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绝世美人儿
503次浏览
2020年12月10日 19: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续保专员-我的学习计划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褚朝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总体内容来说,与实验版相比,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综合考虑学生 心理发展水平、实验结果等各个因素,将“位置”单元内
容简化并移至一年级上册。
2.将原 来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移至此单
元,并合并原来一年级下册的大部分内 容,新增了丰富的内容。
3.移走原来“认识时间”的单元(至二年级上册)。
4.“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 “找规律”是原本就在本册的内容,只不过在
内容上都有所变化,比如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丰富多样等,完 善原来教学跨度比
较大的地方等,其中“统计”这一单元的变化最大。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
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 的加减法(一)和找规律。与实
验版相比,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材形式的设计很“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发扬了上
册教材的优点,设计得非常精美,书中充满了童趣,有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
喜欢的游 戏,熟悉的故事和生活事例。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游乐场
的情景,“分类与整理”中一家老 小玩游戏的情景,“认识人民币”中多种日
常生活与人民币有关情景结合,将学生引入生动活泼的情趣中 去。一个个活跃
的卡通形象,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画画,让学生爱不释手,书中还给
枯 燥的数学内容加上背景,这些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字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数学非常有趣、 有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打下了基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非常“活”
(一)动手操作的活动增多了
第一单元《认识 图形》中以描、画、印、拓结合七巧板等方式帮助学生体
会平面提醒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摆一摆,想 一想》让学生动手用圆片在数
位上摆出不同的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
(二)应用题教学变活了
1.首先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大多是 用文字
语言叙述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少,读题很困难,就得依靠教师来读题。新教材
中应用题是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有的用图画呈现,有的用图文
呈现,有的用对话呈现等等。还了应用 题的真面目,因为应用题原本就是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是具体的、有意义的。
2.应用题的安 排变得灵活了,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将
应用题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因为应用题的 数量关系与四则运算的意义是相
同的,在学习计算时实际上也是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便于教 师站
在一个高度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把握教材,也可为学生今后能做到知识间的融会
贯通打下基础 。
3.应用题教学开放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教学是让学生模仿着解决一些
抽象的与例题雷 同的题目,新课本除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问题,还要求学生
能提出一些问题。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给出的 条件不多不少,刚好能解决所要解
决的问题,而现在应用题教学开放了,增添了干扰信息。如“20以内 的退位减
法”这幅图中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
来?此 题“我们队踢进了4个”就是干扰孩子们解题的信息。
(二)计算教学变活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过去我们计算的方法是单一的,现在新教材中计算 教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来计算同一道题。培养了< br>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练习的设计变活了
正是因为新教材的内容在编排 上变得灵活了,所以给了教师更多的对教材
进行加工、重组、再造的机会;也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下面按单元来介绍本册的教材编排情况: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
感知,感受特征,能够 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一是一上认识的图 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
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 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
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
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 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
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 现为几何体的形
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
的 :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
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 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
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 关的。如,儿童说皮
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可见,对于 儿童来说,学习平面
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
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
★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 形正方形边
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
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 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
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 出给定名
称的图形( 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 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
素的 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
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
★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
一上教材相同) 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
面图形(初步认识);再把 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
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 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随后“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 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学过的平面
图形,通过再一次辨认图形,巩固几种平面图形的表象,同时 建立起课堂数学
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做一做”第2题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借助立体图形画自己喜欢的
图形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平面图形的 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这种活动
素材,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比 如有的老师仿照
原来一上立体图形认识部分的做一做第2题,设计了“猜一猜,是什么平面图
形 ”的活动,既避免了简单的辨认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渗透了对学

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平面图形的表象。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
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 特征。
(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
以小学阶段 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
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 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
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 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
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 7、8题),让学生去
体验、去区分。
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
下例2相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 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
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
经验。
注意 :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
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 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 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
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 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
题。
★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
这个单元的练习丰富多样, 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
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 平面图形关系的等,
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
所体现。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三个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这一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减缓了坡度。
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直接由“十几减9”过渡到“十几 减几”,在实验中显得
跳跃性过大,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
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
十几减5、4、3、2,减 缓了坡度,一步一步带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
样的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新教材注 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练习
时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间
的互相渗透。
(二)教材呈现(6个例题)
总体来说,这一单元仍然是让学生自主 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
化,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
1.十几减9(例1)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将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
呈现问题,未出现计 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
(2)从卖气球这个小情境引出15-9后,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 。教材
呈现了两种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仍利用圆片图显示“想加算减”和
“破十法” 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算
理的理解)还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 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2.十几减8、7、6(例2、例3)
例2利用已有 知识的迁移,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十几减8。例
3由“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 -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
6,仍然呈现两种算法: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想加 算减法则利用前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 想加计算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
减法之间的关系,适当突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
3.十几减5、4、3、2(例4)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 是怎样计算
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比较熟练,前 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
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 br>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
4.解决问题(例5、例6)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 生继续经
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一些新的数量关系、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例5
●从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上来说,“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重在理解图意(或问题),例5则侧重于检测步骤——“解答正确吗”。并呈
现了检测的方法:重新 回到情境中,看看没来的人数与已经来的人数的和是不
是要来的人数。
●教材借助了求另一个 加数的数量关系,并且有多余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
个球”,使学生体会到:当信息比较多时,可以通过 画图表示出信息,找出信
息和问题的关系,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来解决。
(2)例6
●教材借助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
应用所学计算解答实际问题的乐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使学生体 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通过操作表示信息的方法帮助
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结合加、减 法的意义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5.整理和复习
这套教材在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 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
与原来的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相比,在具体编排上增强了整理性:给出整理 的
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让学生先把所学的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进行
整理,再根据整 理结果回答一些问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
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计算,又能够获得一 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获得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验和感受),便于知识的系统化、 结构化。
(三)教学建议: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2011版》P53评价建
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 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
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老师们想办法, 挤时间,
有计划、有效率的组织练习。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统计(整理、记录数据)
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变化:分类与统计紧密结合。
实验教材把“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编排为一个单元 。修订教材将分
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强调在分类基础上收集、整理呈现分类结果,突出分
类 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这样做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
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 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教材呈现(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
1.例1: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
●教材说明
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 程,要让学生体现用统计解决问题的
全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引入,
让学生根据小精灵的问题“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按给定
标准对气 球进行分类计数。
作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直接操作
分 类后点数出结果;边数边画出象形统计图;用图、数字结合按多少排序记录
分类结果。
再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最后,通过“还可以怎样分”,让学生体会我 们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计数:
标准不同,分类计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教学建议:
(1)通过小男孩以及小精灵的问题,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
(2)由于学生在分类后 要记录表达自己分类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引导学生了解简洁、有效地表达自己分类的结果,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2.例2:自己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安排的思路也是从实际问题引入“分 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避免了因为讲分类而单纯的分类。让学生自己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最后把结果
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结果的不同。
最后再通过问题“还可以怎样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教学建议:要注意在教学时体现准备性。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收集、整理分类的 结果,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经验和兴趣,还不是学习
正式的统计图表(无表头)或统计量。因此要注意 教学的度。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具体结构
如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100以内数的认识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 个方面来
认识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数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因为它基本上
涉及了 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十进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
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
1.例1(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 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
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 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 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
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 前面
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
识里初 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主要是在这一单元完成的)。 < br>因此,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
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 0个十是100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
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 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
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
块、小棒),使 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
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2.例2
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
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活动形式是:数—摆小棒—组成;组成—摆小棒—组成。有利于加深学生
的理解。
3.例3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40、27、33、100),它是实验教材例4、 例
5和例6的合并。教材在编排上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
一共有多少” 的结果引入,重视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因此,100以内读数、写数的编排与20以内写数 的编排相同:把小棒数数
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写数。并通过< /p>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3中两个3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教学 时,可以有意识地与10以内
读、写数,11~20以内读写数进行对比,从方法的角度予以体会。 < br>●另外,教材还注意安排了许多丰富学生数数经验、培养学生数感的内容,
并注意突出计数单位“ 十”,如主题图、P35第2题、P38第1题、P38第2题、
P40第9、10题。
●在 实际教学时,和6~10的加减法中的“你知道吗”衔接,可以继续介
绍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到百,让 学生通过与我们现在写数的对比,让学生体
会到数位、位值制思想的好处。
4.例4
例4教学数的顺序,将发现规律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并增加了利用发现的
规律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 3)小题和做一做。但是,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
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 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
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5.例5
例5教学数的大 小比较。与实验教材相比,更体现了清晰的层次:借助直
观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数;借助计数器按数 位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位数。同
时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的法则,这是较实验教材完善的 一
点。
6.例6
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 间的大
小关系。修改情境图使之更符合实际;改变了数据,使之更利于学生判断。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验教材是红金鱼与黑金鱼比、黑金鱼与花金鱼比,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和 判断;
修订教材则都是把红球、黄球和蓝球比,更易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与判断。
最后通过 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
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 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
由比较的空间。
7.例7:问题解决
例7新增 加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
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 域。
这个例题在强调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的同时,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
略:利用数的组 成(突出计数单位十),实际操作(或画图)。当然学生可能
还有其他方法,比如10个10个地数数等 。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解决
的例题实际上可以看做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丰富学生数数经 验的内容,
P47练习十的第1、2、3题也都可以看做丰富学生的数数(5个5个的数、10个
10个的数、3个3个的数、12个12个的数)经验的题目。
(二)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8较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
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
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
减法、20 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
100以内数的认识。
实践与综合:摆一摆、想一想
这个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给定一定数 量的圆片,
让学生在数位表中去摆,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也是实验教材P45的实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活动。经过实验,我们认为这个活动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100 以内的数、体验
位值制思想非常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去发现规律、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简
单 的问题。
(1)有了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基础,利用记录表呈现摆2个、3个圆片
的结果: 提示学生按这样的形式记录,渗透了统计的内容;便于学生整理自己
思考的结果,发现规律。
(2)以两个“你发现了什么”明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规律:摆的
数的的个数与圆片的数量的关 系(摆的数的个数正好比圆片的数量多1)。突出
了教材对“找规律”内容的重视,当然,还包括了对于 自己摆数的方法的反思
——怎样摆才能不重不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大面额、小面额两段认识,并大大简化简单计算的
内容。
教 材分两段来认识人民币,且以小面额和进率的认识为主;再加上计算知
识的限制,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 改变了原来用小数呈现价签再要求计算的内
容,只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和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含复名数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增加数学背景知识的内容。
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我国古代货币的知识。主要是从货币的产生
到发展的角度理解人民币(与其 他量是基于测量的要求产生不同:有测量工具;
有误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教学时,教师还可以 增加对于国外货币知
识的介绍。
(二)教材呈现:7个例题
1.主题图: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小幅主题图,并将超市改为文
具店,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小精灵的 话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人民币的认识。
分为两 段,安排了4个例题:例1教学5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例2
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例3教 学5元及5元以上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1)例1 第4套纸 第4套纸、2005版第5套硬币
例1呈现了硬币、纸币两种形态的1元、5角、1角的人民币,分币 以现在
市场上流通的硬币形式呈现。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民币体系,对它的认识还是有
必要的,因 此呈现了分币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做过高要求。
(2)例2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 ,在例1中学生已经少有体会,在此基础上,教材直接
以硬币结合文字的等式呈现了元与角、分与角之间 的进率。而没有像实验教材
那样分两个例题(例2、例4)分别呈现,理顺了教学的关系,方便教师教学 ,
也方便学生从整理上把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例3。简单认识第5套(最新版)的5-100元的纸币,只要学生能辨
认就可以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例4。
例4安排了兑换元币的内 容,“做一做”是角币和角币、元币(小面额的)
和角币的兑换。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更主 要的是加深学生对100
以内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设计成兑换活动来进行,如P5 6第7题,通过贴近生活的
活动使学生梳理角币之间、元币与角币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兴趣。
3.简单的计算:2个例题
(1)例5
实验教材没有单名数化成复名数的例题。本册教材中做了增加和完善,让
学生思考:18角=( )元( )角。
(2)例6
例6在简单换算的基础上,以三个小题分别教学“单名数加减 ”“复名数
(不进位不退位,元加元、角加角)”的加减法,而且数据都限制在20以内。
大大 降低了原来计算的难度。
(3)例7:问题解决
例7是在量的认识这一内容版块新增的问题 解决的内容,数量关系是简单
的,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 策
略的维度,即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罗列策略重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如何不重不漏;尝 试—调整策略的基础
是随便选两个试一试,关键在于根据试的结果有方向、有目的地去调整,选择
相应的目标物。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和整十
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因为本单元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教材加强了对 算理
的理解。教材安排了3个小节,共8个例题,具体结构如下:

1.主题图:
由于主题图的情境离学生比较远,本册教材修改了主题图,改成发书的情
境,主题图中的小情境 均在后面的例题中得到了使用,使主题图很好地发挥了
作用。
2.属于原来内容结构的部分
具体来说,如,P62例1,通过发书的情境引出10+20,对照摆小棒图呈现
了计数器图, 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个十和2个十相加,为下面学生说的算法
提供了支持。紧接着让学生通过迁移,探 索如何计算30-20,并体现了算法多样
化。
P64例1呈现了两种对照:一是两位数加一 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对照;一
是用来演示算理的小棒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对照(而且小棒图加的中 间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果与算式中的中间结果用红颜色加强)。从而 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加的是
几个一还是几个十,谁和谁相加,怎么加,从而能很好地理解算理,掌握 计算
的方法。P69例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与此例题相同,只是由于计数
器呈现算 理更直观,将小棒图改为了计数器。“做一做”也加强了练习的针对
性和对比性,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 P64:5+3、35+3;P62:3+2、30+20;P65
第1题。P69:6-4、26-4 ;30-10、38-10
P70例2教学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实验教材相比,除了简化了数量 关
系外(原来带量“元”),呈现了两种算理与算法,实验教材只体现了退位(打
开一捆再减) ,打开后再怎么减并没有体现。左边的方法是:打开一捆做破十
减,结果再加上剩的几个十和几;右边的 方法是:将打开的10和原来的几个合
并,做20以内的减法。之所以这样呈现,是因为前面学生有丰富 的破十减的经
验,很自然地迁移过来,但这种方法要求记忆的量比右边的方法要大;右边的
方法 其实是我们进行竖式计算时要用到的,也比左边的方法更简洁。因此右边
的方法是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并熟 练的。
2.新增的内容
第三小节中的例3、例4、例5是新增的内容。
(1)例3(P74)
将小括号的内容移到这里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增加式题的 练
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二是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做好
知识上的准备。
(2)问题解决:例4、例5
本单元新编了2个解决问题:连加和连减相同的数,丰富了解决 问题的内
容。从整个知识结构上来说,它们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加减法知识,另一方

< br>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面为二年级学习乘除法做了一些铺垫。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除让 学生继续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点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如画
图、操作 、加法或减法计算、数数等。
第七单元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作为“数与 代数”领域中的正式教学内容和《课标》的新增内容,与实验
教材相比,对于“规律”的教学根据201 1版的《课标》予以了充分的重视。
不仅从一年级上册教材就开始渗透(如各种加法表、减法表中注意 让学生
去找,认数部分的教学中也多处进行了渗透),同时继续沿袭实验教材的做法,
在本册还 单设单元进行教学。但基于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验结果,新教材
较实验教材降低了难度,只教学简单 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重在让学生了
解什么是规律。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只安排了 5个例题,例题数量大大减少(实验
教材7个例题),使教学线索更为明晰,教学过程也更加顺畅,教学 时能更好
把握教学的“度”。
1. 例1(有循环组)
相当于实验教材的主题图和 例1(P88)。仍然沿用了实验教材联欢会的情
境,呈现了装饰的彩灯、彩旗、彩花以及跳舞的学生等 规律排列的现象,说明
“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明确什么是规律(即小精灵的话“黄旗红旗”重复排列);继而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说圈、涂)。
2.例2(有循环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相当于实验教材的例5(P90),是一种间隔规律,有基本的循环组,数和
图形结合呈现。
3.例3(递增、递减)
呈现的规律没有循环组了,是递增、递减等规律。第(1)题有图形 辅助,
同时为帮助学生从数量上寻找规律,还将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加几或减几)标
注出来了。 第(2)题没有图形,只出数,通过观察找出数的排列规律,抽象程
度更高。
4.例4(有关系的3-4个数之间的规律)
这是较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例题。关系涉及的对象 变为了多个,因此更为抽
象、更难一些。但这在前面渗透规律的教学中(如一图3式)已经有经验上的< br>积累。
5.例5(问题解决)
这也是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继续让学生在体验解决问 题的一般过程的基
础上,让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
算也不是数数,而是通过画图利用规律来解决。在过程上,突出了解决问题的
反思过程:摆出手链,看符 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这一单元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等,让学生
认识到生活中、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规律就可以了,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
察、发现的意识,而不是在 于难度。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下册修订版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领
导老师们批 评指正,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荷花作文网-玫瑰乐园


儿童注意力集中训练-云南省西双版纳


菠菜鸡蛋汤的做法-小妞


断点张敬轩-为什么掉头发很厉害


2磅-抗战阅兵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whole是什么意思


女qq网名-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三八节礼物-转基因食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