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601次浏览
2020年12月11日 08: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回家的心情-鸡汤怎么做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曹龟年)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 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 农村一个五口之
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
的大意。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
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词人那
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教学过程】
一、 纵联横引识“词”,温故而知新
(一)由诗《村居》引入词,横向比较诗与词的不同之处,复习词的旧知。
1.二年级学过一首诗《村居》谁会背?
2.宋朝一位叫辛弃疾的大词人也以“村居”(板 书)为题写了一首词,一起
读课题。(出示《清平乐村居》)。
3.对比一下这两首《村居 》,你发现哪里不同了?(诗人不同、描写的具体
内容不同、每行字数不同、题目不同)
复 习词的旧知: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每行的字数不同。清平乐,是词
牌名。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 曲调,一种节奏。
(二)引导学生纵向比对《忆江南》《渔歌子》与《清平乐•村居》,进一步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1.题目不同,《清平乐·村居》中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 首词
的真正的题目。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
词牌名和题 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2.《清平乐 村居》分为两部分,上部分叫上阙或上片,下部分叫下片或下< /p>


阙。词按长短规模分,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 br>(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
两段,称双调 ;这三首词都比较短,在58字以内,所以都叫小令,随着不断地
学习,将来你们会了解更多有关词的知 识。
学习词和学习诗一样,都要做到“知人——正音——明义——悟情——诵
吟”
二、 初识辛弃疾
1.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到的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 老师介绍辛弃疾。
三、 多层次读词,初步感知词韵
1.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 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
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词,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剥莲蓬:平时我们的口语说莲蓬,在诗词中讲 究平仄押韵,你们看,上阙中
“小”“草”“好”“媪”,韵脚是仄声音,下阙中“东”“笼”“蓬”韵 脚是平声音,
所以应该读成溪头卧剥莲蓬(强调“莲蓬”的“蓬”是第二声),让词读起来更
流 畅。
3.分节奏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词韵。 四、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
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
些画面?
2.交流、反馈。
3.词人非常巧妙地用一处景物,把这些画面连起来,变成一幅完整的画 ,应
该是什么景?(小溪)
4.小组合作,说说词的意思。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师:了解了词的大意还不够,还得品读词句,走进词境。这些 画面中,你最
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预设一: 村居的“景”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说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 些景物?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 到了一条怎样
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
一 股——清香。
2.指导朗读: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
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预设二:感受村居的“人”美。
村居的“景”是美的, 但,村居中的“人”更美。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
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读词,感受 夫妻的恩爱;大儿的勤劳;
中儿的懂事;小儿的顽皮。)
预设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从“卧”字入手,结合课文插图,从小儿动作 、神态、语言、心里等方面
想象小儿卧剥莲蓬的样子,感受小儿的天真活泼。
2.联系四年级《白鹅》《猫》中反语的表达方式,理解 “亡赖”所表达的
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预设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br>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想象画面,抓住细节描写,感
受大儿子的勤劳、二儿 子的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除了这三个儿子 ,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
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为什么老 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
美?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 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
就像年轻人一样),
2.想想说:两位老人就这 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读着“醉里
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板书“醉”呢? (三)提炼词眼,沉醉词


境。 1.理解翁媪之“醉”。
如果我是诗人,我 真想问问:老人家,您一家五口人,住在这矮小的茅檐里,
为什么还如此陶醉呢?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
醉。
2.理解诗人之“醉”。
看到此情此景,陶醉的仅仅是这对翁媪吗?——还有诗人。
3.拓展背景,感悟词情。
(1)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辛弃疾那么向往 ,那么沉醉
呢?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
(2)补充词人生平,体验词中深意。
诗人近二十年闲居在江西上饶,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 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
北方战场。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
情怀。(师诵读词)
读完《破阵子》,你明白诗人为什么如此陶醉了吗?
(3)学生交流感想,理解诗人更渴望 天下所有的人家都能这样安居乐业,
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吟诵全词。 五、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 人—美

鞋匠的儿子-葛优经典电影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盛世中国朗诵词


燃烧的翅膀歌词-截图按什么键


个性座右铭-瓦罐汤


怎样备好一堂课-敖仓


人头像图片-考勤表格


绿豆酥-前门大街


奇丽的近义词是什么-无问西东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