐、有
趣,春去秋来,鸟类迁徙等等,学生都要观察,它是写作的基础。善于观察为自
己写作积累了材料,习作水平就会很快提高,避免了说空话、说假话、脱离生活
实际的毛病。
六、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许多同学在语文学习中都感觉作文难写,而且进步较慢,针对这种现
象,留
心观察、多读书,为写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动手,眼高手低,所
有的工作
对于提高写作也只是徒劳,所以勤于动笔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之所
在。 其实,学语言的经验应该是
任何人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几个月,不上课堂,
不念语法修辞书,只是听,跟着大人说,一词半句,慢慢
就会说了,原因是什么
呢?是因为“熟练”。写作亦是如此,经常练笔,熟能生巧,写作也就不难了。对
于
生活当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冲突的事情,学生写起来往往很流畅,有真情实感,另
外结合课文的小练笔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这样会避免言之无物,
说空话。
七、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贾岛“鸟宿
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中“推”“敲”的故事,以及王安石的千古传诵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
中的“绿”字,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
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年级“修改自己
的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
确,书写规范、整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好多习作也要求学生作文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因此,教师要
依纲据本,明确要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并强化训练,培养
学生多读多想、
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以达到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要
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学习小组为
单位进行讨论修改,教师要适时加以点
拨,以保证学生的修改质量。
八、
养成独立思考、不断探究的习惯
华罗庚曾经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
。在历
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
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
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教育所要塑造的人是一种独立人格
,有自己个性的人,而不是工厂生产车间的
千篇一律,一个模子。在当今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社会里,一个
不能独立思考的人
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虽然这样做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你会发现,你在这
方面的努力,将会取得成倍的回报。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
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
为重要。所以务必要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究的习
惯。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必然要渗透着
自己思考,思考过后继续探究,
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周而复始几次,想必应该能够解决问题,
即使问
题没有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力也提高了。
作为小学高年段的同学,以上的学习习
惯是必须要具备的。然而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靠教师们长期坚持不懈
地辛勤引导
和培养,再加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做,学生
良好
的学习习惯肯定会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