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介绍

温柔似野鬼°
967次浏览
2020年12月11日 08: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6中秋晚会-铜奔马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邵九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
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 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 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
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 、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 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
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 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 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
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
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 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
“展示台”“成语故事”“ 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
“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 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
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
阅读能力的设 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
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 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
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每组教材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组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
围绕着阅读。本 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
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 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
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 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
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
具体实践。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教学本
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 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
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 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
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 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
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 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
店了解图书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 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
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 ”做好准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 的句式、
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
读中要把 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

《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本 文的特点。可以采
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 侣的理
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
方式方 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我的“长生果”》 本文为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 生活紧密相关,可放手让学生
自学。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 作文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 交流
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



《口语交际· 习作一》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
事;交 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
自己的看法。教学时 ,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
和习作的要求后,商量一下对哪个 话题最感兴趣,能够使用大多数同学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
的资料,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还可 先让学生对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加以整理,
根据自己在课外学习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再请选同一 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
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评,互相启发。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了解学 生在课外关于阅
读的综合性学习情况。然后选有代表性的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最后,在交流 的
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下来。

《回顾 拓展一》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 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 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
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 方面进行
回顾和总结。可先在小组内,就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然后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
书方法。 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最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
流,共同回顾。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
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
一是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
领悟到,思乡的情 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
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 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
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古诗三首》学生应该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
是写景抒 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 ,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
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 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当然,也可以按
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 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 ,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
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梅花魂》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
以便理解外祖 父对梅花的感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
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 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
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 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
个初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 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
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 ,交流讨论。在交流中,


相机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 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
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桂花雨》教学过程可以 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再 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
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 的想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
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 “我”对有关桂花的
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 步体会
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
< br>《小桥流水人家》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
读提示,边 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 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
好,人们生活的惬意。

《口语交际 习作二》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
目的是激 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
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
歌曲、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内涵 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策划这次活动,学生
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 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
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 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
他同学的发言。

《回顾 拓展二》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 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交流的时候,
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 诗文,这样话题会更展开一点。交
流时,可以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一是避免 交流时语言枯燥,二
是与文章紧密联系,会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当然,这个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 灵活安
排。比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步交流一篇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
情的;在课文都学完之后,整体交流几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学生习作奠定
基础;在学 生写完了习作后,安排交流习作中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课
文的表达方法。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 鲸》和《松鼠》介绍了
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 介绍了一
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 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
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 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


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 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
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 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 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 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
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
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
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 “交
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
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
学习说明文 的表达方法上。

《鲸》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 以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 br>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
头鲸等 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之后出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松鼠》探究本 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
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 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
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 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新型玻璃》教学本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观 察现实生活中新
型玻璃的广泛应用,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
趣,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告知学生这堂课将要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前提是要学好《新型玻
璃 》这篇课文。在学生熟读精思,基本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后,便可组织召开“新型玻
璃展销会”。

《假如沒有灰尘》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
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

《口语交际 习作》 这次习作是围绕本组专题设计的,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
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旨在鼓励学 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
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 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
趣。
第四组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 ——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含义深刻
——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 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 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
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 中有所发现,得
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 从中受到启发和
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 实
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
本 :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
的话来指导和规 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钓鱼的启示》理解课文中 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
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
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受到教育,引导学 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
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

《落花生》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这 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
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

《珍珠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学完全文,建议回读文前的“学习提示”,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
对‘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

《口语交 际·习作》在这次“口语交际”及“习作”中,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 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从一条警句
格言、一幅漫画说起、写起。为了降低习 作难度,让学生有话好写,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建
议:(1)将“回顾·拓展四”提到“口语交际”和“ 习作”前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联
系本单元内容,进一步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 警句格言做参考;(2)
可预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意义的名言和有趣的漫画,以进一步丰富本次“口语 交际”和“习
作”的内容。

《回顾 拓展》这一板块的教学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
选择一篇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 的启示。(2)独立
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3)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 的启发。
(4)拓展。说说学了本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 br>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

第五组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
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 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
是“活动建议”,希望学 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
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 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 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
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 ;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


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第一个板块 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
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
谜游 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
(3)搜集汉字 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
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 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实施要点:
1.制订活动计划。为了 让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
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活动计划是 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
动计划加以指导。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 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
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目标、任务) 、“做到什么程度”(要
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以及“由谁做”(参加人员和分工),也可以 把要做的事
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

2.猜字谜是 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展这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励
学生把活动设计得有趣味,吸 引同学。对猜出来的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
过程。有时还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思考的方法 。在自编字谜时,鼓励学生一字多编,活跃思维。

3.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歇后语是比较 常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
有些笑话比较低俗,学生搜集之后需要加以选择,避免 把低俗的笑话向全班介绍。

4.《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两篇短文可 以让学生略读。《仓颉造字》
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做两件事:一是谈谈没有文字的不便,鼓励学生想象“ 结绳记事”、“物
语”的好处和问题,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二是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 头表
达能力。

5.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开展这项活动,要尽量利用两则“阅读材料”。

6.认 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这项内容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阅读
《一点值万金》,再 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事例。(3)走上街头,调查招 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检查电视字幕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7.汉字书法欣赏。这项活动可以 从阅读课本开始:先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然后拓展到课外,搜集 碑帖,参观书法展览,访问当地有书法特
长的人,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

8.习作。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写下来。

9.汇报、交流和总 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
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 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
字知识竞赛”。


10.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
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 ,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
采用“成长记录评价”。

第六组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 、
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
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
想感情。口语 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
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 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地震中的父与子》深入阅读时, 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
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 、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
解内容,体会情感。还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 表达。

《慈母情深》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 描
写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
感 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 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先让学生练读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然后将课文分成童
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引导学生精读。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想 一想,家长对自
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会看病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
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交流。体会母亲的感情,有感情
地朗读是重要的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应穿插在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之中。

《口语交际 习作》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 ,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
己的看法。“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 故事讲给同学听,并
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 看法,
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
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
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 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
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 情实感。把习作读给爸爸
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 洽关系,形
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第七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只
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 br>息。


课文,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结合相关
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 br>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
作方法 ,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
息的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可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要有个主题,可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
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教学“毁灭”这一自然段,要利用好课后思考题。可采用换词、
删词法。

《狼牙山 五壮士》教学时,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
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 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 精神;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
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 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
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
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

《难忘的一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激发学 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在理解内容、体
会感情的过程中,要 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
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 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口语交际 习作》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 题,开展一次演讲
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 育学
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
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
能围绕一个 主要意思作一两分钟的发言,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习作 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 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第一步:让学生阅读
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 作用。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
的写法。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 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
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专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 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
文综合素养。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第八组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走进毛泽东,让
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
要重 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 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
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 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
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 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


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 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
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七律· 长 征》本课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简要介绍长征,如,时间,经历的省
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 等。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作必要的补充。(2)初
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初读时要尽可 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的内
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 刻的地方。(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
的意思。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 ,文字、图片、影视资料),
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 就词孤立地分析
讲解。(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5)拓 展延伸,
读读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开国大典》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 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 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是要尽
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 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
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 情。三是要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 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这是本课教学的重
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 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
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读读、议议、读 读,特别是学生交
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要安排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 感,
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毛主席在花山》本课的叙述通俗易懂,又是一 篇略读课文,可按照课文前面“导读”
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从毛主 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
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注意不要脱离课文,要紧紧抓住那些细节描 写,扣住具
体的词、句来体会。

《口语交际 习作八》教学前,要布置学生回顾观 看(听过、阅读过)的有关毛泽东或
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故事)。可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卡 片,如,自己喜爱的影
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教学时,要对推荐者和听众提出 明确要求:
推荐者要讲清楚作品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观(读、听)后感想;听众听< br>时要认真,抓住要点,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直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或谈自己的感想。
可以先 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推介会中,要
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 特点,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
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 习作,安排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
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 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写场景。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本次 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
场景的难点。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 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
写组织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把场景写具体, 写清楚的。学生习作


过程中,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学生说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组织学生互评、互帮,
或教师指导,让学生把选择的一个场景说具体,说清楚,说后即写。
写 梗概。过去训练不多,属新学内容。写梗概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①熟悉文本(作品);
②理清脉络,抓 住重点;③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指导时,可先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
写出梗概,给学生予以示范。 再组织学生试写梗概,写后评议、修改、完善。由于是新学内
容,不必要求过高。
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王林讲座摘要
作为高段教师全面 而精确地把握高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主题单元丰富的内涵,整体
关注单元之间各篇之间的联系。
一、关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把握“读”与“讲”的关系:
1)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2)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朗读,选值得积累和体验的段落朗读;
3)朗读要讲究层次的实效;
4)“讲”是点拨,是感悟,不是重复内容;
5)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
1) 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但“读”并不是体验和感悟的唯一方法;
2) 感受形象比抽象意义更 重要。如:〈狼牙山五壮士〉问五壮士有哪些品质,不如问
五壮士机智、沉着、勇敢,你从哪些方面感受 到。
3) 从“客观“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
4) 适当使用教学媒体,防止图解文本。
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 方法,包括谴词造句、布局计谋篇,不要只归结为“总分
总”之类的结构概括;
2)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饰术语;
3)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
4)引导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如果你来写,会如何表达等;
5)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说 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注意“感悟”不是“赶着学生悟”,学
生的有些感受不一定要让他当场说出,而是在 他成长的不同阶段的看法。
掌握提问的技巧:
教师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
少提事实性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
少提认同性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
少提简单陈述性问题,多提创意思考性的问题;
少提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
突出课文学习的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设计教学有点创意。
二、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意:(1)从内容上说,理解课 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理 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
重点。(2)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懂 中习得
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大致流程: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 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
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 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
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 都搞清楚。
略读教学的几个关注点:
1)课文讲了什么?
2)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3)我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4)加强对课文阅读的指导
目前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A看成是“软任务”不太重视
B只有布置,没有检查
C不知道向学生推荐哪些好书
D 缺乏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技巧
E 学生阅读能力不足,没有终身学习的动力
建议:把整本书的教学利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用正式的语文课时进行讨论。
为什么?
1)教材受制于篇幅、编者的眼光、观念等诸多因素,无法丰富;
2)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仍以中长篇为多;
3)教语文决不等于教语文教材;
4)儿童阅读能力无法只通过单篇幅的文章获得。
解决几个问题:
1、时间从哪里来?
1)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管住自己的嘴);
2)去掉课堂上大量的无谓的朗读;
3)去掉一些枯燥无益的作业;
4)去掉实际作用不大的语文活动。
2、书从哪里来?
1)通过给学生推荐真正优秀的作品,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从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借阅;
3)不必每人都买,可以设立班级图书馆在班上流通,搞“图书漂流”;
4)教师购买译本,大声朗读给学生听。
3、应该让学生阅读哪些儿童作品?
1)没有一份确定的书目,但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2)注意年龄阶段,低年级以图画和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以文学性的儿童名著为主;
3)先自己“尝尝”,再介绍给学生
4)趣味、趣味、趣味、


5)警惕假文学



堵车英文-中年女人


临沂蒙山-公司网络营销


遗体告别仪式程序-朝为越溪女


北京颐和园资料-你怎么看


银行柜台-送别短信


扶老携幼-云台山风景区


歌唱二小放牛郎视频-家庭暴力的原因


月季花图片-am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