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意图
中考英语-励志人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意图
海珠区知信小学 舒翠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1、整体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
单的
几何形体、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学习有关平行与垂直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
体和正方体。是学生正式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是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学习的一次飞跃,
通过探索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
积和体积做好准备,也为后
继学习立体图形做准备。另外在初中第七册有专门一个单元对小
学阶段学习的有关点、线、面、体的几何
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
2、教材例题及练习的意图分析:
主题图:呈现了一些长方体
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
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
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
征做准备。
例1:通过对长方体实物的观察和思考理清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点。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
,其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
,用橡皮泥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了解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从而
引出长方体的长、宽、
高的概念。
练习:巩固长方体特征,加深对长方体长、宽、高概念
的认识。并通过练习逐步理解
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接触了大量的长方体物体,这对本课长方
体的
学习都产生了正迁移的作用,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生还是要借助从实
物到几何形体的过程来建立起空间观念。学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
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
验证、
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
立体图形,空间观念
比较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
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进一步
培养。
长方体的“
面”与“顶点”特征的认识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因为这
两者在长方体中相对于棱而言属于强刺激
。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
的认识,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有相当一部分学
生是存在困难
的,教学时需要借助长方体框架实物及课件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发现棱
的
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空
间观念。
3、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
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
理解并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可拼插长方体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8页的主题图,说明: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
正方体(正方体
也叫立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
2、揭示课题: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3、切土豆,切三次,分别认识“面”、“棱”、“顶点”
长方体光滑的表面,叫做“面”。
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棱和棱的交点,叫做
顶点。【板书:面 棱 顶点】
4、
引导思考:研究一个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时,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
究呢?
【板书:数量 形状 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激活经验。从实物
中抽象出立体图形,拉近数
学与生活的距离。三次的切土豆,让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线、面、体之间的
关系,由此引出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认识。并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思考,从
整体入手,形成多
维度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思路。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观察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2、逐一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探究“面”的特征。
小组探讨:
“面”在数量、形状和大小上有什么特征?
追问:你是怎样数出
6个面的?“完全相同”是指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
证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在交流中
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
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
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探究“棱”的特征。
“棱”在数量、长度关系上又有什么特征?
①“棱”的数量:引导学生有序数棱。
②“棱”的长度关系:借助长方体框架,通过量或推理等方式得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汇报交流,归纳“顶点”的数量。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表格
个数
长方体
(5)
小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6)追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面
形状 大小关系
条数
棱
长度关系
顶点
个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
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学会用
数学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从
而归纳出长方
体面、棱的特征,在验证中渗透推理、概括的数学思想。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
①提出活动要求:
每个小组提供2袋小棒,如表1所示。提出制作要求:用塑料小球和三种不
同长度的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A、先猜猜哪一袋小棒一定能搭成长方
体,哪一袋一定
搭不成?组内说明原因。B、在一定能搭成框架的材料袋中选材,
并填写选材单(表2)。C、先在脑中
搭,再动手进行验证。D、制作完成后,讨
论棱和顶点各有什么特点。
表1:
小棒长度
1号袋(根)
2号袋(根)
表2:
12厘米
8
10
9厘米
5
3
6厘米
4
3
8厘米
12
3
棱(小棒)
模型
一般长方体
特殊长方体
顶点(小圆球)
厘米
个
个
根
根
厘米
根
根
厘米
根
根
②动手操作
③汇报交流
先展示成功搭建的作品。
追问:
能搭成长方体的12根小棒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搭建特殊的长方体框架
需要几组相同长度的小棒?搭建一个正方体需要怎样的小棒?
再追问没成功搭建长方体的小组是什么原因?
④揭示长、宽、高。
⑤横放、竖放、侧放长方体,说出它的长、宽、高。
(2)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擦棱想象活动:把一个长方体框架的一些棱擦掉,让学生想像原长方体的形
状。
提问:至少要保留几条棱,才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
小结:长、宽、高决定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及大小。
(3)展开想象,沟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
①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
②交流相配的理由。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的材料让学生搭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多感官
参与学习。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加深对长方体棱的特征及长、
宽、高含义的理解。通过擦棱想
象活动,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分别从棱和面
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长方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
想象能力和初步的
空间观念。
4、回顾过程,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小结:一个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它们的长度分别相等。
2、练习五的第1小题。(改编)
3、观察下图。
(1)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完全相同吗?
4、
以下图形每种规格有2个,哪些面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
追问:图1是正方形,选用6个这样的面可以围成什么图形呢?
【设计
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为后续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基
础,同时把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始终,也
为正方体的学习积累经验。
四、总结评价,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本第19页“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明晰思路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