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男生青春期教育-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本单元
(课本第2页)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旧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
再学习立体图形,而新教材
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充分利用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出简单
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参透了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旧
知识去探索新知。尤其是课本第4
页例3:“七巧板”这一教材的引入,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
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
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七巧板在国外称为“唐图”,意思是中国图
。不是唐代
发明的图)其
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在上课时,给我们的孩子说说。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买气球是十几减9的素材
买风车是十几减8的素材
学生赏鱼是十几减7、6的素材
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
(P10页) 例1
①十几减9
(P13页) 例2 ②十几减8、7、6
(P17页) 例3 ③十几减5、4、3、2
例如课本P10页例:
15-9有很多种计算方法
①10-9+5=6
②15-5-4=6
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③因为:9+6=15
所以:15-9=6
不同学生对不同算法的选择会不完全相同,关键是帮助学生养成灵巧计算的意识,
提高
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训练时,应选数目较大和常出错的题目,如:17-8 14-6
等等„„而
且计算还应该变换练习的形式,比如: 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多种多
样。还要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
视
算,也能很熟练地
心
算。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课本P27页 例1 主要是让
学习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计数方法。最后让学生
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
多样性。
课本28页 例2 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则主要是让学生
自主
分类
,并用简单的
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练习
七
课本29-31页中,由易到难的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评价样例,在数学中,不要为分
类而分类,分
类要具有目的性。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
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
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本单元的教学非
常重要,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
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教材采用儿童喜闻乐
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
动、有游戏,例如:P35页 第2题的“数泡泡”,P44页
第1题“连线”和第3题“送信”,
P45页 第4题
“猜数游戏”等。从而使学生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P46页的例7 在使
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
完整过程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数数或数的组成知识
去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教材加大了练习的思维含量,P40页 第12题
引导学生在“想数”的过程中体会思考问题要
有序,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
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本单元课本52页的主题图出示了四幅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其中
有三幅都反映了一
个主题:一切商品交换都离不开人民币,揭示人民币的作用,同时还教育学生将零钱积
攒起
来,渗透节俭、理财、爱国等教育。由于原来将小数形式呈现物品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给
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修订后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移到了课本56页“你知道吗”中,作
为仅需要学生
了解的内容,不纳入必学课程教学。连带取消了计算中从小数到复名数的“转
换环节”,同时由于计算的
数据只限于20以内,涉及复名数的计算不需要进位、退位,大大
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为四段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包括
不进位和进位)、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包括退位和不
退位)、整十数;含小括号的加、
减混合运算。
(其中课本74——78页)例3——例
5这部分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例3含小括号的加、
减法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
、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
由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
表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
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例4是同数连加的实
际问题,例5是从被减数中减去3个相同数的实际问题。通过例4
和例5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同数连加和
减去相同数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积累解决此类
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作些铺垫。
第七单元:找规律
课本85——88页,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上一轮教材实验的结果,修订
后的教材对本单
元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例1 从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引入,同时明确;图中的人和
物
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使学生初步感受规律。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
字
的变化规律。例3的第一小题仍然教学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但与例2有两点不同:一
是图形和数字的
变化规律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与前面的例题相比,例4
的规律最为隐蔽,也最为复杂,
学生要研究每一个完整的数组中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发
现了数量关系即发现了规律。为了降低难度,
教材让一些数字保持不变,以方便学生观察和
思考。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
能是同一个。找规律就是要找到
这背后藏着的“不变”。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及个人看法,如有异同会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