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腰缠万贯的意思-脆皮情书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措施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
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
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
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
我
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
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
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
情。
3、学习主人公执着,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
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
情。
2、学习主人公
执着,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初步学习通过典
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
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
些表达方法。
2、“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
学中要瞻前顾
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
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
专题进行。
【课 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
固执
、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
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和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
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
资料。
2.课文挂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
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
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 违背 的确 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
/p>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
各有什么不同的启
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
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
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
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
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
公开试验?
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
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
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
不要多一
横)
3.抄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
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
老师难以解答的
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
质疑。亚
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
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
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
方式说明伽利略
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
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
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就有11磅
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
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
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
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
德,并把他的话当作
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
理。(
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
数人
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
没有退缩,
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
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
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
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
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
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
验。(出示挂图,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
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
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
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
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
们
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随文练笔(出示挂图):想象一下,试验
结束后,人们又会怎
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
语言、
动作的描写。
2、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教学后记】
【课 题】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联系
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
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
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
3.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
(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
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
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
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
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
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
一
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
作的时间长和
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
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
等多种形式,将这
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
“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
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激励学生课外搜集图片,欣赏罗丹的作品。
【教学后记】
【课 题】27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
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体会
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
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
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 二 课 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
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
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你是从
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
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
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
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
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
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
人不一样,入神
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
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
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
中
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
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
泉来,一看
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
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
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
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
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
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
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
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
动作
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
细致,抓住人物特点,
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
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
下来。
2.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
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教学后记】
【课 题】28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
的语
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
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
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
父亲累得双
肩红肿,双脚起泡,*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
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
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
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
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
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
想竭尽全力地
付出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教学后记】
【课 题】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
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
达和评议,
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
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
世纪执著追
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
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
朴实的农民。他们都
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
边就有
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
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
(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
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
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
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
清楚具体
,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
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
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
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
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
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
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
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
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
的人
》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
事
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
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
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
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
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
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 四 课
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
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
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
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
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
意志的;第三行
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