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家庭教师的图片-yangsang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日期:2019 年 01 月 20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一、填空。
1.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的数字都是6,十万位上
的数字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
个数写作(),读
作()。
2.从个位起,往左第五位是()位,第()位是亿位,万位的左面第一位是()位,最高位是百亿位的数是()位数。
3.在854006007中,“8”在()位上,表示(),“5”
在()
位上,表示(),“6” 在()位上,表示()。
4.10个10亿是(),10个()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
亿。
5.四十六万八千零四十是由()个十万,()个万,()个千
和()个十组成,它写作()。
6.十位上和千位上都是4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
的数是()。它们相差()。
7.最小的七位数是(),最大的六位数是(),它们的和是(),
差是()。
第1页共7页
8.一个十一位数,最高位是6,第七位是8,最低位是3,其
余各位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四舍五入到亿位写
作()。
9.6006
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
“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
个()。
10.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约
是()万。
1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
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
二、选择题。
1.个、十、百、千、万……是( )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A.0~4
B.0~5
C.5~9
3.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
B.7
C.8
第2页共7页
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
出来,这个数是(
)。
A.777000
B.700077
C.707070
5.最高位是万位的数是( )。
A.五位数
B.六位数 C.七位数
D.十位数
6.比10000少1的数是( )。
A.9000
B.9900
C.9009
D.9999
7.八个千和八个十组成的数是( )。
A.800080
B.808
C.8080
D.8800
8.把5949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A.60
B.59
第3页共7页
)万。
C.61
D.595
9.李村去年工农业纯收入六百四十万零七十元,写作( )元。
A.64070
B.6407
C.6400070
D.640070
三、写出或读出下列各数。
1.八万三千零八写作:;
2.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
3.六亿零七千写作:;
4.五百六十亿零三万写作:;
5.814200读作:;
6.108078000读作:;
7.201903050读作:;
8.603000004读作:;
四、比较大小。
72108 ( ><=
)1357900
617000( ><= ) 62万
4762504 ( ><= )
4762513
四千万( ><= )九百九十万
89001( ><= ) 89101
第4页共7页
84亿( ><= )8400000000
639925( ><= )64亿
3404万( ><= )30440000
8888788( ><= )8887888
79018万( ><= )8亿
1101万( ><= )11010000
9999899( ><= )9998999
五、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万
36700000=()万
635000000=()万
1800000000=()亿
5000000000=()亿
5=()亿
六、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或“亿”位。
7097344≈()万
60004795≈()万
240000950≈()万
1950400000≈()亿
9946500000≈()亿
42≈()亿
七、将下列数由小到大排列。
第5页共7页
1.54万、539000、54000、540200;
<<<540200。
2.201900200、202019000、2019001000、2019000000; <
br>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
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
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
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
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
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
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第6页共7页
3.7053300米、705千米、70533千米、7050000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
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
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br>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
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
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
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
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交
卷
第7页共7页