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重庆小吃-千年等一回电吉他谱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措施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
文《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
菜园》。从伟大的
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
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
园地中以《我
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
身边具有执著
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
情。
3、学习主人公执着,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
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
情。
2、学习主人公
执着,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初步学习通过典
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
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
些表达方法。
2、“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
学中要瞻前顾
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
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
专题进行。
1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课
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
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
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和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
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
资料。
2.课文挂图。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
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
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 违背 的确 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2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
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
待下一课时。
如,
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
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
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
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
公开
试验?
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
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
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
一
横)
3.抄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
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
老师难以解答的
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
质疑。亚
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
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
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
方式说明伽利略
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
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
3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下的速度
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
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
那么”“„„
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
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
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
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
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
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
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
没有退缩,
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
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
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
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
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
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
验。(出示挂图,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
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
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
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
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
们
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4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随文练笔(出示挂图):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
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
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
语言、动作的描写。
2、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教学后记】
【课 题】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联系
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5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
学到
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
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3.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
(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
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
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
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
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
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
一
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
作的时间长和
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
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
等多种形式,将这
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
“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
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激励学生课外搜集图片,欣赏罗丹的作品。
6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教学后记】
【课 题】27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
苟、
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
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
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
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
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7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第 二 课 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
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
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
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
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
旁边
。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
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
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
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
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
人不一样,入神
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
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
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
中
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
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
泉来,一看
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
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
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
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
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8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
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
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
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
动作
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
细致,抓住人物特点,
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
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
下来。
2.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
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教学后记】
9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课
题】28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
的语
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
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
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
父亲累得双
肩红肿,双脚起泡,*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
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
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
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
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
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
想竭尽全力地
付出等)
【板书设计】
10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作业设计】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教学后记】
【课 题】语文园地七 <
br>【教学目标】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
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
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
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
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
世纪执著追
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
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
朴实的农民。他们都
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
边就有
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
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
(她)介绍给大家。
11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
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
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
清楚具体
,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
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
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
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
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
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
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
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
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
的人
》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
事
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12
1
1
教 学 预 案
调整与补充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
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
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
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
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 四 课
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
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
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
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
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
三行
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